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0日,浙江省肾癌规范诊疗质控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肾癌专家委员会成立启动会在杭州线下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省内外众多肿瘤诊治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同仁,共同探讨肾癌诊疗质控工作的新进展、新要求,旨在推动浙江省肾癌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大会精彩内容,一文尽览!
2025年4月20日,浙江省肾癌规范诊疗质控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肾癌专家委员会成立启动会在杭州线下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汇聚了省内外众多肿瘤诊治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同仁,共同探讨肾癌诊疗质控工作的新进展、新要求,旨在推动浙江省肾癌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大会全景图
会议开幕式暨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肾癌专家委员会成立启动会
会议伊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潘昊教授主持开幕式。潘昊教授首先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其指出,癌症防治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癌症防治三年行动方案,我国癌症防治工作正全面推进。潘昊教授强调,肾癌诊疗的规范化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前景,建立科学高效的质控体系对提升医疗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落实国家癌症防治战略的关键举措。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凝聚浙江省医疗界的智慧和共识,明确肾癌质控要点,提升全省肾癌诊疗水平,守护患者健康。
潘昊教授致词
随后,浙江省卫健委王秀凤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盈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夏丹教授分别上台致辞。王秀凤处长在致辞中强调了本次会议是践行“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浙江省肿瘤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其指出我国肾癌5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构建标准化、信息化质控体系迫在眉睫。王秀凤处长还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肾癌诊疗领域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抓科普、强基础、促科研三点倡议,以浙江精神为引领,将肾癌防治打造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标杆。
王秀凤处长致词
何志嵩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肾癌质控工作对于提升诊疗水平至关重要。其强调医院、学科和单病种都面临层层质控压力,但这也推动了学科发展。何志嵩教授指出,浙江省尤其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肾癌诊疗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质控工作应将头部医院的高质量诊疗水平下沉至基层医院。浙江省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医疗资源,在肾癌质控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期待浙江省的肾癌质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何志嵩教授致词
李盈教授强调了规范整治在改善肾癌患者愈后和提升生存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浙江省在肾癌诊治领域虽已取得进步,但仍存在提升空间,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专家,是提升全省肾癌诊治水平的绝佳契机。李盈教授期望与会者积极交流、落实质控标准化,推动浙江省肾癌诊治水平迈向新高度,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李盈教授致词
夏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肾癌诊疗如同对弈,需要全局谋划。其指出此次会议旨在开启浙江省肾癌规范整治质控工作的新篇章,选择肾癌作为攻坚目标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人民健康需求的庄严承诺。夏丹教授强调,尽管浙江省在肾癌诊治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与会专家共同努力,推动全省肾癌诊疗质量迈向新台阶。希望本次会议成为一个起点,与会者能携手构建肾癌诊疗质量网络,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夏丹教授致词
开场致词结束后,何志嵩教授、李盈教授、夏丹教授、王宗平教授、祁小龙教授、余志贤教授、经霄教授、潘昊教授、路春阳教授共同登台参与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肾癌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启动会,开启了浙江省肿瘤肾癌规范诊治质控工作新篇章!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启动会
质控工作部署
在质控工作部署环节,首先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志嵩教授带来题为“肾癌质控规划新进展”的讲题报告。何志嵩教授强调了肾癌质控对提升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意义重大,并介绍美国通过控烟、减重等举措降低癌症死亡率的经验。在中国,肾癌五年生存率较欧美低,存在城乡医疗资源不均问题,亟需构建标准化、信息化质控体系。目前,我国已将肾癌纳入国家单病种质控的十大重点癌种之一,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肾癌质控试点工作。其进一步介绍了国家在肾癌质控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具体规划。何志嵩教授还提到,浙江省在肾癌诊疗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手术量和技术创新方面。未来希望浙江省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经验推广到全国,带动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并强调肾癌质控工作需多方协作,共同推动防治工作,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何志嵩教授作主题汇报
