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担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营养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中国科协老年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太临床营养学会理事。
作者:孙建琴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老年营养健康质控中心主任。
担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老年营养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评审专家,中国科协老年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太临床营养学会理事。
擅长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营养评估和健康管理,主持完成数十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科技成果奖4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营养学专著和营养科普书10多本。牵头组织制定多个膳食营养相关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肌肉衰减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担任多本学术杂志编委。
提问:患上肌少症,我的心脏会不会越跳越慢?
——来自李阿姨的烦恼
从街道健康服务中心回来,李阿姨整个人就不好了,因为街道的健康督导员初步筛查她可能患有肌少症,这几天李阿姨不仅觉得腿越来越没劲,心脏跳起来也费力,本来胃口蛮好,现在好像饭也难以下咽。看到李阿姨心事重重的样子,老伴说:“跟你说别在家里自个儿害怕,还是赶紧上医院吧!”于是,李阿姨来到医院的肌少症多学科门诊,经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李阿姨确实患上了肌少症。医生告诉她,肌少症不会使心脏越跳越慢,也不会让胃肠道蠕动越来越慢,因为,肌少症涉及的只是人体肌肉组织中的一类肌肉。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肌少症丨此“肌”非彼“肌”
人体有 600 多块肌肉,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
※ 平滑肌
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
※ 心肌
构成心壁。平滑肌和心肌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又称不随意肌。
※ 骨骼肌
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又称随意肌。
肌少症是与骨骼肌减少相关的一种疾病,所以,患上肌少症,心脏不会越跳越慢,胃肠道也不会停止蠕动,但它却与健康休戚相关。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骨骼肌丨那些你不知道的“神功”
人们大多知晓,骨骼肌作为人体运动器官,承担执行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的两大职责,并可减轻跳跃、奔跑等行为给骨骼带来的冲击。此外,骨骼肌还有很多人们容易忽略甚至让人叹为观止的健康功能。
01骨骼肌是“人体第二心脏”,通过其收缩、舒张,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并促进血液回流心脏。
02骨骼肌具有重要的运动、内分泌和贮备功能,是巨大的氨基酸贮备库,也是心肺功能贮备库,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03骨骼肌是葡萄糖在代谢过程中摄取和贮存的重要组织,能够分泌多种“肌肉因子”,调节其他远端器官,包括调节葡萄糖、能量和骨代谢。因此,肌肉损失可诱发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性紊乱,降低人体对疾病和创伤的耐受能力,增加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
由此可见,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是维持人体生命健康的重要机体组成,肌少症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临床结局。
快问快答:
肌少症为什么多发于老年人?
人体骨骼肌生长发育衰老有自然规律。儿童青少年期肌肉量逐年增加,30岁左右到达峰值,维持 5年左右,此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衰减。据报道,一般 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 ,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估计 30% ,80岁以上丢失约 50% ,因此肌少症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
封面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来源:小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