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爱的朋友们,今年的5月29日,是中国计生协第27个“会员活动日”。在中国计生协“会员活动日”来临之际,我们开启了“我眼中的计生协”作品征集活动,今天进行第二期作品展示,一同去探寻大家与计生协的珍贵瞬间与动人故事,感受那份温暖与力量。
与爱同行,温暖守护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我深切感受到计生协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是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它以守护家庭幸福为使命,以助力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在基层工作中默默奉献,为每一个家庭带去关怀与支持,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计生协是家庭健康的守护者。计生协始终把家庭健康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为一个个家庭筑起健康的防线。计生协是困难群体的贴心人。计生协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情。计生协是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家庭美德等方面,计生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计生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
南区街道办事处
计生协工作者
梁馨月
从“冷门岗位”到“幸福导航者”
三年前刚接手计生协工作时,我曾以为这是个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冷门岗位”。直到走进培训课堂,参加了“家庭健康指导员”培训课,我才认识到了不一样的计生协。
在系统的专业培训中,我了解到计生协是连接家庭的温暖纽带。当第一次站在台上与员工分享心理健康知识时;当收到新手父母感谢育儿指导留言时;当组织家庭日活动,看到大家的笑脸时,我触摸到了这份工作的温度。原来计生协的“协”字,是协助每个家庭经营幸福的协奏曲。
工作的这三年,我组织同事参与“健康小屋”累计服务700余人次,开展“阳光课堂”帮助同事走出情绪低谷。我厂驻外在南充的一位同事提起过,通过我们牵线终于修复了与青春期儿子的关系。他红着眼眶说:“原来企业除了关心我们的产量,更关心我们的幸福。”
如今的计生协于我而言,是嵌入企业肌理的生命关怀系统。它用健康知识武装员工,用心理疏导温暖心灵,用科学育儿理念培育未来。我们用温度计测量职工心理压力值,用沙盘游戏解读家庭关系,用膳食指南守护餐桌健康,让硬核的石油战线始终流淌着人文关怀的暖流,用全新的方式诠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我愿继续做这温暖事业的一粒火种,见证计生协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征程中焕发新的生机。
扎根泥土廿五载,
甘为群众孺子牛
我是黄晓霞,一名扎根蕉城区25年的计生协工作者。翻开帮扶记录册——阮月香的海鲜店红火了,黄妹香的菌菇大棚挺过危机,黄玉娟考取美容师证月入四千……这些名字背后,是无数个与困境母亲并肩前行的日夜。
初到黄家村时,蒸笼作坊的村民蜷缩在漏雨的工棚里,掌心磨出血泡,眼里却满是迷茫。我连夜协调协会资源,为黄玉娟申请帮扶资金,请电商团队指导品牌建设。三年后,“蒸尚美”线上销售超两千万。黄玉娟含泪道:“霞姐,你教会我们挺直腰杆活出尊严!”那一刻我明白,帮扶不是施舍,而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在霍童镇茶山,陈花曾守着五亩荒山艰难度日。我们帮助她承包茶园,引入有机种植技术。如今“天山红”带动二十户分红、七十人就业。她捧着茶芽哽咽:“茶叶真成了‘金叶子’!”疫情时,黄妹香的香菇滞销六十万筒,我紧急对接全国平台,让“母亲产品”走出大山。八都镇洋头村,钟大爷的高血压药每月由家庭健康指导员送上门,他感慨:“这服务比亲闺女还贴心!”
计生特殊家庭老人通过“云诊室”视频问诊,药品直抵家门。健康食堂的低盐餐稳住了陈奶奶的血压,她说:“吃的是饭,暖的是心。”单亲妈妈小林用直播学的急救法救下被卡喉的孩子。居民从电梯里的陌生人变成课堂上的“老朋友”......这份温情让我坚信:健康促进不能靠单兵作战,而是全社会的“共建共享”。
计生协像一棵大树,我愿做深扎泥土的根须,托起每一片新芽。夕阳下,当我走进茶园或社区,总想起那句话:“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这光,是信任,是坚守,更是为民服务的薪火相传。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计生协工作者
黄晓霞
让寒霜长夜都化作掌心的暖茧
初春篇: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2014年倒春寒时节,当我第一次推开杨奶奶家斑驳的房门时,看到七旬的杨奶奶在轮椅上,望着床上因摔伤无法动弹的老伴,布满皱纹的手正颤抖着拿着冷掉的稀饭。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那天之后,我的工作日志上多了一行字:“每天早到半小时,先去杨奶奶家做早餐。”
此后一个多月,我成了杨奶奶家的“编外护工”。天不亮就去菜场挑新鲜的肉菜,回来煨成软烂的粥;推着赖爷爷辗转于医院的各个科室,挂号单和缴费单塞满整个文件袋。杨奶奶总爱攥着我冻得通红的手摩挲,眼泪吧嗒吧嗒砸在我手背上:“闺女啊,亲生的也没你这般细致。”
寒夜篇:穿透黑暗的星光
2020年的冬天冷得刻骨。当医生说出丈夫“胃癌晚期”时,我手中的保温杯“哐当”砸在地上。葬礼那日,我站在灵堂里,看见许多人堆在门口:我曾陪伴过的计生特殊家庭的母亲们捧着连夜折的纸白菊,独居的王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站着,赖爷爷推着杨奶奶的轮椅,怀里还抱着煨了一路的姜茶。
