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能还有更多次遭遇,但这些可能是偶然的相遇,即潜艇在远处发现了航母但无法发动攻击,或者将航母误认为油轮并如此报告。(通过潜望镜观察,航母、油轮和大型补给舰很容易混淆。)
鱼鹰社对决系列#139
美国海军潜水艇对决日本海军航空母舰
USN Submarine vs IJN Aircraft Carrier: The Pacific 1942–44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潜水艇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5次交战战例。
原作者:马克·拉达斯(Mark Lardas)
【名词】
本篇中提及大量美国海军潜水艇艇名,在这里统一列表以便读者查找对照
SS-191,USS Sculpin,杜父鱼
SS-192,USS Sailfish,旗鱼
SS-202,USS Trout,鳟鱼
SS-218,USS Albacore,大青花鱼
SS-220,USS Barb,魮鱼
SS-228,USS Drum,鼓鱼
SS-231,USS Haddock,黑线鳕
SS-232,USS Halibut,大比目鱼
SS-237,USS Trigger,鳞鲀
SS-244,USS Cavalla,刺鳍鱼
SS-247,USS Dace,鲦鱼
SS-256,USS Hake,鳕鱼
SS-269,USS Rasher,石首鱼
SS-280,USS Steelhead,虹鳟
SS-291,USS Crevalle,马鲹
SS-311,USS Archerfish,射水鱼
SS-387,USS Pintado,条纹马鲛
SS-393,USS Queenfish,皇后石首鱼
SS-395,USS Redfish,红鲑
SS-400,USS Sea Devil,魔鬼鱼
SS-411,USS Spadefish,白鲳
(9)统计分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潜艇与日本航母之间至少发生了67次遭遇。
可能还有更多次遭遇,但这些可能是偶然的相遇,即潜艇在远处发现了航母但无法发动攻击,或者将航母误认为油轮并如此报告。(通过潜望镜观察,航母、油轮和大型补给舰很容易混淆。)
马里亚纳战役中,从大青花鱼号潜望镜中拍摄的大凤号(照片十分模糊)
在22次接触中,潜艇未能向航母发射鱼雷。其中6次接触中,潜艇在接近攻击距离之前被日本飞机或护航舰艇逼入水下。其中1次接触中(1944年6月18日,刺鳍鱼与甲部队的遭遇),潜艇的艇长选择发出接触报告主动放弃了攻击行动。他认为,在预期发生的水面战斗之前立即报告敌人的位置比发动攻击更为重要,这无疑是正确的抉择。在其他15次接触中,潜艇发现了航母,但无法接近航母编队。这些编队通常以18至20节的速度巡航,阻止了潜艇的水面追击。
在其余的遭遇中,有10次击沉了航母,12次重创了航母,使其需要返回船厂修理(其中一次导致航母隼鹰成为推定全损),22次未能对航母造成损害。在未能对航母造成损害的情况中,有7次鱼雷在到达目标之前提前爆炸,或击中目标航母但未能爆炸。(在3次攻击中,其他鱼雷击中了目标航母并造成了损坏,但仍然存在命中哑弹。)
美国海军潜艇对决日本海军航母,数据表1(SkyCaptain飞荇猪制图,2025年5月16日首发)
如果我们用战争游戏(WarGame)的玩法打比方,当美国海军舰队潜艇遭遇到日本航母时,投一个1D6骰子,如果点数为1或2,那么潜艇没有机会发动攻击。如果点数为3或4,那么射出的鱼雷偏离了目标。如果点数为5,那么鱼雷命中并击伤了它。如果点数为6,那么恭喜你,你发射的鱼雷成功击沉了日本航母。
