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曙光:中国进展与突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09:57 2

摘要:肺癌,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小细胞肺癌(SCLC)更是其中的“狠角色”。这种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仅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 - 20% ,但其侵袭性极强,病情进展迅猛,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约7%,广

肺癌,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小细胞肺癌(SCLC)更是其中的“狠角色”。这种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仅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 - 20% ,但其侵袭性极强,病情进展迅猛,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约7%,广泛期患者更是低至3% ,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无尽的痛苦。

回顾小细胞肺癌的传统治疗历程,化疗和放疗是主要手段。含铂化疗方案,如EP方案(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主力军”,有效率可达60% - 70%。放疗则主要用于局部控制肿瘤,降低局部复发风险。然而,小细胞肺癌就像一个狡猾且顽强的敌人,虽然初始对化疗和放疗较为敏感,但绝大多数患者会在短期内复发,且复发后对化疗的敏感性显著降低,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患者往往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传统治疗手段就像一场艰苦的拉锯战,虽能暂时压制肿瘤,但难以取得最终胜利,患者和家属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在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

在免疫治疗方面,我国取得了重大突破。PD - 1/PD - L1抑制剂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就像为治疗战场引入了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部队。特瑞普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等国产PD - 1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其中,EXTENTORCH研究证实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将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至14.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0%,成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新标杆,并被2025年CSCO指南列为一级推荐。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方案,就像给患者的免疫系统装上了“涡轮增压”,激活了自身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为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除了单药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等新一代免疫治疗药物也在我国展现出巨大潜力。康方生物和普米斯生物制药分别研制出的PD - L1/VEGF双抗,初步数据显示在提高疗效方面表现优异。这种双抗药物就像一个拥有“双重武器”的超级战士,既能阻断PD - L1信号通路,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又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多个角度对肿瘤细胞进行打击,有望在未来取代现有的一线标准疗法。

抗体 - 药物偶联物(ADC)领域同样传来佳音。这类药物将抗癌药物与能识别肿瘤特异性标记的抗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打击,犹如给导弹装上了精确制导系统。多款针对SCLC设计的ADC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所覆盖的靶点包括B7 - H3、TROP - 2等。戈沙妥珠单抗(SG)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靶向Trop - 2的ADC药物,在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它能够将化疗药物直接递送至肿瘤细胞内部,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复发难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靶向治疗方面,我国也有新的进展。DLL3作为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标志物,成为了靶向治疗的关键靶点。泽璟制药开发出了全球首个DLL3三抗产品ZG006,目前已进入II期临床研究阶段。安进公司的CD3/DLL3双抗已在2024年获得FDA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SCLC。这类靶向药物就像一把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DLL3蛋白,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治疗选择。

在新药研发上,我国也从未停下脚步。绿叶制药的注射用芦比替定于2024年12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中或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芦比替定是一种源自海鞘素的创新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多重抗肿瘤机制,包括转录抑制、诱导DNA损伤和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在中国桥接研究中,其客观缓解率(ORR)达45.5%,疾病控制率(DCR)高达9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0个月 ,疗效数据普遍优于国际研究,为复发难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且,芦比替定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方案也展现出良好前景,多项联合治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有望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将芦比替定的应用从二线推进到一线治疗。

在临床研究和治疗模式探索方面,我国专家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团队开展的ADRIATIC临床研究,建立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诱导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的崭新治疗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同步放化疗后接受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获得7.4个月延长,疾病进展风险减少了24%,总生存期(OS)延长22.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27%,2年的PFS率和OS率都大约提升十个百分点,且安全性良好。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开创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新时代,为全球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此外,2025年新版医保目录将多款国产的PD - 1抑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通过医保政策实现断崖式降价,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患者能够用上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2025年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也迎来关键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科学、更规范、更精准的治疗指导,推动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标准化和同质化。

我国在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无数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存希望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肿瘤的复发和耐药、治疗的副作用等问题仍有待解决。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出现,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让更多患者能够战胜病魔,重获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来源:癌症放疗患者之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