深夜,女儿指着雾蒙蒙的夜空问我:“妈妈,为什么爸爸的星星不亮了?”我在“暖心家园”的档案室枯坐到晨光熹微。指尖拂过计生特殊家庭的合影,原来在照亮别人的路上,我也被无数星光温暖着。
化雨篇:爱的二次生长
正因为自己淋过雨,便想为别人撑把伞。我开始带着计生特殊家庭的老人们种多肉,在“暖心茶话会”上教他们用皱纹纸折玫瑰。陈阿姨捧着“静夜”念叨:“这肉墩墩的小家伙,跟你一样闷声不响地较劲。”慢慢地,走访时我多了个习惯:必须揣着政策文件和降压药。
星河篇:微光成炬的守望
十三载春秋流转,当年那个手忙脚乱的计生协管理员,已成为群众口中“会走路的服务站”。今年春天,当我推开杨奶奶家门时,85岁的赖爷爷颤巍巍拿来一封信,信里是赖爷爷遒劲的楷书,写着:“感谢你为我们千万次的弯腰,生日快乐,小肖”。
社区新来的计生协工作人员问我坚持十三年的秘诀,我指指窗外攀满篱笆的三角梅:“你看这些花,它们的伤痕最终长成了绽放的勇气。我相信那些被温暖点亮、被希望重燃的生命,终将如闽江畔蜿蜒的星火,渐次绽放成璀璨的灯河,在命运的长夜里流转出永不熄灭的光痕。”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王庄街道计生协工作者
肖燕华
用行动温暖千家万户
在社区的烟火日常里,计生协如温暖光束,用一场场活动将关怀送进千家万户。每月15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东红庙社区活动室座无虚席。社区工作者依据居民健康需求,制作图文课件,以通俗语言讲解慢性病防治知识。“育儿达人” 李姐还会抱着孩子分享科学育儿经验,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免费健康体检现场,计生协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居民赵大哥在体检中查出血压异常,计生协迅速联系医院安排复查,定期上门提醒他调理生活,让他感激不已。计生协志愿者带着生活用品走访独居老人和残疾人家庭,陪老人唠嗑、帮居民打扫,驱散计生特殊家庭的孤独。生育政策咨询窗口前,工作人员耐心解读,提供细致的政策解答服务。
最热闹的当属 “邻居节包水饺” 活动。邻里分工协作,揉面、调馅、包饺子一气呵成。刘奶奶教年轻人捏褶子,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热腾腾的水饺出锅后,大家相互分享,志愿者还将饺子送给行动不便的家庭,传递着浓浓的邻里情。
仙营街道计生协用一次次行动,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幸福,成为社区里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仙营街道计生协工作者
李文泽
用爱与责任书写基层关怀
我眼中的计生协,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每当节假日或特殊时期,计生协总是第一时间组织我们基层工作者,带着关怀与温暖走访计生特殊家庭。我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计生协的关怀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计生特殊家庭的心灵。
计生协在推动生育政策落实、促进家庭和谐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引导群众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眼中的计生协是一个充满爱心、责任与担当的组织。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成为我们基层计生工作者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计生协工作者
韩易
以爱为舟,筑幸福港湾
在计生协工作的7个年头里,我亲历并见证着计生协的巨大蜕变,也在与它携手同行中不断成长。在社区,我肩负着服务计生特殊家庭的重任,为了确保服务及时响应,我逐一添加服务对象的微信,成为他们的专属联络人。
记得有一位计生特殊家庭的妈妈在微信发了一条信息,她的孩子一直发烧不退,但最近连续下雨,孩子又因疾病无法移动,看我们能否请医生来家里就诊,看到这条信息,我马上协调社区卫生院医生上门问诊,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孩子住院治疗,孩子康复后,我们再次入户看望时,这位诉说着对我们的感谢。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网,让计生特殊家庭真正有了“遇事有人管”的踏实感。
近几年,我发现居民对科学育儿的需求,在多方协同下,我们社区计生协率先将服务重心向幼儿早教领域延伸,建立“向日葵亲子小屋”早教阵地,让更多的亲子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早教服务。从趣味早教课程到亲子手工制作,从绘本阅读到户外亲子游戏,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欢笑、学习、成长,家长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内心充满成就感。
计生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我眼中的计生协,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温暖港湾,用爱与责任守护着每一个家庭。
——厦门市同安区祥和街道
祥文社区计生协工作者
梁海艳
下一期精彩作品正在路上,
您是否也有话想说?
详情点击:
@所有人!“我眼中的计生协”作品征集启动!
本文来源:中国计生协
编辑 | 康晓杰
校审 | 孙茜
策划 | 王菲菲 崔晨
投稿邮箱:cfpa529@163.com
▼▼CLICK TO SEE YOU LOOK THE BEST
来源:中国计划生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