最后一次美国的鱼雷攻击日本航母哑弹或提前爆炸的记录是在1943年10月,即旗鱼击沉冲鹰的两个月前。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解决所有鱼雷问题。然而,在此之前,劣质鱼雷一直是严重问题。鹦鹉螺在攻击静止的加贺时,有2枚鱼雷未命中(可能是由于磁性引信问题或鱼雷运行深度过深),1枚提前爆炸,1枚命中弹是哑弹。这是鱼雷失败的三重奏。
直到1942年9月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9个月后,美国海军舰队潜艇才首次击伤了1艘日本航母,当时鳟鱼在特鲁克附近伏击击中了大鹰。鳟鱼的艇长,好斗的劳森·P·“红”拉梅奇(Lawson P.“Red” Ramage)中校,在近距离发射的5枚鱼雷中仅命中1枚。其他4枚鱼雷可能运行深度过深或存在磁性引信问题。
在鱼雷问题得到解决后,美国海军潜艇的战斗效能显著提高。在1943年12月4日旗鱼击沉冲鹰之前,40次遭遇中有7艘日本航母受伤。从1943年12月到1944年12月间,30次遭遇中有15艘日本航母被击中——成功率为50%——其中10艘航母被击沉。
这些遭遇通常不是随机的:大约40%的28次遭遇是由于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部(COMSUBPAC)的无线电命令,将美国海军舰队潜艇部署在日本航母的航线上,这是由于其他潜艇的舰队目击(例如潜艇飞鱼号报告小泽的甲部队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或超级情报。美国海军密码破译员对日本通信的解密获得了超级情报。虽然太平洋潜艇部队司令部从未像德国海军上将卡尔·邓尼茨那样严格控制美国海军潜艇,但他从不犹豫地发送情报以帮助他们击沉航母。其中由这些超级情报导致了潜艇3次击沉日本航母。
没有一艘美国海军潜艇成功击沉过两艘日本航母;所有10艘被击沉的航母都是不同潜艇的攻击受害者。只有11艘潜艇与航母多次遭遇:大青花鱼、刺鳍鱼、马鲹、鲦鱼、黑线鳕、鳕鱼、红鲑、杜父鱼和虹鳟各有两次;大比目鱼和鳞鲀各有三次。红鲑是唯一一艘击中两艘日本航母的潜艇,也是最后一艘击沉日本航母的潜艇。它在1944年12月9日将隼鹰变成了推定全损,并在十天后在其第二次巡逻期间击沉了云龙。大青花鱼、刺鳍鱼和鳕鱼各在一次遭遇中击沉了1艘航母,但在另一次遭遇中未能命中。(鳕鱼在1944年1月12日击沉了日本陆军航母/运输舰饶津丸,但3个月后错过了一艘翔鹤级航母。)1944年1月19日,黑线鳕击伤了云鹰。马鲹、鲦鱼、杜父鱼和虹鳟号在两次遭遇中均未得分。
大比目鱼号在1943年7月和1944年1月两次遭遇云鹰。在第一次遭遇中,它向云鹰发射了鱼雷,但击中了特设巡洋舰爱国丸(Aikoku Maru)。1943年11月,它向隼鹰发射了鱼雷。鳞鲀的三次遭遇都发生在1943年4月至6月东京湾附近的第五次战斗巡逻中。在前两次遭遇中,它未能进入攻击阵位,但在第三次尝试中幸运地击中了护航航母飞鹰,并对其造成了损坏。鳞鲀本可以击沉飞鹰,但在发射的4枚鱼雷中,2枚提前爆炸,1枚是哑弹,只有1枚命中并引爆。如果4枚鱼雷全部命中,飞鹰将会沉没。
鳞鲀号艇员展示胜利旗帜,他们认为发射的鱼雷命中4次,成功击沉了飞鹰号,截止该日,鳞鲀号总计击沉击伤日本船只吨位超过10万吨。
7艘日本航母(信浓、大凤、云龙、冲鹰、神鹰、秋津丸和饶津丸)只有1次已知的与美国海军潜艇的遭遇,但它们运气不太好,全部被潜艇击沉。瑞鹤和瑞凤则幸运得多,在与美国海军潜艇已知的2次遭遇中,2次均未受损,但它们后来被飞机击沉。在2次潜艇攻击中,瑞凤曾被击中过一次,但鱼雷是哑弹。
