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份出现旱情!河南种粮大户守在麦田50多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22:16 2

摘要:日近正午,河南洛阳偃师区北窑村的麦田里,喷灌设备喷射出道道水帘。远远望去,几处喷头像是“哑了火”。种粮大户王松涛心里着急,踩着长胶鞋小跑过去,一头扎进了麦田。

农谚有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亦有“小满麦断根”之说,意思是小满节气后,冬小麦会逐步停止生长,只待气候条件允许进行收割。眼下离小满已不到一周。

王松涛在检修喷灌设备。

人民日报记者 张文豪 摄

日近正午,河南洛阳偃师区北窑村的麦田里,喷灌设备喷射出道道水帘。远远望去,几处喷头像是“哑了火”。种粮大户王松涛心里着急,踩着长胶鞋小跑过去,一头扎进了麦田。

“这里裂开了。”拨开过膝的麦子,露出水管,他又按了几下,确定是爆裂了。关掉水闸,剪掉破损处,把水管重新接好,一通操作下来,汗掺着水在脸上直流。“小麦正在灌浆,水不能停。天热麦子又娇弱,不能漫灌。”王松涛说。

王松涛52岁,今年,他已经守在麦田50多天:自3月25日铺设水管灌溉起,他便吃住在地头的家庭农场内。3月下旬以来,河南持续晴热高温。浇地,成了老王的心头大事。

“俺流转了1200亩田地,往年过完春节,只用浇两遍水。今年已经浇了三四遍。”王松涛说,浇地的时候,每隔12小时要换一片田,有时夜里鞋子都不敢脱,闹钟响起便揣着手电去铺管、开闸,“过了灌浆期,再灌溉也改变不了收成。所以,这几天抢浇很重要。”

不一会儿,水管修好。来到机井房,推开水闸,水花喷出,旋转着洒向麦田。村里有10多眼机井,不少井房就在自家地头,灌溉用水充足,电力有保障,这让王松涛心里有底气。

5月12日,河南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气象局副局长顾伟宗介绍,受前期持续温高雨少影响,4月以来河南气象干旱发展迅速,40%的县(市)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其间的降雨缓和了部分旱情,但豫西、豫中和豫北的大部仍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天公不作美,好在王松涛早有准备:年初买来滴灌管,铺了800亩麦田。管子每亩花费100元,前期投入高,但王松涛觉得值:今年灌溉时间比去年多一倍,一天千把元的电费能接受,相比喷灌,滴灌不仅节水省电,还保墒省心,麦田长势明显更好。

下午3时,气温升至35摄氏度。踩着田埂,偃师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飞跃匆匆赶来。他俯身拨开麦穗,抓起一撮土,在掌中攥成团,松开手土却不散。

“老王,这块墒情不错,持续灌溉起效了。”作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张飞跃到北窑村指导田间管理,“未来一周没有雨,极有可能出现干热风,要注意防范,做好灌溉和‘一喷三防’。”

测算小麦产量,要考虑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现在前两个因素已经确定,千粒重还是变量。“麦粒在灌浆期逐渐饱满。但干热风会让灌浆受阻,影响小麦粒重。”张飞跃说,区里组织80多名农技专业人员,正在田间指导。

偃师区山岭相夹,小麦种植面积31.4万亩,其中7.4万亩为坡旱地。当地干部介绍,全区小麦预计在5月底开镰,灌溉面积现已超30万亩,整体形势乐观。但尚有3000亩左右的麦田属于重度干旱,主要分布在丘陵中上部区域。因缺乏水源,这些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收割时间可能会提前。

在山化镇等丘陵地带,一辆辆洒水车、消防车组成“移动灌溉队”,将水送到坡岭。这些常年“望天收”的小麦,陆续喝上解渴水。为做到应浇尽浇,当地投入各类输水车辆150余台、抽水泵212台,并为各镇、街道配备输水软管92千米。

抗旱保丰收,河南各地分类施策:河库灌区加大引水流量,远送多浇;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调动各类排灌机械,增加浇水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力争全覆盖。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5月中旬,河南抗旱浇灌面积超1.1亿亩次。

傍晚暑气渐消。倒入农药混合液,升起植保无人机,王松涛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开始了“一喷三防”作业。“现在小麦生长在冲刺,我也要和时间赛跑。挺过这几天,相信丰收也不远了。”王松涛轻抚麦穗,已能闻到淡淡麦香。

