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天然气市场展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1:22 2

摘要:202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41234亿m3,同比增长2.0%,但区域分化态势进一步加剧(见表1)。欧洲市场延续结构性收缩,消费量同比下降1.2%至4555亿m3,创近20年以来新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太市场的强劲增长,消费总量突破10834亿m3(同比增

文/孔欣怡 刘潇潇 马莉 高珊珊 刘玥茜,中国石化经研院,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当代石油石化2025年第3期

1 2024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回顾

1.1全球天然气消费平稳增长,消费格局呈“西退东进”态势

2024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41234亿m3,同比增长2.0%,但区域分化态势进一步加剧(见表1)。欧洲市场延续结构性收缩,消费量同比下降1.2%至4555亿m3,创近20年以来新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太市场的强劲增长,消费总量突破10834亿m3(同比增长3.2%),贡献全球增量的42.5%,主要原因是受区域内工业、气电需求增长推动。

1.2全球天然气产能持续释放,供应稳中有升

2024年全球天然气供应态势稳定向好,产量呈上升趋势。全年天然气总产量达40793亿m3,较2023年增加653亿m3,增幅1.6%。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2024年产量达10592亿m3,虽同比下降0.3%,但产量规模仍维持高位。俄罗斯2024年天然气产量显著增长,总产量达6276亿m3,同比增长5.9%,主要得益于液化天然气(LNG)和管道气出口量的增加。加拿大2024年天然气产业发展良好,产量同比增长2.6%,总产量达1902亿m3。挪威作为欧洲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国,2024年气田检修频率较2023年有所降低,天然气产量预估增至1342亿m3,同比增长6.8%,为欧洲能源市场提供了更为稳定可靠的支持,有效缓解欧洲地区能源需求压力(见表2)。

1.3全球LNG需求中心东移,LNG产能扩张与投资收缩并存

2024年全球LNG市场呈现“东方增量对冲西方减量”的显著特征,全年出口总量维持在4.38亿t,与2023年持平,区域需求结构性调整成为平衡市场的关键力量。亚太市场主导地位强化,区域进口量同比增长7.3%至2.8亿t。其中,传统市场区域稳定,中国、日本和韩国LNG进口总量达1.96亿t(占亚洲进口量的70%),日本、韩国需求微降但整体可控;东南亚和印度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印度以2642万t领涨,其增长动能主要来自极端天气推高用电需求,制造业复苏带动工业用气,以及政策驱动下的LNG设施改善。

欧洲市场深度调整,进口量锐减19.5%至9315万t,主要受工业持续低迷叠加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影响,工业和发电用气需求持续疲软。受此影响,欧洲主要进口国进口量全面收缩,法国、荷兰、西班牙等传统买家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产能与投资方面,2024年全球LNG产能达4.9亿t,同比增长644万t,墨西哥FastLNGAltamira、美国PlaqueminesLNG、刚果CongoFLNG项目液化出口终端投产,为全球LNG供应提供新动力。然而,全球仅有4个LNG出口项目、5条生产线作出最终投资决定(FID),总液化能力为1480万t/a(见表3),为近3年最低水平,表明在当前复杂能源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对新LNG项目投资更为审慎。

1.4全球天然气价格水平整体下降

2024年二季度,全球天然气市场呈现供需格局重构态势,供需基本面紧缩。需求端方面,前期价格中枢下移有效刺激了部分工业用户和电力部门的补库需求,形成需求前置效应;供给端方面,因液化设备故障率攀升与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持续发酵,全球LNG供应链稳定性受到冲击。在供需双向收紧的共同作用下,现货价格获得显著支撑,市场风险溢价持续积累。夏季气温升高显著改变市场运行情况,北半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居民制冷需求激增。

与此同时,LNG出口需求持续扩张也为价格上涨提供额外动力。临近供暖季,北半球买家库存普遍偏高,消费持续偏弱,价格上行动力不足,天然气价格呈平稳波动。2024年JKM均价为11.91美元/mmBtu,TTF均价为11.00美元/mmBtu,美国HenryHub均价为2.41美元/mmBtu,均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3.5%、14.7%和9.6%(见图1)。

2 2024年国内天然气市场回顾

2.1国内天然气消费延续中高速增长态势,交通用气表现亮眼

2024年我国经济稳健运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低碳替代进程加快推动天然气需求持续释放。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4304亿m3,同比提升8.1%;实际消费量4245亿m3,同比增长7.6%。

2024年城市燃气消费保持增长态势,车用LNG成为核心驱动力。随着燃气管网基础设施加速延伸,全年新增覆盖约2000万城镇人口,带动居民生活用气增量超20亿m3。年初受冷空气活跃影响,部分区域采暖用气需求阶段性攀升。LNG相较柴油的经济性优势凸显,预估推动全年LNG重卡新车销量突破17万辆,加气量同比增幅突破百亿立方米。预估2024年城市燃气消费总量达1431亿m3,同比增长9.9%,保持高位增长水平。

新增装机投产成为2024年发电领域用气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年内肇庆鼎湖热电联产、川投资阳燃气电站等项目落地,带动行业新增装机超1500×104kW。二季度,受跨区输电能力增强影响,燃气机组负荷率持续承压。三季度,华东、华南高温天气促使气电调峰需求集中释放,机组利用率回升至近5年中枢水平。四季度,因供暖季气温偏高叠加清洁能源出力充足,气电运行负荷较历史均值小幅走低。预估2024年燃气发电领域消费量达653亿m3,同比增长2.4%,增量主要来自装机量扩张。