报告结束后,进行了环节讨论。李杰教授、李欣教授、万里军教授、吴慧玲教授围绕肾癌质控的实施和挑战展开了深入讨论。李杰教授提到自己对肾癌质控的新内涵有了更深理解,认识到管理能力和规范建设的重要性,并期待省级整体规划以便跟随执行。李欣教授分享了其医院积极加入质控试点的经历,强调了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医保报销不均的问题,担心患者异地治疗导致数据不全。万里军教授强调了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性,提到其医院一直在抓质控指标,期待质控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作用。吴慧玲教授则从基层医院角度出发,强调了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呼吁加强科普以提高患者对规范治疗的认知。四位教授的讨论涵盖了肾癌质控的多个方面,从省级规划到基层执行,从规范诊疗到患者教育,为肾癌质控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和建议。
随后,浙江省卫健委王秀凤处长带来了“肿瘤防治科普的相关工作要求”的讲题报告。其从健康科普的重要性、谁来做科普、如何做好科普以及科普工作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强调了健康科普在癌症防控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健康教育、控烟、早期筛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减少死亡率。同时,王秀凤处长指出医疗工作者和医务人员是健康科普的主力军,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个性化方案帮助公众提高健康素养。另外,王秀凤处长还介绍了浙江省在肿瘤防治科普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未来,通过创新科普传播方式和多方合作,推动健康科普工作,并通过严格管理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促进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建设。
王秀凤处长作主题汇报
接着,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盈教授作了题为“数据驱动,规范提质——肿瘤单病种管理实践”的报告。李盈教授结合自身医院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数据驱动在肿瘤单病种管理中的应用和优势。其指出,通过建立专病库、制定诊疗规范、优化流程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肿瘤诊疗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李盈教授还介绍了医院在质控中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利用数据驱动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建立专病库和数据上报平台,推动诊疗规范化。
在专科病种管理方面,李盈教授提到医院实施单病种精细化管理,注重过程质量和成本效益,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资源整合和配置,积极参与国家卫健委的病种管理与临床专科能力评估。还强调医院在数据驱动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成果,通过建立肿瘤规范化平台和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同质化管理。未来,医院将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应用,推动医疗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实现科研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李盈教授作主题汇报
针对上述讲题,李鹏教授、马亮教授、黄兴教授、祁洪刚教授围绕肾癌质控和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展开了深入讨论。黄兴教授强调了科普的重要性,认为科普能够减轻医务工作者负担,并提升大众对疾病的认识,同时指出临床医生需规范病案书写和治疗前分期等细节,以利于信息采集的精准性和全面性。李鹏教授讨论了自媒体时代科普的挑战,指出科普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强调了科普质控的难度,并提到了单病种管理在基层单位实施的难度以及同质化管理的重要性;还提及了会议安排符合单病种管理实践精神,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对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作用,以及信息化建设对数据抓取和质控工作的促进作用。马亮教授分享了自己在科普工作中的经验,提到科普内容与大众之间的脱节问题,建议在保证内容严谨的前提下,采用更活泼有趣的方式进行科普。其表达了对全国统一病例系统的期望,认为这将有助于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减少重复工作。祁洪刚教授则强调了肾癌科普的必要性,指出当前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控中心应加强对科普和临床工作的规范指导,以确保宣传材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四位教授一致认为,提升肾癌诊疗水平需要多学科协作和持续学习质控指标,同时在科普工作中注重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
质控标准解读
在质控标准解读环节,潘昊教授就《浙江省肾癌质控年度规划》进行了主题汇报,主要围绕国家出台肾癌质控政策、基于国家标准-浙江省肾癌诊疗质控指标参考标准解读及2025年浙江省肾癌诊疗质控的规划三方面展开汇报。潘昊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层面推行肾癌质控政策的背景,指出肾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强调,规范化诊疗对于提升肾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至关重要,国家层面已出台一系列文件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在浙江省肾癌质控指标的标准解读部分,潘昊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国家标准的浙江省肾癌质控指标。其指出,这些指标涵盖诊断、手术、围手术期治疗、药物治疗及随访等多个方面,旨在建立一个可参考且可执行的规范标准,以推动肾癌诊疗的同质化。潘昊教授特别强调了治疗前的临床TNM分期评估、非手术治疗前的病理学诊断、术后病理TNM分期等关键指标,并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质控标准。最后,在年度诊疗质控规划部分,其阐述了2025年浙江省肾癌质控的工作重点。他提到,浙江省将成立省级质控专委会,并推动各地市及部分县级质控专委会的建立。此外,还将启动肾癌质控试点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启动会,开展质控培训和规范化巡讲,以提升各级医院的肾癌诊疗水平。潘昊教授的汇报旨在通过详细的规划和标准解读,推动浙江省肾癌诊疗质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从而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潘昊教授作主题汇报
随后,徐旻教授、何屹教授、魏巍教授、朱意教授分别就浙江省肾癌质控规划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徐旻教授提到费用问题是肾癌质控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规范化治疗的推广对提升浙江省整体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强调了清华市抗癌协会在推动肿瘤规范化考核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预见到未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质控工作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何屹教授指出,数据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是实现有效质控的关键。其提到,许多患者在外地接受治疗,导致本地数据收集存在困难,这可能影响质控的准确性。并呼吁从国家层面进行协调,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确保质控体系的完整性。魏巍教授指出住院天数和费用的问题,认为应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相关指标,以适应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他强调了泌尿外科在肾癌和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性价比问题,希望未来在指标设定上能留有更多灵活性。
