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位刷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21:22 3

摘要:5月14日-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吸引全球各地专家学者参会,共探数字时代教育创新路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硚口时间

5月14日-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吸引全球各地专家学者参会,共探数字时代教育创新路径。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中国中小学的探索、经验及风险应对》的专家报告,报告中对我区唐静名师工作室和行知小学“小先生制”课堂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展播平台,井冈山小学《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学习 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性人才》和同济附小《光亮》创新实践案例被专题展播,会上,市教育局李超书记在他的主旨报告中也对这两个案例作了专题介绍。

当前,我区积极响应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在市教育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全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智慧教育“六大行动”,构建起“智能环境全维覆盖、教学改革深度突破、师生素养整体跃升”的新型教育生态,取得显著成效。

智慧教育环境构建未来课堂新样态

实施智慧教育环境建设行动,累计建成28间智慧教室、19间人工智能实验室及21间智慧图书馆,打造出理化生操作实验室等15个特色智慧教育空间。

十一中、井冈山小学成功创建市五星智慧校园,崇仁路小学、东方红小学等22所学校成功创建市四星智慧校园,编印为《星级智慧校园建设与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汇编》。井冈山小学《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学习 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获湖北省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数字赋能STEAM教育实践探索》获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十一中《数字化场景应用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获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我区荣获“国家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称号,5所学校获评“国家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师生共育解锁数字素养新高度

创新构建“首席信息官——人工智能骨干教师——信息科技骨干教师”三级培养体系,培育出井冈山小学晏晓敏、体育馆小学余凤娟等市首届智慧教育优秀教师。

组织开展省市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评比、STEAM项目化学习优质课评比、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活动,以赛促用,充分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推动全区干部教师信息素养测评,对教师信息素养多维度画像,用数据驱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形成“学、测、评、培”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闭环。

课堂教学革命催生教育生态新范式

以“智慧教育主题月”为载体,在全区掀起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浪潮。

六十四中创新构建基于可信数字身份的“爱心课堂”,东方红小学打造“学问课堂”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教学模式。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实现重大突破,斩获部级精品课7节、省级22节。2021年以来,我区教师获得省级奖项近400个,国家级奖项90个。

课堂教学变革成效显著,井冈山小学入选湖北省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试点校,十一中、一职教中心、同济附小入选武汉市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实验校。

十一中积极探索“基于问题链的高中数学智能教师系统”,同济附小重点围绕“AI+教育+健康+创新”的全场景模式进行实践研究,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硚口区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探索深化智慧教育创新实践,加快推进教育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新生态,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硚口篇章!

武汉市硚口区唐静名师工作室近年来以“新生活语文”教学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当代教育改革实际和人才培养要求,强调”师生共同学习、师生共同实践、师生共同成长”,并以AI赋能教学,构建具有“教师-小先生-AI智能师”特征的“三师”共同课堂,形成最具时代特征、最能充分发挥教师“知识引导者”、学生“教学协作者”、AI智能师“技术赋能者”作用的“三师课堂”。通过精准教研、课例打磨与辐射引领,工作室不仅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更培养了一批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为硚口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创新动能,彰显了新时代名师工作室的使命与担当。

行知小学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学理论,开展“135”求真课堂实践。学校按照“知-行-创”的三个阶段,依托“自学、导学、评价”三个支架,聚焦核心任务,开展五个维度的学习,即小先生个体自学、小先生小组互学,小先生班级领学,教师-小先生-AI智能师协同评学,AI智能师个性化拓学。这一实践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与深度学习,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人与智的深度融合,推动课堂生态走向开放协同,实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师生“共学、共成长”。

武汉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始终秉承“信息育人,育现代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生命成长为教育目标,一直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优化教育各要素,构建生命与技术相依并进、和谐共生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面对智能时代,井冈山小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的挑战,把握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的机遇,通过构建人工智能课程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2024年,学校案例获评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学校代表武汉市接受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组入校考察跨学科教育实践成果。2025年,学校被确定为湖北省人工智能和创客教育试点学校。目前,井冈山小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普惠性人工智能课程。学校联合华中师范大学团队整合、补充、开发校本人工智能教材,建立以体验为主、重在感知的校本人工智能课程资源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的编程教学、机器人教学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模块,情境化的理论知识与编程操作相结合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工智能算法。目前3-5年级每周一节人工智能课。

二是人工智能赋能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目前,分别搭建数学思维、艺术创作、工程设计、技术素养和科学素养五个人工智能学习空间,各个空间的主题课程彼此关联,以跨学科项目化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能协同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性人才。

三是人工智能社团,进行个性化培养。在“CFC机器人”社团课上,3-6年级学生组成Making团队为解决智慧城市构造问题,自主设计并遥控机器人安装红外探测器;Creating团队编写程序,录入路线图,将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相结合,解决未来生活中问题。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30年,也是属于同济附小的30年。

学校坚持“和而不同,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同济精神”的历史文脉,提出同济附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 “身心健康、自主发展、信息能力、创新精神、家国情怀”,让学生主动、活泼、创造、和而不同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发展个性特长,让孩子们成为最好的自己。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为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探索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打造更加开放、智能的教育环境。

技术迭代史上的每一个字节,都闪耀着孩子们被点亮的瞳孔。所有守护初心的教育人,都在数字洪流中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锚定最坚实的基础。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逛超市=环球旅行?Olé精品超市武汉恒隆广场店即将开业!血管寿命决定你的寿命!4个秘诀打通堵塞,让血管“逆龄”~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来源:硚口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