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日,上海科技节以“AI无界·未来已来”为主题拉开帷幕,这场国家级科技盛典首次突破传统形式,邀请人形机器人方阵与科学家共同踏上红毯[7]。活动由上海市科委与看看新闻Knews联合策划,采用XR无限拓展技术和AI无感知动捕两大核心技术,构建出虚实
2025年5月17日,上海科技节以“AI无界·未来已来”为主题拉开帷幕,这场国家级科技盛典首次突破传统形式,邀请人形机器人方阵与科学家共同踏上红毯[7]。活动由上海市科委与看看新闻Knews联合策划,采用XR无限拓展技术和AI无感知动捕两大核心技术,构建出虚实交织的“未来剧场”。据现场技术负责人透露,此次展示的6款人形机器人均搭载国产自研控制系统,运动精度达到0.1mm级,标志着我国在仿生机器人领域取得关键突破[7]。
技术实现方面,亮相的“灵枢X3”机器人采用模块化关节设计,配备多模态感知系统,包括4K双目摄像头+红外深度传感器实现3米内动态物体识别,基于强化学习的步态算法适应不同地面材质,以及集成江苏电信星辰大模型的语音模块支持中英双语实时对话[7]。XR无限拓展技术通过三组激光雷达构建的SLAM空间定位系统(误差
行业影响层面,此次活动首次公开展示了5G-A网络下毫秒级多机协同(时延8.3ms),验证了国产大模型在开放场景的语义理解准确率达89.7%[7]。在产业推动方面,现场展示的接待机器人已获医院、银行等场景订单,运动控制方案提供商股价当日上涨12%;XR技术方案商接到文旅项目合作邀约,推动动作捕捉成本降低60%(对比传统方案)[7]。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宣布启动《智能服务机器人XR交互规范》编制,标志着行业标准制定进入新阶段[7]。
社会认知变革方面,据现场问卷调查显示,78%的观众改变了对机器人“机械呆板”的刻板印象,62%的青少年表示未来愿意从事AI相关职业,科技节线上直播创下2800万次观看纪录,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亿[7]。这场科技秀演不仅呈现了技术集成的巅峰之作,更通过“机器人走红毯”的符号化表达,预示着AI实体化时代的来临。正如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在活动现场所言:“当机器能够自然地融入人类仪式,意味着技术开始具备文化承载力,这是比任何参数突破都更值得关注的质变。”[7]
同日,江苏电信在南京明城墙台城段举行“AI+数智赋能发布会”,展示其在AI技术、数字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领域的突破性成果[1]。江苏电信党委书记彭鹏介绍,“息壤”一体化算力平台支持纳管30+类云底座、300+数据中心资源池,实现算力资源一点受理、统一编排、一站式调度及集中运营,用户可像用水用电一样调用算力[1]。该平台曾凭借优秀的算力调度能力,斩获国资委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十大硬核科技”等荣誉称号[1]。
在算力资源供给方面,江苏电信构建了“2+13+X”全域覆盖的算力中心,并打造广泛覆盖的光接入网,实现算网一点接入[1]。算法层面,自主研发的星辰多模态大模型支持30种方言自由混说和语义图像跨模态检索,依托其强大功能,江苏电信已打造36个AI行业应用[1]。数据层面,通过星海大数据平台汇聚电信及生态高质量数据集9万亿Tokens,覆盖通信、消费、交通等多维度场景[1]。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方面,江苏电信工作人员对万兆网络进行现场测速显示,其传输带宽高达10Gbps,是传统千兆网络10倍,可流畅承载8K超高清视频、超大文件极速下载[1]。江苏电信将在全省建设35个万兆小区、万兆工厂、万兆园区,支撑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1]。在5G-A建设上,江苏电信已在全省开通6000多个5G-A站点,广泛覆盖体育场馆、学校、景区、地铁、繁华商圈及居民区等多个重点场景,到2025年年底,5G-A站点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到万站+,速率跃升至万兆[1]。
湖北移动在武汉举行“2025年湖北移动AI成果发布暨生态大会”,全面展示其在5G-A与AI+融合的最新突破[2]。作为发布会的核心亮点之一,全球通5G-A尊享套餐以“疾速连接、全域覆盖、高阶权益”三大优势亮相,包括5G-A极速网络使上下行速率提升近10倍,新增国际流量、国漫语音、北斗短信等权益[2]。
智能硬件方面,由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具身机器人“灵犀”作为特邀嘉宾亮相,其面部神态表情、交流互动如真人般自然流畅,以先进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为核心,具备强感知记忆、超拟人互动、新智创新三重关键科技力[2]。一体化家庭智能解决方案——灵犀家庭智能体,由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联合中国移动湖北公司,携手科大讯飞、华为、百视通等生态合作伙伴开发,深度集成“九天”大模型,支持多模态交互与场景化服务[2]。
消费级机器人产品方面,中国移动首款消费级四足机器人“小力”亮相活动现场,其搭载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AI引擎与仿生运动系统,突破室内外多地形限制,实现从健康管理到安全守护的无缝覆盖,具备用药提醒、AI伴学、智能递送快递、日程管家等功能[2]。湖北移动还通过“AI+”赋能智能家居、健康管理、娱乐办公等领域,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个性化服务[2]。
网易有道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实现净收入13亿元,其中经营利润1.04亿元创下一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47.7%[6]。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网易有道“AI原生”战略驱动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核心业务稳健增长[6]。
AI教育应用方面,公司学习服务聚焦高需求场景,有道领世Q1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5%,AI升学规划师全新升级并有效带动续报率提升;AI订阅服务Q1销售额近7000万,同比增速超40%,AI翻译性能大幅提升带动用户使用率增长[6]。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教育垂直大模型的企业,有道在AI领域坚持“自研与拥抱开源技术”相融合,2月6日宣布全面拥抱DeepSeek-R1,并在软硬件端全面落地[6]。
自研模型进展方面,网易有道成功发布首个开源的教育推理模型“子曰-o1”,不仅能实现分步式推演讲解,GPU效率更远超通用大模型[6]。目前该模型已深度融入公司的学习服务、AI订阅及智能硬件中,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内教育大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6]。在《Times》(时代周刊)最新评选的“2025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榜单中,有道凭借大模型落地的进展迅速及业绩表现,荣登全球第二[6]。
智能眼镜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技术竞争,华为将于5月19日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智能眼镜”,谷歌也将在5月20日至21日的I/O大会上展示搭载Gemini的AI眼镜原型[11]。Rokid创始人祝铭明透露,过去三个月以来,Rokid旗下带显示的AI眼镜全球已交定金订单已超25万台,其中在线订单超4万台,今年内有望全部交付[11]。
市场前景方面,信达证券分析指出,智能眼镜产品正从基础硬件叠加阶段,逐步向智能辅助与智能助理方向发展,未来有望成为智能协同与计算终端[11]。Wellsenn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销售有望达到550万台,同比增长135%[11]。国金证券指出,AI智能眼镜正在逐步突破,已经发布的雷鸟、小度、Rokid、李未可等品牌陆续发售,未来将有更多新品发布,销量有望持续突破[11]。
技术趋势方面,伴随海外Meta、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以及国内小米、华为、字节、AR四小龙等众多参与者持续迭代新产品;GPT、Llama、Grok、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等模型不断更新升级;波导技术在材料、工艺及技术路径等方面持续创新,AI眼镜的起量或许会比预期的更为迅速[11]。分析师建议重点关注AI智能眼镜、AR智能眼镜受益产业链,包括SOC芯片、光波导光学、其他关键零部件、制造代工等环节[11]。
来源:洁白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