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文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自家猫主子的口粮:巴掌大的鲍鱼+鱼子酱,精致的摆盘。
中文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自家猫主子的口粮:巴掌大的鲍鱼+鱼子酱,精致的摆盘。
翻到这个博主的其他帖子会发现,进口猫粮罐头、营养品、补充剂都是标配。
评论区有人说:“我吃大米,它吃鲍鱼,我活得像狗,它活得像人。”
是的,很多人没吃过的食物,宠物已经先吃上了。
01
中国宠物吃上新西兰羊奶
“靠中国宠物主人吃饭”,这句话现在在新西兰一些行业很流行。
比如受疫情影响的新西兰羊奶产业,因为中国宠物市场的爆发,实现了转型和反弹。
以Spring Sheep公司为例,他们家共有15500只产奶母羊,能够产下约25000只羊羔。
公司执行官Nick Hammond表示:中国宠物营养市场藏着“难以置信的机遇”。
“实际上,我们刚刚与中国最知名的宠物品牌之一合作,该品牌主要为猫提供零食。
“我们发现,中国宠物主人的数量大幅增加,大量宠物食品制造商与我们联系,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
羊奶因其高消化性和营养价值,成为许多宠物食品企业的新宠。
Hammond表示,羊奶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如今很多宠物产品的价格都超过了人类产品的价格。
“中国现在养宠者突破1亿大关,养猫人数超过养狗人数,现在很多年轻人只养宠物不养孩子。
“他们对待宠物就像对待孩子一样,你在上海街头走走,会看到这些宠物盛装打扮。他们也确实像对待国王一样对待宠物。”
中文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自己做的宠物零食,原材料就用到了羊奶。
02
新西兰产品在中国成“价格冠军”
在中国,尽管国产宠物食品占据90%以上市场,但超高端领域(单价>100元/kg)仍由进口品牌主导。
在这片红海市场中,新西兰凭借高端食品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进口市场的“隐形冠军”。
IndexBox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进口的宠物食品中,新西兰产品卖得最贵。
虽然新西兰不是卖得最多的,但价格遥遥领先:每吨达16050美元,是美国的2.5倍,是隔壁澳洲的7倍。
比较大的新西兰宠物食品品牌ZIWI Peak、K9 Natural等在中国市场定位高端,单罐猫粮售价可达100元+。
03
中国“千亿级别”市场
进口食品并不是宠物食品的天花板,还有更奇葩的。
比如这个冻干的“鸵鸟头”,看起来“走得不是很安详”,是有宠物博主买给自己狗狗吃的。
带着毛的兔耳朵,还加了鲜花点缀,如果不是放在烘干网上,甚至有点像是精品店里的可爱毛绒头饰。
冻干鲨鱼崽,靠着宠物自己,是很难穿山越海猎到这么野的食物的,但是神通广大的宠物主人,为了让宠物尝鲜,会搞来给它们吃吃。
连人类都不吃的猪鞭,被编成了艺术品,烤制成了狗狗的磨牙棒。
这些都来源于中国的“毛孩子经济”——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中增长最快、最具情绪价值的一部分。
据《2024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城镇养宠家庭数已达1亿户+。
90后、95后占比超50%,逐渐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IndexBox报告,尽管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消费在疫情或经济压力下略有波动(同比减少0.2%),但市场长期趋势依然向好。
预计到2035年,中国宠物食品年消费量将达到2000万吨,市场规模高达6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40亿元)。
这种增长不仅是数量,更伴随着高端化、品质化、定制化的趋势。
对全球宠物食品出口国来说,中国市场无疑是一块香喷喷的大蛋糕。
04
新西兰靠做“猫狗饭”翻盘
新西兰宠物食品在中国走上高端路线,并非偶然。
中国单身人士、丁克家庭、中产夫妻,是三大宠物高消费群体。
很多对宠物吃穿住用的要求几乎“等同于对孩子的标准”。
他们更多关注宠物食品“原产地、成分表、加工工艺”,价格反倒是其次,尤其在一线城市和高收入群体中。
2023年《中国宠物主消费行为报告》显示,72%的高端宠物主(月均宠物支出>1000元)认为,“新西兰产品更安全”。
此外,新西兰宠物品牌对中国市场格外上心,本地化做到极致。
他们组建中国区团队,开设中文官网、官微、小红书账号,参与本地宠物展会等。
很多品牌都有专属天猫旗舰店,并定期上线“限定口味”(如鹿肉鲍鱼),专为中国消费者定制。
有的还和头部主播如李佳琦等合作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曾破千万。
05
市场虽香,入局需谨慎
当然,这些新西兰公司在中国“如此努力”,也从侧面说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资本在新西兰的宠物产业中进行了多项收购和投资,
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8年,中国佩蒂股份(Petty Co., Ltd.)以2310万纽币收购了新西兰宠物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公司BOP Industries Limited,同年又收购了新西兰宠物零食企业Alpine。
同样在2018年,中国宠物食品公司(China Pet Foods)以1500万纽币收购了新西兰的The Natural Pet Treat Company Limited(NPTC)及其旗下品牌ZEAL的100%股权。
2021年,又以约4000万纽币的价格收购了新西兰最大的宠物罐头制造商Petfood NZ 70%的股份。
同年,方源资本(FountainVest Partners)以约15亿纽币的价格收购了新西兰高端宠物食品品牌Ziwi。
经营不善的企业,最后也摔得很惨。
比如新西兰的Vital Petfoods,曾将产品出口至中国、美国、澳洲等地。
创始人Calvin Smith夫妇打造了高端品牌Kiwi Kitchens,进军冻干宠粮市场。
然而在2023年底,公司因为销售没达到预期、资金链断裂,被BNZ银行申请接管,欠款高达320万纽币。
曾经售价近700万纽币的基督城豪宅,最终以600万出售,用以偿债。
夫妇俩在皇后镇湖边还有一栋估价超过千万纽币的豪宅,也没能拯救企业。
宠物市场从研发、生产、出口、市场营销,每一步都不简单。
准入门槛高,竞争激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陷入困境。
尤其在中国,“卷”早已刻进市场DNA。
或许,在2035年的宠物食品货架上,还会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奢侈品”。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