朱意教授认为,肾癌质控规划的实施对推动浙江省泌尿外科医生临床工作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到晚期患者系统治疗指标的细化问题,强调未来质控标准可能会更加严格,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以患者为中心,依据循证医学进行治疗决策。
总的来说,四位教授的讨论集中在如何提高浙江省肾癌质控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质控MDT
在质控MDT环节,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重教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陈锦超教授各自带来了一例肾癌病例分享,多学科团队成员代表针对病例进行了讨论和点评。
郑重教授介绍了一例转移性肾癌病例。患者为58岁男性,因腰背部酸胀不适就诊,胸部CT发现多发结节,考虑为转移瘤。进一步检查显示左肾恶性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伴有双肺及淋巴结转移,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随后在MDT讨论后,给予患者靶免联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后患者肿瘤显著缩小,治疗期间患者仅出现高血压不良反应。随后,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侵及深度脂肪层,淋巴结有转移,PD-1表达阴性。术后患者继续行靶免联合治疗,随访显示患者处于完全缓解(CR)状态。郑重教授强调,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肾癌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可提升手术安全性并改善患者预后。他建议在术前评估中,对于高风险或手术难度大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新辅助治疗以优化治疗效果,并肯定了多学科团队在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关键作用。
郑重教授作病例分享
在多学科大咖点评中,泌尿外科景泰乐教授强调了新辅助治疗在提升手术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并指出免疫时代新辅助治疗的潜力值得关注。他还强调了术后辅助治疗中免疫联合TKI方案的良好疗效。肿瘤内科单建贞教授认为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得当,尤其是免疫联合TKI的术后治疗效果显著,并建议术后辅助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反应。病理科吴秀玲教授从病理角度出发,强调了术前诊断的规范性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评估的挑战。放射科王旭教授指出影像科在术前TNM分期中的关键作用,并希望借助质控项目提升影像诊断的规范性。超声科项尖尖教授分享了超声在肾癌诊疗中的应用经验,强调了穿刺活检的技巧和重要性。最后,泌尿外科张显军教授对病例的规范诊疗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了学会成立对推动规范化治疗和开展临床研究的重要性,肯定了病例的诊疗效果,并提出了未来诊疗工作的期望和建议。
浙江省肿瘤医院陈锦超教授分享了一例肾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病例。患者为54岁男性,3年前在外院接受了右肾部分切除术,病理显示肾细胞癌,术后定期复查。2023年4月因右侧腰部疼痛就诊,发现右肾术区周围多发团块影及结节,考虑肿瘤复发伴种植转移可能。于是患者开始接受培唑帕尼靶向治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和毛发变白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及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FH缺陷型肾细胞癌,病理分期为T3aN0M0。术后辅助PD-1单抗免疫治疗1年,随访2年无复发。
陈锦超教授还介绍了富马酸水合酶(FH)缺陷型肾细胞癌的特点,这是一种与遗传性子宫肌瘤病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的罕见类型,具有侵袭性高、预后差的特点。目前,针对FH缺陷型肾细胞癌的治疗方案包括mTOR/VEGF联合治疗和免疫治疗,但疗效有限。最新的研究显示,免疫治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部分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一病例中,陈锦超教授强调了精准医疗和个体化治疗在肾癌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针对罕见病理类型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案。
陈锦超教授作病例分享
在多学科大咖点评环节,各位教授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病例进行了深入探讨。放射科黄强教授强调了影像学检查在肾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不同肾癌亚型的影像学特征及术前TNM分期的影像学评估要点。泌尿外科李诗琪教授强调了肾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管理要点,特别是穿刺活检在明确复发病理类型中的关键作用,并肯定了病例展示中规范化的治疗流程。病理科王艳丽教授分析了FH缺陷型肾细胞癌的病理诊断难点,强调了病理评估在指导治疗决策中的重要性,并建议对患者家属进行遗传咨询。放疗科王蕾教授从放疗科视角,讨论了晚期肾癌患者治疗的复杂性,尤其是脑转移等特殊部位转移的处理挑战。泌尿外科黄伟平教授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病例的积累,肾癌质控指标可能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MDT讨论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肾癌诊疗中的价值,为推动肾癌诊疗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见解。
潘昊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浙江省肾癌诊疗质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要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加强培训与指导,落实质控标准,提升全省肾癌诊疗水平,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此次会议为浙江省肾癌诊疗质控工作拉开序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与会人员收获了前沿信息和宝贵经验,必将推动浙江省肾癌诊疗迈向新的高度,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精彩资讯等你来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