飞鹰则没那么幸运。它3次遭遇美国海军潜艇,2次未被击中,只在鳞鲀攻击时受损。大鹰也与潜艇发生了3次冲突。第一次是在1942年5月,鱼雷在到达大鹰之前提前爆炸。第二次,鳟鱼击伤了它。最后,石首鱼于1944年8月18日将其击沉。
云鹰4次遭遇美国海军潜艇。第1次,云鹰毫发无伤,因为原本瞄准它的鱼雷击中了特设巡洋舰爱国丸。第二次是在1944年1月19日,当原本黑线鳕瞄准翔鹤发射鱼雷时,云鹰号驶入射线遭鱼雷重创。几天后,大比目鱼试图击沉受损的云鹰,但它未能进入攻击阵位。云鹰修复后,于1944年9月16日离开香港时,被魮鱼发现并击沉。
翔鹤在二战中至少有7次与美国海军潜艇遭遇。它在6次冲突中避免了损伤,其中3次在1942年,3次在1944年,包括云鹰挡住了黑线鳕原本瞄准翔鹤发射的鱼雷的那一次。在其他4次遭遇中,潜艇未能抢占良好的攻击阵位。最终,1944年6月19日,翔鹤被刺鳍鱼击沉。
隼鹰在二战中也有7次遇袭。它在4次袭击中避免了损伤,其中一次是在1944年11月3日,驱逐舰秋风故意挡住了条纹马鲛瞄准隼鹰发射的鱼雷,秋风因中雷瞬间沉没,无人生还。
隼鹰在3次袭击中挂彩受损:
1943年11月5日,被大比目鱼击中受损;
1944年12月8日,被魔鬼鱼击中受损;
1944年12月9日(次日),被红鲑重创。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十分准确,因为美国海军潜艇报告了15次与不明航母的遭遇,以及四次与“翔鹤级”航母的遭遇(这些航母即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翔鹤级)。
所有成功的攻击都遵循着同一种模式。它们几乎总是从潜艇浮出水面开始,通过目视或雷达接触发现敌人。(布兰查德中校浮出潜望镜深度,发现大青花鱼的位置在日本舰队中间,但他的行为是个特例。)当接近目标时,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潜艇下潜,以水下航行方式进行最后的接近。潜艇在接近过程中必须避开护航舰艇。
通常,攻击在近距离(2400至1200码)内进行,潜艇发射了全部鱼雷。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敌人的反应时间,因为如果有足够的警告,鱼雷是可以被规避的。最后,攻击结束后,潜艇立即深潜,没有等待观察命中结果。随后通常会遭到深水炸弹的攻击;这种攻击往往会持续数小时。结果是,潜艇的艇长和船员通常无法评估实际的损害或他们真正击中了什么。刺鳍鱼的船员认为他们鱼雷攻击的航母被击沉了,因为正如泽尔默(刺鳍鱼号执行官)报告的那样:“大约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听到了一些远处的爆炸声和持续几秒钟的隆隆声。”
大约在同一时间,布兰查德(大青花鱼号艇长)听到了“远处持续的巨大爆炸声”,随后是第二次爆炸。他确信那是大青花鱼鱼雷攻击的大凤。两艘潜艇都确信这是他们的战果。(根据时间推断,这可能是翔鹤。)同样,恩赖特少校(射水鱼号艇长)确信信浓在他鱼雷攻击的地方沉没。实际上,航母以最高速度驶离,但后来沉没。直到战争结束后,这些战斗的真相才得以澄清。
日本海军糟糕的损管控制体系也促成了美国海军舰队潜艇的成功。大凤和信浓这两艘航母都还有挽救的机会,如果损管控制团队更有效,他们可能免于沉没;而如果在第一次鱼雷击中冲鹰后,损管控制团队更快地加固舱壁,它有机会逃脱。如果它能以更快的速度航行,它可能会在旗鱼重新浮出水面之前离开危险区域。
坚持通常会有回报。旗鱼的坚韧使其成功击沉了冲鹰。如果沃德中校(旗鱼艇长)在第一次攻击后选择放弃,冲鹰可能会抵达横须贺。如果他在第二次攻击后放弃,冲鹰可能会被成功拖回港口。同样,恩赖特坚持不懈地追击信浓号,最终使他获得了将其斩杀的机会。
