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前,7名驻村第一书记手捧金灿灿的粘火勺,用地道的东北方言喊出“咱村的粘火勺,糯到心坎儿里!”这一幕正是沈北新区马刚街道驻村第一书记团队为推广湾道村村集体项目——特色粘火勺,精心策划的宣传画面。
镜头前,7名驻村第一书记手捧金灿灿的粘火勺,用地道的东北方言喊出“咱村的粘火勺,糯到心坎儿里!”这一幕正是沈北新区马刚街道驻村第一书记团队为推广湾道村村集体项目——特色粘火勺,精心策划的宣传画面。
近日,马刚街道创新采用“党建引领、多村联动、抱团服务”模式,组织下辖7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齐聚旁风沟村,通过实地调研、头脑风暴、拍摄宣传片等一系列举措,为村集体项目新兴食品厂的粘火勺开辟了全新的推广路径。
联村议事汇众智 共绘助农同心圆
为充分挖掘旁风沟村及湾道村的产业潜力,近日,7名驻村第一书记以党建为引领,汇聚一堂展开热烈的头脑风暴。他们凭借各自丰富的驻村经验,围绕湾道村村集体的粘火勺项目,以及旁风沟村米糕等特色食品的产业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及未来规划,畅所欲言。
拥屯村第一书记陶冬梅提议,当下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强大,可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粘火勺的知名度;铁营子村第一书记王志建议,要着重突出粘火勺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原料绿色健康的独特优势;湾道村第一书记孙斌提出,为粘火勺打造专属的品牌故事,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经过一番激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大家达成共识:拍摄一部高质量的宣传片,全方位展示粘火勺从原料选取、传统制作工艺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这份传统美食的魅力,这是推广粘火勺的有效途径。
镜头定格传匠心 舌尖美味变流量
达成一致意见后,驻村第一书记们即刻行动,邀请沈北文旅视频团队一起走进湾道村粘火勺食品加工厂。
一踏入工厂,一股浓郁的糯米香气扑面而来,热气腾腾的制作场景呈现在眼前。工人们手法娴熟,和面、包馅、烙制,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各个制作环节,细致地记录下粘火勺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他们还与制作工人深入交流,挖掘产品背后的故事。从精心挑选优质糯米、红豆等原料,到代代相传的手工制作技艺;从村民们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到大家对这份传统美食的热爱与坚守,这些珍贵的内容都被一一捕捉,融入宣传片的拍摄之中。每一个镜头,都饱含着对匠心传承的敬意,也寄托着对湾道村村集体产业粘火勺走向更广阔市场的期望。
此次驻村第一书记“抱团服务”,通过拍摄宣传片为粘火勺等特色食品搭建了全新的宣传平台,立即引来一大波网友的关注和购买。“能吃上家乡的粘火勺就像回家了一样。”在南方打工的沈阳网友小路留言,在杭州很难吃到东北的粘火勺,网购是最好的选择。
此次尝鲜行动让马刚街道驻村第一书记们热情高涨,他们表示还将继续发挥集体智慧,探索出一条“驻村书记资源共享、产业协同”的乡村振兴新范式,让乡村特色产业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