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3日晚,奇瑞汽车在芜湖总部举办的"安全之夜"活动,以一场近乎炫技的方式向业界展示了其最新的安全技术成果。这场被冠以"安全"之名的发布会,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一系列碰撞实测,并宣布成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从研发创新到安全标准,从硬核技术到社会
2025年5月13日晚,奇瑞汽车在芜湖总部举办的"安全之夜"活动,以一场近乎炫技的方式向业界展示了其最新的安全技术成果。这场被冠以"安全"之名的发布会,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一系列碰撞实测,并宣布成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从研发创新到安全标准,从硬核技术到社会责任,奇瑞全方位展现硬核安全实力。试图重塑消费者对奇瑞安全性能的认知。在新能源汽车安全焦虑日益凸显的当下,这场活动与其说是一场技术展示,不如说是奇瑞汽车对市场质疑的一次集中回应。
安全技术亮剑
在长达三小时的"安全之夜"活动中,奇瑞用一系列令人窒息的实车测试展示了其安全技术的硬实力。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奇瑞风云A9L与星途星纪元ES分别以60km/h的速度模拟极限工况进行撞击,相对时速达到120km/h。碰撞之后,没有起火、没有爆炸,两辆车的A、B、C柱均未发生结构失效,乘员舱保持完整。座椅安装点正常、安全带卡扣可正常解锁、双闪及时开启、车门均可正常开启、气囊正常弹开。这种近乎残酷的测试方式,直观展现了奇瑞在被动安全领域的深厚积累。
更值得关注的鲲鹏超能混动CDM6.0动力系统历经超1.5万小时台架验证与200万公里整车测试,相当于用户高强度驾驶10年后的状态仍能保持稳定输出,且提供终身质保服务。同时,AI数字底盘2.0采用前双叉臂+后高阶五连杆+ HDS(液压隔振系统)底盘,支持CDC道路预瞄,可实现每秒1000次扫描,100次阻尼调节,确保车辆时刻稳定。由27颗传感器构建的猎鹰700驾驶辅助系统,支持300米超远探测,能实现135km/h高速紧急避障、130km/h对禁止车祸刹停、60km/h对儿童鬼探头刹停,为用户带来全方位驾控安全。这些技术参数放在任何一家车企的发布会上都堪称亮眼,但对于长期被贴上"性价比"标签的奇瑞来说,这种对安全性能的高调宣示,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正名之战。
危机中的品牌重塑
值得玩味的是活动举办的时机选择。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安全信任危机。多起电动车起火事故的发酵,使得电池安全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首要考量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奇瑞选择以"安全"为主题举办专场活动,其市场意图不言而喻。但问题在于,当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的"弹匣电池"等安全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时,奇瑞此时才大张旗鼓地推出自己的安全解决方案,是否显得有些姗姗来迟?这种时间差反映的,或许正是二线自主品牌在技术研发节奏上的现实困境。
这场"安全之夜"活动呈现出明显的"补偿性"特征。长期以来,奇瑞在产品宣传上过度强调性价比和配置丰富度,而在最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安全性能方面却鲜有系统性传播。这种传播策略的偏差,导致消费者对奇瑞形成了"配置高但安全性一般"的刻板印象。此次活动的举办,可以视为奇瑞对过往传播策略的一次修正。通过将安全技术具象化为可视化的实验演示,奇瑞试图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安全奇瑞"的新认知。这种从"性价比"到"安全价值"的品牌形象转型,既是对市场趋势的顺应,也是品牌向上突破的必然选择。
奇瑞此次安全技术的集中展示,反映了二线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中的突围策略。当头部车企在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高歌猛进时,奇瑞选择回归汽车最本质的安全属性,这种"以守为攻"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既是对自身技术优势的精准定位,也是对市场细分需求的敏锐把握。但必须看到,在消费者认知已经固化的市场环境中,单靠一场发布会很难真正改变品牌的技术形象。奇瑞需要将发布会上展示的技术承诺,转化为每一款量产车上实实在在的安全表现,并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和用户教育,才能真正完成从"性价比之王"到"安全标杆"的品牌蜕变。
一场未完成的证明
这场"安全之夜"活动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它展示了多少项技术创新,而在于它标志着奇瑞汽车战略重心的重大转变。在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安全性能正在取代续航里程,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产品属性。奇瑞能否借这次安全技术的集中展示实现品牌价值的跃升,不仅取决于其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更取决于其将安全理念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执行能力。对于正在谋求品牌向上的奇瑞来说,"安全之夜"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正如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所说的:“造车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良心活,奇瑞把安全作为底线,再困难也不省研发的钱,再忙不减少培训的时间,成本压力再大也不降低安全成本,我们对安全技术、安全品质的追求永远没有‘天花板’。
"安全之夜"的镁光灯熄灭后,留给奇瑞的是一道证明题。
来源:ch车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