对话何莽:唐家古镇承载珠海城市记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20:26 2

摘要:好客唐家,巷隐风华。2025年第一天,“山房绕百年 此刻共唐家”唐家古镇共乐迎新活动在珠海高新区山房路时光广场举办,标志着“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进入新阶段,唐家古镇400米示范街区正式开放。

好客唐家,巷隐风华。2025年第一天,“山房绕百年 此刻共唐家”唐家古镇共乐迎新活动在珠海高新区山房路时光广场举办,标志着“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进入新阶段,唐家古镇400米示范街区正式开放。

唐家古镇示范街区的升级开放,变的是“实力”,不变的是城市风骨;变的是“颜值”,不变的是乡愁记忆;变的是“品牌”,不变的是文旅热情。元旦跨年夜,超11万人在此共乐,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热闹非凡。《康养蓝皮书》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何莽近日接受《为奋斗者》专访,探讨唐家古镇写好文旅发展新答卷。长期以来,何莽关注和研究文化旅游康养和乡村振兴,深入研究新锐、前沿的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模式。

何莽 受访者供图

唐家古镇凝聚珠海文旅场景

《为奋斗者》:从夏日开专列“赶烤”的淄博,到冬季掏家底迎客的“尔滨”,再到各地出奇招“请客”的文旅局,全国各地的旅游城市各出奇招,您认为珠海文旅如何“突围”?

何莽:珠海的文旅资源非常丰富。第一个是海岛资源,中国人的旅游早期在海上体现的就是一个滨海旅游,都是浅海沙滩而没有真正走到海里面去,所以海岛旅游更是缺位的,而珠海重要的海洋旅游资源就是海岛。我们目前正是从海滩旅游开始转向滨海和海岛游的时代,这需要很广泛的游客量,才能把人带到珠海后再转向去珠海的海岛,必须得在滨海有承担载体。

古镇处处皆景 受访者供图

第二是珠海的气候资源非常好,尤其冬天城市很宜居,这种宜居的环境是少有的,包括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上的宜居。但总体上珠海旅游没有形成一个核心载体,演化出一个问题:到珠海来的旅游,你要去哪里?

我们研究发现,到了横琴的人再到珠海市区的占比并不是很高,这也是主题旅游所存在的特征,缺乏往其他区域分流的能力。其他一些景点也承载不了城市文脉的功能,没有让你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去体味这个城市。

古镇处处皆景 受访者供图

珠海现有的几个旅游景区之间是分裂的,没有一个凝聚力能将它连贯聚集起来,如果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个凝聚的中心,我们觉得唐家古镇才是珠海文旅“突围”的关键,从唐家延伸向情侣路,进而走向海岛旅游和横琴主题游。

唐家古镇是珠海城市文脉的枢纽

《为奋斗者》:您将唐家古镇放到了“珠海文旅突围的关键”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请问您为什么如此看重唐家古镇的文旅资源?

何莽:唐家古镇是严重被低估了文化价值的古镇。我们首先认为它文化价值很高,因为旅游的本质是文化,内核是文化。唐家古镇为什么是被严重低估了?它是近代中国文明史一个重要的发源地,不论是作为名人故居还是历史古镇,整个唐家区域在晚清时期是真正的人文荟萃之地,是中国近代开放史的重要节点,四批“留美幼童“120人中有24名来自广东香山地区,仅唐家湾就有14人,包括我党红色人物苏兆征实际上也在生长在唐家。但你会发现,当我们谈到广东或者谈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这些人物都出现过,但却没提“唐家”这个地方,可见这个地方被低估了,它既有红色文化底蕴,又开思想之先河。

唐家湾乡思馆 受访者供图

一个城市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文脉的枢纽。我们谈珠海的时候,总觉得珠海是一个新城,没有文化理念,没有城市文脉。珠海围绕情侣路沿线打造一个现代休闲走廊,让情侣路、渔女与珠海城市形象绑定,包括后来的圆明新园、横琴旅游岛、日月贝等,都是现代化建筑性的。

