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血染的风采》,回眸擦肩、已成定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6:42 3

摘要:网上看到著名音乐人、填词人陈哲星期三(5月14日)在昆明病逝,享年71岁。据其家属发出的讣告,陈哲是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网上看到著名音乐人、填词人陈哲星期三(5月14日)在昆明病逝,享年71岁。据其家属发出的讣告,陈哲是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

陈哲是国内著名词作家、音乐制作人、流行乐坛见证人,发起了《土风计划》,近年致力于原生态民歌保护和收藏工作。陈哲于上世纪80年代由外国歌曲填词进入音像界。此后,他陆续创作了《血染的风采》《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走西口》《同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与陈雷合作)等作品。到了当下《血染的风采》的曲、词作者已经全部离世。

著名音乐人、填词人陈哲▲

联想到今年初,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告别。

年初,名人离世的消息像冷风一样接连吹来,让人措手不及。但奇怪的是,那些素未谋面的人离开,会让我们难过得像失去亲友一样?

低调温暖的音乐才子方大同于2月21日病逝,终年41岁。,至今还记得他台上那温文尔雅的笑容,还有他对音乐的那股热情。那时,华语R&B(Rhythm and Blues)正值盛放,他用生命把灵魂乐的旋律刻进了时代的DNA。在手机上看到他离世消息那一刻,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头一震,手指都在发抖。接下来的两天一直狂听他的歌,听着听着,不知不觉,眼角竟溢出了几滴泪水。

音乐才子方大同▲

就在一个多月前,48岁的大S徐熙媛因流感并发症骤然离世。

从《流星花园》到《娱乐百分百》,她戏里戏外的敢爱敢恨、洒脱真实,早已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2月,噩耗一个接一个:25岁的韩国女星金赛纶,选择极端方式告别这个世界,多年前金赛纶出席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双生》的制作发表会仿佛就在眼前;同是二月好莱坞影帝Gene Hackman(金·哈克曼)与古典钢琴家妻子及爱犬在家中离奇去世;属于90后的经典美剧《花边教主》(Gossip Girl)里的“Georgina” Michelle Trachtenberg(米歇尔·崔切伯格)也走了。

40岁的大S徐熙媛▲

每次有名人去世,总会有人问“今年怎么了”。

但其实,每天都有无数人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有些人的离世,会让我们特别难过,像失去挚友一样?为什么大家会在社交媒体上纷纷悼念,点一支虚拟蜡烛、发个R.I.P,明明可能连一面都没见过?

金·哈克曼▲

照理说,他们只是遥远的明星,与我们的生活没直接交集。

这些“为什么”,在我看到一篇文章后,终于有了答案。原来,这背后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研究发现,音乐与记忆有着强烈的连接,旋律会把我们带回某个特定的瞬间。每一首歌,每一部剧,或多或少都藏着青春、遗憾与成长。就像每次听到方大同的歌,我都会想起那些他陪我走过的起起落落。所以当明星离世时,我们悼念的,可能不只是他们,而是觉得像失去了一个陪伴我们多年的老朋友。也许,某部分的自己,也随之死去了。

米歇尔·崔切伯格▲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就算不是铁粉,我们也会感慨,甚至感伤。

有人说这是“集体哀悼病”,但其实,这更像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每当熟悉的明星突然离世,都在提醒我们:生命,真的很脆弱。尤其是大S的骤逝,更是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健康,意识到流感的严重性。名人的离世,不只是娱乐新闻,它让我们明白,曾经陪伴我们的那些画面和旋律,终究会变成回忆。

曾经陪伴我们的那些画面和旋律▲

转说另一个话题,二0二五年四月三十日晚上八点半,在通讯史或媒介史上,都值得记上一笔。

这一天,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全文二百七十六个字,收报人为“广大市民朋友”。这一天,是杭州电报业务的最后一天。据报道,这一天之后,内地保留发电报业务的城市只剩下北京。

