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批果子成色真好!”来自辽宁大连的采购商周东明打着手电筒,凑近仔细查看果蒂,“你看这果柄翠绿鲜嫩,新鲜度绝对没得说!按咱们谈好的价格,先给我装400箱!”果农张树新笑着点头,一边将整筐樱桃搬上过磅台,一边应道:“放心,都是凌晨现摘的,保准新鲜!”
随着樱桃迎来丰收季,“樱桃经济”再掀热潮。
凌晨四点,星光未散,肥城市安驾庄镇大樱桃交易市场上早已灯火通明、人影攒动。满载着新鲜樱桃的农用车沿着蜿蜒的道路鱼贯而入,红彤彤的果实映亮了农人的笑脸。
“这批果子成色真好!”来自辽宁大连的采购商周东明打着手电筒,凑近仔细查看果蒂,“你看这果柄翠绿鲜嫩,新鲜度绝对没得说!按咱们谈好的价格,先给我装400箱!”果农张树新笑着点头,一边将整筐樱桃搬上过磅台,一边应道:“放心,都是凌晨现摘的,保准新鲜!”
随着“哗啦”一声,整筐樱桃倾泻在分拣台上,瞬间堆起一座红色的小山,分拣工人们动作娴熟地将樱桃按大小分类。“28mm以上的特级果装礼盒,26至28mm的走商超,24至26mm的做深加工。”分拣工人王庆霞边忙活边介绍。
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市场,如今已成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交易枢纽。顺丰、EMS等物流企业直接设点入驻,冷链车列阵,蓄势待发。
“我们和时间赛跑。”顺丰物流负责人冯亮介绍,“凌晨采摘、清晨分选、中午发车,通过全程冷链运输,确保24小时内,肥城樱桃就能新鲜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在这里,从枝头到舌尖“早上鲜果采摘、中午冷链发车、傍晚直达尝鲜”的全链条产销模式已然成型。“每年樱桃季,市场流转的果实达数百万斤,从过磅、分拣到包装,全流程高效有序,高峰期日均发货量超过一万件。”安驾庄镇前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武文平说。
当樱桃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肥城的乡村振兴绽放出别样生机。先摘樱桃,再吃农家宴,夜宿山间民宿……随着樱桃产业的崛起,以当地村民为经营主体的农家宴、民宿、生态园、采摘项目迅速扩张,小小的樱桃串起了一条产业链。
在肥城市潮泉镇潮泉农场樱桃园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年轻人在果园里打卡拍照,社交媒体上“樱桃自由”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吸引很多人奔赴这场甜蜜之约。
“我们这里的樱桃不仅果实更大、口感更甜,糖度还能稳定在24度以上。”农场负责人崔锋边说边示范正确的采摘手法,“要轻轻捏住果柄往上提,这样不会伤到果树。”
与传统种植不同,这里处处彰显着科技智慧。这里的樱桃采用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悄无声息地运作,根据土壤湿度和果树生长需求,将特制的富硒肥精准输送到每一棵树下。“以前最怕遇到连续雨天,樱桃裂果严重。”崔锋指着挂满果实的枝头感慨道:“现在通过这套系统,裂果率控制在5%以内,糖度也提升了4~5度。”
临近中午,潮泉农场不远处的农家乐飘出阵阵诱人香气。院子里的长桌上,刚采摘的樱桃被摆成精巧果盘,与色泽诱人的农家菜相映成趣。游客们三三两两倚着木栏杆,看远处麦浪翻滚,听风掠过樱桃林的沙沙声,手中的茶盏氤氲着袅袅热气,将这方田园时光酿成了心底最柔软的记忆。“以前守着樱桃树发愁销路,现在游客自己找上门,连带着村里的老手艺、土特产都火了!”潮泉镇潮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善春望着热闹的场景感慨万千,“小小的樱桃,不仅甜了游客的嘴,更富了乡亲们的口袋。”
一颗颗红樱桃,串起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甜蜜,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从田间到舌尖,从传统种植到文旅融合,肥城正以“樱桃经济”为笔,在青山绿水间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记者:郑凯
通讯员:纪宗玉 肖明媛
编辑:陈奕如
本文来自【泰安日报-最泰安】,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