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实证实验数据,大庆基地再发年度新成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21:27 3

摘要: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以下简称“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5月16日在京发布。《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自国家能源局2020年设立大庆基地至今,已顺利完成一至三期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平台已

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5月16日在京发布。

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以下简称“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5月16日在京发布。《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自国家能源局2020年设立大庆基地至今,已顺利完成一至三期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平台已取得三个完整年度的数据对比报告,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光伏、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依据。

据负责大庆基地建设运营的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小彦介绍,目前平台已累计投入389种实证实验方案,基本涵盖光伏、储能行业的主流产品和技术方案,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实证实验数据支撑。

另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继大庆基地获批建设后,2024年底,由河南省发改委组织申报的暖温带基地正式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即将落地河南平顶山。届时,大庆基地与平顶山基地将开展不同气候类型的光储实证实验工作,形成更加完善的实证成果。

2024年,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光伏系统、储能产品、光储系统在大庆基地表现如何?对此,黄河公司大庆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汪洋分别介绍了典型高纬度、寒温带典型气候场景下各类产品的实证成果。

组件方面,从发电特性角度看,TOPCon组件发电量占优,大庆基地一期三年TOPCon平均值发电量较PERC、IBC组件分别高2.02%、1.43%,二期TOPCon组件年单位兆瓦发电量较PERC、HJT分别高0.99%、4.83%。另外,实证发现HJT组件在低温环境下发电量偏低,在环境温度超过25摄氏度后,发电量与PERC组件相当,而且随着温度升高,其发电逐渐占优。从运行特性角度看,从二期组件技术进步后单块组件电压更高可以看出,后续随着组件技术进步,系统设计要加强组串可靠性考量。

逆变器方面,从效率方面看,经过三年运行,不同技术、厂家的逆变器实测中国效率都略有下降,下降幅度为0.2%—0.8%,但仍都保持在97.5%以上。另外,实测不同厂家逆变器MPPT跟踪效率,基本达到99.5%以上,与厂家实验室测试数据一致。

支架方面,从发电特性角度看,跟踪支架整体发电性能较优,一期双轴支架累计单位兆瓦发电量最高,其次是垂直单轴支架、斜单轴支架(25°倾角)、平单轴(10°倾角)、斜单轴(15°倾角)、全维支架。此外,不同类型支架在不同典型天气下发电能力存在差异,跟踪支架在阴天、多云天气条件下发电增益更大。

储能产品方面,从效率角度看,经过三年运行,技术迭代后储能本体效率提升明显,磷酸铁锂本体效率随容量增大略有提升。从衰减角度看,储能电池容量经过三年运行呈现不同程度衰减,其中磷酸铁锂储能1C(500千瓦/500千瓦时)容量衰减3.46%,磷酸铁锂储能0.5C(1000千瓦/1680千瓦时)容量衰减3.44%。

从损耗、可靠性角度看,不同技术路线储能系统损耗差异较大,全年不同技术储能电池总损耗最大为5万千瓦时,占储能系统总充电量的10%—300%。此外,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储能可靠性相对稳定,新型储能可靠性较差。

“大庆基地2024年度数据成果,紧密围绕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求,逐年对比各类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差异,并深入研究了光资源、温湿度等气候条件与实际发电能力之间的关系,对背面辐照、温度系数等区域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姚小彦表示,成果还进一步提出户外运行系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优化设计方案,旨在将数据成果应用于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局赋予平台的任务,助力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广彬表示,大庆基地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以及光伏系统、储能系统等进行户外实证实验,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这些成果不仅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丨本报记者 朱学蕊

编辑丨闫志强

来源:中国能源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