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文创产品凭借创意与文化内涵的结合,频频“出圈”,成为文化消费新热点。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文创产品凭借创意与文化内涵的结合,频频“出圈”,成为文化消费新热点。
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大连日报》联合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数据新闻团队,以博物馆文创为切入口,通过对全国及大连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盘点,挖掘社交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等数据及相关评论,深度解析博物馆文创如何成为消费新增长的“文化密码”,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
博物馆文创经济
展现强劲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五一”期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604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
大连市文博展馆也迎来人流高峰。
五一”期间大连市文博馆接待游客情况 数据来源:综合新闻资料
“五一”期间,大连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26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5.8%。
以大连自然博物馆为例,总计接待了5.64万人次游客,平均每天超过1.1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1.8%。其中,5月2日更是创下了单日接待人数历史新高,达到2.14万人次。
2025年“五一”假期部分博物馆接待游客情况 数据来源:综合新闻资料
博物馆游火爆
带动文创产品热卖
火爆的客流量背后,博物馆文创消费市场也持续升温,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MobTech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报告,2023年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规模达到了134.42亿元,市场规模相比2014年的16.41亿元,扩大了超8倍,且仍有发展空间。
2014—2023年博物馆文创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MobTech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
博物馆积极拥抱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变,各大博物馆纷纷在线上平台开设旗舰店,极大拓宽了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渠道,还催生了众多爆款商品,引领文化消费新趋势。
根据淘宝神店榜数据,博物馆文创店铺排名首位为“故宫淘宝”,拥有超1027万粉丝,其次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旗舰店”,拥有278万粉丝,依次还有“苏州博物馆旗舰店”“敦煌研究院旗舰店”“国家图书馆旗舰店”等。
单位:万人博物馆文创店铺粉丝榜排名 数据来源:淘宝神店榜
博物馆文创不断迭代
多元创新满足多样需求
如今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早已突破传统边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从最初的文物复制品、书签、公仔,到各类盲盒、冰箱贴,再到可吃可感可玩的文创雪糕、咖啡等,以及融合VR等新技术的互动性产品,博物馆文创产品不断迭代创新,设计感和体验感十足的各类文创产品“卷”了起来。
文创热销品类揭秘
多元领域各展风采
当书签遇见千年纹样,当香薰萦绕青铜余韵,博物馆文创正以生活为纸、文化为墨,书写着现代消费市场的新传奇。
购物平台数据显示,博物馆热销文创榜单中,日常实用类文创以49%的占比独占鳌头,纪念收藏类文创产品紧随其后,两者成为博物馆文创市场的主流。
博物馆文创产品热销类别占比 数据来源:淘宝、京东
纪念收藏类凭借独特文化价值与纪念意义,吸引众多消费者;日常实用类因兼具实用性与创意性,融入生活场景,备受青睐。互动体验类与食品类虽占比相对较小,但凭借新奇体验与跨界特色,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这些数据反映出文创市场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以及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
冰箱贴热度一马当先
多元品类引关注
根据微博搜索数据,网友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讨论热度高涨。
从品类来看,纪念收藏类备受瞩目,其中冰箱贴热度一马当先,印章、纪念币、剪纸等也颇受关注,复刻文物、瓷器、玩偶等也在该类别中引发讨论。
各类别文创产品讨论热度数据来源:新浪微博
日常实用类涵盖广泛,从常见的文具、背包、发簪,到耳饰、杯子等,贴近生活的属性使其收获不少热度。
食品类里,雪糕、咖啡、啤酒等跨界文创食品引发舌尖上的讨论。
互动体验类如盲盒、手工玩具、手工陶瓷等,凭借趣味性和参与感,在文创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
微博网友关于博物馆文创产品评论的词云图 数据来源:新浪微博
这些数据反映出博物馆文创产品日益丰富的品类,正不断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与兴趣。
消费热情空前
文创产品成“抢手货”
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购买热情持续高涨,每逢博物馆推出新品,往往会引发抢购热潮。
线上平台,各大博物馆文创旗舰店的销量屡创新高,部分热门产品甚至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线下博物馆内,文创商店常常人满为患,消费者排队购买心仪的文创产品。
这种热情背后,反映出公众对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日益增强。
文创产品不仅是人们纪念参观博物馆的独特方式,更成为展示个人文化品位和生活态度的时尚单品。
年轻一代
成为博物馆文创消费“主力军”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博物馆文创消费者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00后年轻群体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更为热情。
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玩偶、故宫博物院的古风镜,各凭借着丑萌、精美的特点,“拿捏”着年轻一代多元化的审美。
博物馆文创消费者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在不断捕捉年轻人注意力的同时,博物馆文创也应思考如何进一步丰富产品设计,进而扩大消费群体层次,助力“文化消费”。
珍品复刻掀起消费浪潮
具备附加价值,尤其是能够复刻心仪文物的产品,以58.6%的占比成为消费者购买时首要考虑因素,折射出消费者对文化价值的追求。
消费者购买博物馆文创主要考虑因素 数据来源:MobTech研究院《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
调研数据显示,产品的设计是否适合当礼赠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相比之下,产品的功能实用性、价格以及IP联名等,则较少被消费者考量。
爆款文创频出
解锁文化IP新活力
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多元的当下,为契合公众对文创产品不断提升的审美期待,各大博物馆纷纷深耕馆藏文物资源,以年轻化表达重塑文化IP,掀起一波又一波文创热潮。
河南博物院——
“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系列
河南博物院率先打破传统文创边界,2020年年底推出“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系列。消费者手持附赠的“考古工具”,化身“小小考古学家”。凭借这一独特的沉浸式互动设计,考古盲盒一经上线便迅速“引爆”市场,上架短短一年,销量直冲36万个,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大关,成为文创领域的“黑马”。
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玩偶
甘肃省博物馆则另辟蹊径,于2022年以镇馆之宝铜奔马为灵感源泉,打造出毛绒玩偶“马踏飞燕”。玩偶中,“小绿马”咧嘴大笑、憨态可掬,与马蹄下“弱小无助”的飞燕形成强烈反差萌,凭借这一“丑萌”形象火速出圈。
中国国家博物馆——
九龙九凤冠冰箱贴
2024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九龙九凤冠冰箱贴同样惊艳众人。这款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将文物的华美精致浓缩于方寸之间。上架8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更带动凤冠IP全系列文创产品销售额破亿。
大连博物馆——
皮影文创贴纸
在东北,大连博物馆也交出亮眼答卷。其以馆藏皮影雕刻作品为蓝本,推出皮影文创贴纸。该产品巧妙融合传统皮影镂空雕镂工艺与现代贴纸材质,通过扁平化设计赋予时尚气息,成功将濒危的辽南皮影转化为国潮新符号。
这些爆款文创的诞生,不仅展现了博物馆在文创领域的创新探索,更印证了文创作为文化传承新载体的重要价值。
随着“文化+”理念不断渗透,文创产品正以更丰富多元的形态融入日常生活,为古老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鹏,大连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数据新闻团队李子涵、毛梦阳、刘蓓、马羽彤
数据可视化:李子涵、毛梦阳、刘蓓、马羽彤
指导教师:武文颖
编辑:李金秋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侯智良
来源:大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