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

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电报发出于一八四四年。

于国人而言,电报是舶来品。国内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于一八八一年。杭州的电报始于一八八三年,迄今已跨越了三个世纪。在我小的时候,用电报传递信息还比较普遍。家中老人常念叨的一句话是:你以后到远地方去念书去工作了,要多给家里写信,急事就拍电报回来。等我真的到了“远地方”读书,长途电话已很方便,电报失去了用武之地。

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于一八八一年▲

在手机大张旗鼓进入大众生活的前夜,一度风靡的BP机与电报有几分相似。

一九八三年上海开通内地第一家寻呼台,恰好在杭州有电报之后一百年。没几年,“汉显机”问世了,狭长的屏幕上能滚动出几十个汉字,宛如今天的弹幕,更像随身携带的电报。

传播学认为,媒介即信息。媒介还深度影响甚至决定着文法和文体。刻在龟甲牛骨上的古代文字十分简练,即与材质特性及刻写之艰难有关。电报是按字收费的,我印象中一个字大概一毛多钱,为省钱计,电报的内容尽量简洁,一个字能讲清楚绝不加第二个字,这样的文字密度和硬度都很高,别有一种美感。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文字以简洁有力著称,也被称为“电报体”。

电报是按字收费的▲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电报的实用价值几乎彻底退出了生活。

作为通讯技术的电报渐渐消失了,电报的审美意义却会以“电报体”的形式继续流传。同时,作为通讯变迁的见证,拍电报或许还会成为文旅体验项目。看发报员以“滴滴答答”的旋律讲述光阴的故事,就像看“锔瓷”匠人在碎瓷上缀补过去的时光,岁月流逝中的失落感扑面而至。

岁月流逝中的失落感扑面而至▲

过去的一年,自己小世界里就是墨染的岁月在人生的一页诗笺里落笔生花。

隔着这一重重的温暖光晕,我看见一些时光琐碎片段,在手中散文里落满花香的渡口,我皈依生命的素白。时光如隙,荏苒间,过去一年失去颜色的光阴,曾刻意追寻过的风景,渐随着夕阳的沉落,印刻成一座青山,一袖云。

墨染的岁月在人生的一页诗笺里落笔生花▲

鲜衣怒马的时光,说不上是不是被我辜负了,反正再也无法回头。

走过繁华,路过四季,走过情深义重,路过义无反顾的时光,追随着岁月的脚步,一路笙箫静,一弦清音弹。时间的静默无声,绵延着生命的恒久。以后山高水阔的旖旎,行在一眸间。

许多东西早已物是人非。在过去的记忆里,研墨煮字,临水照花。如水的往事,带着最初的温度,匆匆流入红尘三千。素语款款,人淡淡,匆匆间种下的暖,总会在某个阳光不期而至的早晨破土而出。被青苔覆盖的年轮,终会被阳光暖透,生出层层宜人的暖意。落满花香的书页,年轮一圈圈,渗透生命的懂得,感悟,与时光静好的禅意。

走过繁华,路过四季▲

恍惚间,夕阳已全部沉落。就在夕阳落入不见的那一刹那,身边立即蒙上了一片灰色的黯影,我的心也像石头坠落湖心,石已不见,一波一波的涟漪却泛了起来。

人生几许黄昏落,几多青山吟。时光不停歇,流年里惊鸿一瞥。下一场春风十里,又会绿时光的江南岸。过去一年的隐隐青花,穿过花间词间。跌落在的地方,恰恰是这轮夕阳的温柔。而此刻,只想回到寝室沏一壶春色,等你来续。

人生几许黄昏落,几多青山吟▲

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更认真地去爱、去生活。毕竟,悲伤没有规则,真情实感才是最珍贵的。往往很熟的人或事,擦肩而过、回眸一瞥,便是定格在永远。

擦肩而过、回眸一瞥,便是定格在永远▲

《卜算子·擦肩而过》——作者

小径独徘徊,风抚桃花落。

蓦地相逢意未通,眉眼匆匆掠。

心海起波涛,欲语情先懦。

回首伊人已远遥,徒剩相思错。

来源:鹰瞳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