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咏花主题的诗,诗句中都没有出现花的名字,你能猜到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10:55 2

摘要:本文分享10首精彩的古诗,这些诗均以咏花为主题,但除了题目,诗中并未提及花名。不看诗名只读诗句,你能猜到这10首诗分别咏的是什么花吗?

本文分享10首精彩的古诗,这些诗均以咏花为主题,但除了题目,诗中并未提及花名。不看诗名只读诗句,你能猜到这10首诗分别咏的是什么花吗?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片寄朝云。

李商隐通过典故堆砌与华丽意象构建牡丹的贵胄气质。

首联借历史人物烘托花中魁首的地位,颔联以“雕玉佩”与“郁金裙”的动态描写,将牡丹随风摇曳的姿态幻化为霓裳舞姿。

颈联用石崇奢华的蜡烛与荀彧的香炉,从视觉与嗅觉渲染牡丹的华贵气息。

尾联“彩笔寄朝云”将牡丹升华至仙界,展现其超凡脱俗之美,全诗未提牡丹却处处彰显花王风范。

素蘤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诗人运用对比与拟人手法塑造白莲的孤高形象。“素蘤”暗指白莲的素雅,“别艳欺”点出其在俗世中的处境。

“瑶池”将其定位为仙界之物,与尘世形成空间隔离。后两句以“无情有恨”的矛盾修辞,赋予白莲人格化特征,月晓风清的清冷场景强化其遗世独立的品格。

这首诗通篇不着“莲”字,却通过环境烘托与情感投射,完成对白莲精神品格的立体塑造。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此诗以对比手法突显牡丹的王者地位。首句“落尽残红”构建时间维度,强调牡丹开放时机的特殊性。次句“百花王”的称谓确立等级秩序,让人知道写的就是牡丹。

后两句“无双艳”、“第一香”通过绝对化表述,从视觉与嗅觉双重维度确立其至高地位。

绿艳闲且静,

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

春色岂知心。

王维以色彩辩证法构建牡丹的生命图景。“绿艳”与“红衣”形成色相对比,静态的绿叶与渐变的花瓣暗示时光流动。

后两句转入心理维度,“愁欲断”拟人化表现盛极将衰的焦虑,“春色岂知心”以反问句式揭示自然规律与生命情感的矛盾。

全诗通过色彩层次与情感投射,展现牡丹在鼎盛期的复杂生命状态。

倚风无力减香时,

涵露如啼欲向谁。

移得仙居此地来,

花丛自遍不曾栽。

诗人以病态美学塑造残莲意象。“倚风无力”的物理描写与“减香”的嗅觉衰减,构建生命衰微的立体图景。

“涵露如啼”将露珠转化为泪水,赋予残莲哀婉的人格特征。

后两句通过空间转换,从仙居到凡尘,暗示莲花本质的高洁与现实的错位。全诗在残缺美中寄寓着对完美境界的追寻。

枝枝倚槛照池冰,

粉薄香残恨不胜。

占得早芳何所利,

与他霜雪助威棱。

“粉薄香残”颠覆了寒梅傲雪的常规意象,转而强调其生存困境。“恨不胜”直抒负面情绪,后两句更以反诘语气质问早开的代价,将霜雪从衬托物转化为压迫者。

这种对传统意象的解构,展现了晚唐诗人对生存困境的深刻体悟。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人通过空间对比凸显梅的先锋性。“万木冻折”与“孤根暖回”构成群体与个体的对立,“深雪”与“一枝”形成体量反差。

中两联从嗅觉(幽香)、视觉(素艳)、听觉(禽窥)多维度构建感知系统。尾联“望春台”将物理空间转化为精神象征,使早梅成为春的预言者。

王孙莫把比荆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首诗以价值重估彰显菊的品格。首句劝阻贵族将其与杂草类比,次句通过重阳簪菊的民俗确立文化地位。

后两句“秋香满岸”构建自然生机,“不羡瓦松”以建筑寄生植物反衬菊的独立精神。

全诗托物言志,在对比中完成对菊花文化符号的重塑。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创造性地将海棠幻化为美人。“香雾空蒙”营造朦胧仙境,“月转廊”暗示时间流逝。“花睡去”出自《杨妃外传》典故,以拟人手法将惜花之情推向极致。

末句“烧烛照红妆”以夸张举动,将赏花升华为对美的狂热守护,体现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执着。

一番花信一番新,

半属东风半属尘。

惟有此花开不厌,

一年长占四时春。

诗人通过时间维度礼赞月季的永恒性。“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形成生命轮回的隐喻。后两句“开不厌”、“四时春”打破季节限定,将其塑造为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

全诗在流动的时间中捕捉静止的春意,赋予月季哲学层面的永恒价值。

10首精彩的咏花诗分享完了,这些诗中并未出现花名,只是通过环境烘托、感官转移、人格投射等手法,构建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境界,令人读后叹为观止。

朋友们,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很精彩的诗句中未出现花名的咏花诗?欢迎在评论区进行分享。

来源:驶向一江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