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观察所:2025,中美AI缠斗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9:29 3

摘要: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文件废除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紧接着发布了一份最新行业指导文件《防止先进计算芯片转用行业指南》,进一步细化对AI芯片及含该类芯片产品的出口行为的监管要求。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文件废除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紧接着发布了一份最新行业指导文件《防止先进计算芯片转用行业指南》,进一步细化对AI芯片及含该类芯片产品的出口行为的监管要求。

看上去只是一份尚未有执行效力的“行动指南”,但细细品读其内容,就可以判定这是有史以来对中国本土生产的AI芯片最直截了当的管制——“advanced PRC IC”,即“先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芯片”正在取代传统的复杂抽象表述,成为新文件的关键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昨天BIS修订版的“指南”修改了一处措辞,将

Issuing guidance that using Huawei Ascend chips anywhere in the world violates U.S. export controls.

修改为:

Issuing guidance alerting industry to the risks of using PRC advanced computing ICs, including specific Huawei Ascend chips.

中美“AI国运”之争,已经到了针尖对麦芒比拼的白热化阶段。

从“芯片代际管制”到“国别管制”

特朗普在入主白宫之前就大肆抨击拜登政府的“AI扩散”规则。认为该规则不但叠床架屋极其复杂,不但迫使美国本土相关从业者耗费大量精力进行合规判断,而且那种按照盟友亲疏远近划分圈层的做法不利于美国开展“AI外交”。

特朗普团队的想法则很务实,指向性也很明确。既然全球的AI算力、数据、存力、推训、架构大比拼逐渐收敛至中美两国AI能力的比拼,何不脱下伪装,把目标直接指向中国?

这次BIS出台的“行动指南”把芯片参数(如算力密度)的影响因子大幅降低,而把地域性(国别)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该“管制指南”列出了11条“交易行为警示”与7项“尽职调查义务”,以供芯片设计公司、制造商与云服务器提供商甄别,客户是否可能通过“隐蔽路径”将先进芯片间接转移至中国或其他敏感国家。

比如说,心智观察所在《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中谈到,美国鹰派怀疑马来西亚正在成为以整机组装+零部件“原产地洗澡”的方式绕开美国出口管制,不断逼迫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MITI)加强海关查验。新规的目的就是要试图彻底堵死这条路。

而且,这份指导意见没有对“ECCN符合或超过3A090”这一类别再进行新一轮参数调校。

从传统行为逻辑来看,BIS之前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根据集成电路的总处理性能和性能密度对为数据中心设计或销售的集成电路实施管制。3A090就涉及到高算力芯片的运算位长度和所有处理单元的阈值,2023年之后又加上了“性能密度”表述,即总处理性能除以适用的晶模面积。

两年以来,BIS曾多次在简报会上阐述了有关3A090技术参数的常见问题和解答。

正如特朗普喜欢用大路话的简单土语表达政治观点(比如用“kiss my ass”表示其他国家的屈服与合作)一样,BIS在特朗普的领导下正在“化繁为简”,不再用所谓的“脚注尾注”进行叠床架屋式的修补性释法,直白地摊牌,可以归结为两条。

一、全球各国不能用中国产的高算力AI芯片,否则“大棒”;

二、鼓励全球各国用美国AI芯片,一旦采用,可以“投喂胡萝卜”。

胡萝卜+大棒,是摆上台面的对华AI领域毫不遮掩的冷酷遏制。

美国把中东当“AI飞地”试验田?

首先被“投喂”的几个中东海外土豪国家。在原有的那种拜登“AI扩散”条例下,中东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依然也是受管制的。拜登政府担心中东成为中国的中转站,对“中东盟友”也严防死守。

但这次特朗普改变了策略。与其防止中东和中国交易,不如直接下手把水灌满,把中国完全排挤出中东的AI市场。

他带着黄仁勋、马斯克、AMD苏姿丰等多位美企大咖到访沙特阿拉伯,展开中东之旅,其中,黄仁勋收下Humain数十万颗AI GPU 五年长单。

Humain为沙特阿拉伯王储Mohammed bin Salman,所设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旗下新成立的子公司。

在政府及国家主权基金的支持下,Humain揭露了AI大计,首先将携手英伟达建置AI工厂,预计5年内将部署数十万颗英伟达最先进GPU,首阶段将打造由1.8万颗GB300 Grace Blackwell芯片、InfiniBand网络技术组成的AI超级电脑。

同时,马斯克周二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宣布,他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商星链Starlink已获得沙特阿拉伯在海事和航空领域的批准。

由此可见,黄仁勋和特朗普“海湖庄园”之晤不仅是交易承诺的落地,还有在中东抢滩布局,消化因排挤中国而造成的“过剩产能”的意图。毕竟,英伟达,AMD和台积电从设计到制造,形成了一损俱损的利益链。因美元对新台币走弱,造成的台积电情绪低落也需要被安抚。

比起美国牵头拉拢中东,排挤中国AI芯片更值得警惕的是,美方试图建立一套“GPU+Laas+SaaS”一整套技术标准,并且把该标准加以推广到全球,从严防死守中国芯片技术进步到标准挤压,是一种另类的管制升维。

让特朗普足够头疼:旧式出口管制的长尾效应

这份潜在的新出口管制规则是否能让美方的如意算盘落地?至少有两个长尾效应,让美国商务部感到棘手。

一个是2022年以来精心策划的所谓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

该规则是美国出口管制制度中认定一个物项是否应受美国出口管制法律管辖的重要规则之一。其管控规则是,位于美国境外的外国生产的物项,当它属于特定的直接产品,或者生产该物项的工厂或工厂的主要设备属于特定技术的直接产品时,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管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就是受EAR管辖的外国直接产品不必然受许可证要求管制,是否受许可证要求管制必须基于物项归类、目的地、最终用户、最终用途来判定。

这个规则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美国未来需要进行“一国一策”乃至对个别企业的检视,不仅增加外交与执行成本,也很可能令部分国家反弹,进而削弱对美的信赖度。

中国大陆自2020年加快了高端芯片上下游自主可控的步伐,华为、DeepSeek的崛起证明了在所谓的FDPR规则笼罩之下的中国半导体和AI技术依然在快速迭代演进,让FDPR规则很多细则变成了陈旧的“废代码”,反而成了美国公司自我审查的枷锁。

喜欢“以糙代精”的特朗普是否有决心破掉拜登时代的旧管制体系另立新规,还有待观察。值得注意的是,新规的这种主动出海,让利第三方(比如承担海湾国家的AI基建)的合作范式MAGA保守主义叙事仍有很大的隔离感。

另一个长尾效应,就是美国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云服务商已经如火如荼的全球布局?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云(Alibaba Cloud)的人工智能模型“通义千问(Qwen)”在日本的存在感在提高。作为向外部开放技术的开源模型,通义千问正在得到包括AI开发企业ABEJA等日本国内新兴企业的使用,阿里通义千问正在成为日本AI开发基础。

阿里云在日本提供本地化部署服务,允许企业在不转移数据至海外的情况下使用通义千问,这解决了数据主权和隐私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市场的接受度。

同时,在2月份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上,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回应阿里与苹果合作传闻时他表示,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的手机服务,目前看来,苹果也选择了通义千问。

那么,当华为、壁仞、沐曦等AI(GPU)供应方纷纷表示自家产品对接Qwen3的时候,无疑会让美国当局投鼠忌器,深感难以抵御全球产业链的深度互联和技术扩散的不可逆性。

来源:观察者网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