9省份无灌溉条件区域耕地受旱

科学调度 抗旱保供水

人民日报记者 王浩

关中平原上的陕西交口抽渭灌区,泵站昼夜运行,持续引水,灌溉农地120余万亩次。

黄河岸畔的山西大禹渡灌区,保供水、促生产,已全面完成3809万立方米春浇供水任务,累计提水4000多万立方米。

去年冬天以来,西南大部受降雨、来水持续偏少影响,出现旱情并缓慢发展;今年4月以来,西北东部、西南北部、华中北部受降雨、来水偏少叠加高温大风天气影响,旱情快速发展。耕地受旱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9省份无灌溉条件区域,因旱临时性饮水困难群众主要分布在湖北、广西、四川、云南4省区山丘区。通过采取抗旱应急措施,群众饮水有保障。

旱情呈现何种发展态势?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7日至13日,河北、湖北、广西3省区大部降雨30至40毫米,旱情较大程度缓解;山西中部南部、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降雨10至20毫米,旱情有所缓解;河南西北部、四川南部和东北部、云南中部北部、陕西北部等地无有效降雨,旱情持续。受降雨和上游来水持续偏少影响,甘肃省武威、白银、定西、平凉、庆阳、兰州、甘南等地旱情发展。

在珠江流域,2024年11月以来珠江流域遭遇“丰枯急转”,截至2025年5月10日,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吴小龙介绍,5月1日以来,西江流域出现了3次强降雨过程,广西因旱饮水困难人数持续下降,旱情基本解除。预计当前至5月22日,西江流域还将有多次强降雨过程,西江干支流将再次出现涨水过程,云南部分地区旱情可进一步缓解。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何琦介绍,淮河流域今年以来降雨偏少近四成,加之近期农业用水高峰,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等大型水库蓄水量持续减少。预计5月淮河流域面雨量接近常年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中前期及5月下旬,对缓和当前气象干旱有利。

接下来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区域?

预计未来10天,广西大部、四川南部、云南中部降雨将有40至80毫米,河南西部、湖北中部西部、四川东北部、云南西北部降雨将有10至30毫米,对缓解旱情有利;河北北部及山西、陕西和甘肃3省大部基本无有效降雨,旱情将持续或发展。5月15日,水利部针对甘肃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保持针对山西、陕西、云南3省的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农业生产和群众饮水如何保障?

在陕西渭南东雷抽黄灌区,一渠渠黄河水抽到田间。灌区5个管理总站成立专业化抗旱服务队,维修设备、主动沟通。“服务队帮我家3亩地及时浇上水,还修好了田垄,帮了大忙。”合阳县路井镇北党村村民马延新说。截至5月12日,东雷抽黄灌区累计浇灌农田98.5万亩次。

陕西省水利厅农水处工程师胡战峰介绍,省里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机井、机动水泵、沟道补水泵站、湖库调蓄的作用,灵活调配,综合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一座座灌区抗旱保灌。河南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作用,截至5月11日,全省234处大中型灌区开闸引水,累计引水23.38亿立方米、灌溉1796.06万亩次。甘肃省水利厅指导旱区加强灌溉管理,科学安排灌溉用水轮次,挖掘灌区内提水、调水工程潜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组织摸排群众饮水安全风险,提早落实应急保障措施。

精细调度水工程,统筹水源。“珠江流域构建了当地、近地、远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去年冬天枯水期以来,骨干水库向下游补水140亿立方米,在江河天然来水极端偏枯的情况下,有力保障了西江沿线城乡居民用水安全,最大限度兼顾了生态、航运、发电等用水需求。”吴小龙说。

在黄河流域,刘家峡、万家寨、小浪底等骨干水工程5月以来累计补水10.5亿立方米,保障沿黄省区抗旱用水需求。在长江流域,三峡水库加大日均出库流量,为湖北沿江地区取水创造条件。

摸排旱情、制定预案、科学调度、开辟水源……旱区多措并举,全力抗旱保供水。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北方小麦处于需水量较大的灌浆期,灌区内灌溉用水总体有保障,无灌溉条件区域需采取农艺保墒增湿、坐水点种等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损失。旱区各级水利部门还要积极采取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管网延伸、应急调水、拉水送水等措施,全力抗旱。

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旱情,加强监测预报,滚动会商研判,科学调度骨干水工程,指导支持旱区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努力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5.16 第2版

人民日报记者 张文豪

版面责编:蒋雪婕、祁嘉润、孙海天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刘扬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