实际上我们城市的文脉,它承载的是城市的精神内核,要把城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塑造出来。追溯珠海的历史的源头,唐家古镇是重中之重。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这座承载着珠海从渔村到经济特区记忆的古镇,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面临着如何延续历史文脉、适应时代需求的深刻命题。

唐家湾乡思馆 受访者供图

古镇的活化提升是历史与未来的对话,是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更是城市升级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仅关乎建筑的保护或经济的提振,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失文化灵魂的深刻实践。如今,改造后的唐家古镇既能娓娓道来过去的故事,又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时,这座古镇才真正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文化地标。

古镇文旅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为奋斗者》:2025年第一天,“山房绕百年 此刻共唐家”唐家古镇共乐迎新活动很火爆,唐家古镇“老树焕发新枝”了。您怎么看古镇的改变?您认为如何更好地发展古镇旅游?

何莽:过去,唐家古镇的街道在外人看来破破烂烂,但这就是原生态。百年前的建筑已经略显破败,中间夹杂着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混乱扩张的一些新建筑,导致建筑体系比较混乱,实际上是缺少今天的梳理开发,经过珠海高新区对唐家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唐家古镇的潜力。

未来的旅游叫生活方式,包括珠海文旅拥抱海洋,拥抱低空,这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唐家古镇就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学镜堂 受访者供图

一方面是旧生活方式的承载,你到这个古镇上就能触摸历史,你能感受过去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如何演变的。第二个就是有新生活方式的体现,中山大学也正在谋划跟珠海高新区合建一个未来生活方式体验馆或者生活方式实验室。在这个体验馆或者是实验室里,把古镇潜藏的生活方式挖掘出来,集中在一起,让人们像品酒、品茶一样让人去“品”,品味未来生活。包括我们正在做的研学项目也是同样的产品,学生可以在唐家古镇真正地感受到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能提前感受先进科技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

达成“古镇与人”的共生共荣

《为奋斗者》:古镇的保护开发在短期内可能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当地居民会有哪些利好,如何实现共赢?国内成熟的景区开发,是否有相关样本?

何莽:古镇的保护开发在短期内可能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干扰,但若以长远视角审视,这种开发实则为居民创造了多维度的共赢机遇。文旅业态的引入将带动餐饮、住宿、手工艺等本地产业升级,同时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的修缮与公共空间的优化,也将大幅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更深层次上,古镇作为城市文脉的枢纽,其保护与活化能唤醒居民对本土历史的自豪感,例如唐家古镇的红色文化、留学文化传承,让居民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而“文商旅研学科教”融合模式更将传统生活方式转化为旅游资源,形成独特的社区品牌价值。

共乐园观星楼 受访者供图

国内成熟的古镇开发样本中,乌镇与平遥古城的经验尤为值得借鉴。乌镇通过“整体产权开发+社区参与运营”模式,既完整保留了水乡古建肌理,又以现代IP赋能传统空间,不仅提升了国际知名度,更通过民宿、餐饮、文创等配套产业为居民创造了可持续收益。其核心在于以统一规划避免过度商业化,同时通过居民持股、优先就业等机制保障社区利益,使古镇保护与居民生计形成深度绑定。平遥古城则以“活态保护”为核心理念,将古城墙、票号等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体验的文旅资源,例如《又见平遥》实景演出既激活了历史叙事,又带动了周边餐饮、客栈的繁荣;当地居民通过参与非遗技艺展示、经营特色民宿,将文化传承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

两者的共性在于以文化为底层逻辑,通过政策引导居民成为开发主体,而非被动接受者; 同时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在保护中动态迭代业态,避免古镇沦为静态“博物馆”。唐家古镇可从中汲取经验,例如借鉴乌镇的社区利益共享机制,或平遥的“文化场景化”策略,将红色基因、留学文化等抽象历史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既强化在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又为文旅发展注入独特性,最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长效平衡,将历史文脉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动能,让居民既是文化传承者,亦是发展受益者,最终达成“古镇与人”的共生共荣。

共乐园信鸽巢 受访者供图

文|李旭

图|受访者供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