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蒙的两首七绝,第一首以微知著,第二首描写精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5:56 2

摘要:七绝虽然篇幅短小,却好像一块精琢美玉,其中藏着无尽乾坤。起句当如凤头,惊艳夺目,或直入主题,或营造氛围,瞬间抓住读者。承句顺势延展,与起句紧密勾连,深化情境,为转句铺垫。

七绝虽然篇幅短小,却好像一块精琢美玉,其中藏着无尽乾坤。起句当如凤头,惊艳夺目,或直入主题,或营造氛围,瞬间抓住读者。承句顺势延展,与起句紧密勾连,深化情境,为转句铺垫。

转句尤其关键,需要峰回路转,另辟新意,打破固有思路,并给人一种意外惊喜。合句则似豹尾,简洁有力,收束全诗,或点明主旨,或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创作七绝作品时,语言应该凝练精美,以少胜多,充分运用各种意象,如此方能在咫尺篇幅,奏出动人诗韵。下面分享陆龟蒙的两首七绝,第一首以微知著,第二首描写精妙。

太湖叟

细桨轻船卖石归,酒痕狼藉遍苔衣。

攻车战舰繁如织,不肯回头问是非。

晚唐社会,日薄西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寒门子弟仕途艰难。陆龟蒙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他虽然胸怀壮志,渴望施展抱负,却又屡试不第。诗人一生坎坷,长期隐居,并对社会现实深感无奈。这首诗便借助描绘一位渔翁,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

太湖叟划着轻舟,操着细桨,从远地卖石归来。老翁醉意阑珊,衣衫上酒渍斑斑,就连船边的苔衣也沾染了酒痕。作者细腻地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也展现出一位自在洒脱的老叟形象。

陆龟蒙描绘这样一位隐者,其实正投射出其自身的复杂心境。才子仕途不顺,在隐居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太湖叟远离尘世纷扰的状态,正是他向往的惬意生活。

陆龟蒙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攻车战舰往来穿梭,太湖边显得极其繁忙。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烽火不断,百姓则苦不堪言。

陆龟蒙以隐者的视角冷眼旁观,借太湖叟对世事的“不肯回头问是非”,表达了对晚唐权贵们的批判。他无力改变混乱的现实,只能通过隐晦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愤慨。

全文以微知著,通过太湖叟这一人物形象,揭示出晚唐社会的病态,让读者看到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在乱世中的挣扎,以及他试图以文字唤醒世人的良苦用心。

头陀僧

万峰围绕一峰深,向此长修苦行心。

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被猎人寻。

晚唐时期禅宗思想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禅宗强调心性觉悟,注重在修行中的体悟,从而达到精神的解脱与升华。陆龟蒙的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思考,更是与禅宗思想相互交融的佳作。

万峰围绕一峰深”,开篇描绘僧人修行的环境。四周群峰环绕,参禅场所也显得深邃幽静。在禅宗观念里,只有在静谧之地,才能更好地摆脱杂念干扰,从而实现精神的净化与觉悟。

向此长修苦行心”,这一句抒写头陀在此处长期秉持苦行之心。苦行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旨在通过对身体的磨炼,提升境界,克制欲望,达到心灵的纯净。头陀选择幽深之境,长修苦行,正是对禅宗修行理念的实践,同时也彰显出其坚韧意志。

两句堪称精妙,深刻体现禅宗的慈悲思想。头陀在雪后清扫归鹿留下的足迹,只因担心天明后猎人循着踪迹捕杀鹿群。他的一举动展现出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呵护,也将禅宗的慈悲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与禅宗倡导的普度众生的精神相契合。

陆龟蒙通过刻画头陀僧这一形象,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在那个动荡不安、人心浮躁的时代,这首诗犹如一股清泉,传递出禅宗的智慧与力量。陆龟蒙也在启示世人,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应保持一颗纯净心灵,以慈悲之心对待万物,从而实现生命的升华。

来源:谈诗论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