结语仅有5艘日本航空母舰幸存到战争结束。曾与美国海军潜艇遭遇的航母中,只有凤翔和葛城号能够进行海上作战。隼鹰和龙凤是漂浮的残骸,而伊吹仍未完工。在1946年至1949年间,这5艘航母全部被拆解。
葛城号航空母舰1(摄于日本战败后)
葛城号航空母舰2(摄于日本战败后)
葛城号航空母舰3(摄于日本战败后)
沉没的天城号航空母舰(摄于日本战败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损失了52艘潜艇。令人惊讶的是,没有一艘是在攻击日本航空母舰时损失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快速移动的航母特混舰队的护航舰艇无法长时间追踪潜艇以确保其被击沉。如果潜艇成功规避了第一波攻击,它可以通过等待来摆脱追击者。
在太平洋地区遭遇过日本航母的50多艘美国海军潜艇中,有10艘在最后一次致命接敌后沉没。这包括击沉大凤的大青花鱼、击伤大鹰的鳟鱼,以及击伤飞鹰的射水鱼。
击沉了日本航母并幸存到战争结束的美国海军潜艇共有9艘,只有刺鳍鱼至今仍然存在,保存在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顿的海狼公园(Seawolf Park),它对游客开放。1942年12月12日击伤龙凤的鼓鱼也还保留着,在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的战列舰纪念公园(Battleship Memorial Park)。其余功勋潜艇均已被拆解。
战前级别的潜艇,包括旗鱼,都在战后立即被拆解,时间在1950年之前。猫鲨级潜艇在1946年实际上已经过时,本应被拆解,但由于船体比较新,许多猫鲨级潜艇被保留并改装为攻击型潜艇和训练潜艇。除了刺鳍鱼,石首鱼号在成为训练艇之前曾作为研究潜艇使用。鳕鱼在预备舰队中未作修改,作为训练船使用。魮鱼在1950年代进行了GUPPY改装(注1),并在1970年代归还之前被借给意大利。除了刺鳍鱼,所有潜艇都在1970年代末被拆解。
注1:
GUPPY——更大水下推进动力计划,目的是提高潜艇的水下速度、机动性和续航能力。
令人惊讶的是,猫鲨级比更新型的巴劳鱵(Balao)级潜艇更长寿,主要是因为后者被改装为训练潜艇。1950年代,皇后石首鱼、白鲳、射水鱼和红鲑继续在美国海军服役,1960年代初,它们被重新分类为辅助潜艇。那时它们已经老旧过时,随后被核动力攻击潜艇取代。
1954年,红鲑成为电影明星,出现在迪士尼的《海底两万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中。在1958年的电影《静默深处》(Run Silent)中,它以外景的形式作为虚构的红大麻哈鱼(USS Nerka)出现。所有幸存的巴劳鱵级潜艇都在1960年代被拆解或作为靶舰被击沉。
最终,美国海军舰队潜艇设计的初衷是攻击敌主力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项任务成为舰队潜艇的次要任务,但它们在这项任务中表现得非常出色。美国海军舰队潜艇对日本航空母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以至于到1944年底,日本航母变成了濒危物种。高航速并不足以保护航母不受潜艇袭击,日本有限的反潜能力和损管控制体系的不足使航母容易受到美国潜艇的攻击。
~(全文完)~
来源:SkyCaptain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