2024年工业领域用气呈现多元增长格局,产业升级与能源替代效应共同发力。工业生产增长持续发挥经济支撑作用,其中建材产业链用气需求承压明显,钢铁、建筑陶瓷等行业受房地产深度调整影响持续低迷。值得注意的是,玻璃制造、纺织印染等高耗能行业持续探索和挖掘天然气消费的潜力空间,叠加“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领域用气需求激增,形成新兴增长极。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驱动下,机械制造领域用气潜能加速释放。预估2024年工业用气量达1824亿m3,同比提升9.2%,保持较快增速。

化工领域天然气消费呈现稳态特征,气源供应体系维持宽松格局。重点板块中,尿素板块受益于原料价格动态平衡,气头装置利润波动收窄,叠加下游工业需求回暖,2024年产量较2023年实现正向增长;甲醇领域仍受成本约束。预估2024年化工用气量达337亿m3,同比微增0.3%。

2.2天然气供应整体充足,LNG现货进口量大幅回升

2024年国内天然气资源保障基础持续夯实。天然气产量为2480亿m3,同比增加156亿m3,增长6.7%。煤制气产量66亿m3,同比增长1.7%。

2024年进口管道气量达760亿m3,同比增长88亿m3,实现13.1%的增速跃升,增长动能主要来自双重结构支撑:一是中亚气源阶段性波动造成的低基数效应消退;二是中俄东线在既定购销合同框架下,供应量稳步增长。

2024年国内LNG进口量达1058亿m3,同比增加74亿m3,实现7.5%的增长。其中,LNG长期协议进口量达855亿m3,同比增长2.4%,进口主要由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主导;LNG现货进口量达203亿m3,同比增长36.2%,主要归因于国际天然气价格水平的下降以及国内天然气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2.3国内LNG市场供应充足,天然气价格长时间贴近成本线

2024年国内LNG市场供应特征同比变化不大,整体呈“海陆双增”趋势。全年供应总量达4170万t,国内液化工厂开工率维持50%~62%窄幅波动,年均产能利用率同比基本持平;进口端接收站负荷率处于16%~33%,同比下降约2个百分点。国产LNG与进口LNG槽批量份额比约9∶5。

我国LNG供应成本和供需变化是国内LNG出厂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成本方面看,2024年进口LNG均价为2.96元/m3(不含税,下同),折合4091元/t,同比下降7.8%。中国石油直供西北原料气液厂竞拍价格折合成本多数时间与LNG市场价格接近。2024年上半年,国内LNG价格支撑整体偏弱,加之国际天然气价格整体回落,供暖季期间LNG价格下行,整体价格水平不及2023年同期。下半年,供应短时下降叠加国际天然气价格上行短期推涨LNG价格,后续受成本下降、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LNG价格止升回落。供暖季后LNG价格呈季节性波动。2024年国内LNG出厂价格整体处于中高位水平,均价水平同比小幅下降,价格季节性规律尚未恢复,全国LNG出厂价格指数平均4633元/t,同比下降7.1%(见图2)。

2.4 织网扩网步伐不断加速,接收站产能开始集中释放

2024年我国油气管网建设持续推进,资源输送效能与管网辐射能力同步提升。全年预估新增长输天然气管道超4000km,总里程突破12.8万km。重点工程方面,西气东输四线新疆段实现贯通运行,川气东送二线、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百色—文山复线等管道工程持续推进,进一步强化了西北气源东送、东北气源南下及西南气源外输的立体输送格局(见表4)。

储气库方面,2024年多座储气库投产,加之原有储气库扩容工程不断推进,国内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明显增强。

接收站方面,2024年新投运的接收站有国网漳州、国网惠州、国网天津二期扩建项目及潮州华瀛项目,进口资源供应增加明显(见表5),至年末全国LNG接收能力增长至超15000万t/a,平均利用率降至55%。

2.5 多部门协同施策,力促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于天然气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指明了方向。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强化。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对天然气行业发展的论述明显增多,涉及天然气增储上产、储气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公平开放、重点工程推进、与新能源耦合发展、体制改革深化、调峰气电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旨在支持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鼓励在气源可落实、气价可承受地区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等具体措施。

天然气消费质态提升。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指明“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是重点任务之一,要求优化油气消费结构,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天然气利用管理办法》,是对2012年《天然气利用政策》的正式修订版。此次修订标志着天然气行业监管范式从“保量扩规”向“提质增效”转变,为促进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提供助力。

强监管与促投资并举,推动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重点提出修订出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开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专项监管,进一步推动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提高利用效率,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秩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燃气特许经营权最长期限延长至40年,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独资、控股、参与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参与特许经营项目。

3.1全球天然气供需增速同比加快

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气供需两端齐发力,呈现增长态势。需求方面,经济回暖支撑工业、居民和发电用气保持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42213亿m3,同比增长2.4%。其中,亚太、北美和中东地区将成为2025年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三地消费增量分别占全球消费增量的35%、31%和26%。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为41471亿m3,同比增长1.7%,增量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等国。

3.2全球LNG基本面或收紧,国际天然气价格中枢可能上移

预计2025年全球LNG新增需求将多于新增供应,北美地区的供应增长和欧洲的需求增长将引领重塑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

2025年全球新投产液化项目逐渐增多,供应端对LNG市场带来的变化逐步显现。预计2025年全球LNG液化能力达5.26亿t/a(新增3161万t/a),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预计全球LNG产量达4.29亿t(增长1921万t),增幅4.7%,增量主要来自美国、尼日利亚和加拿大。

欧洲在2025年全球LNG需求增长中将起引领作用,形势较2024年出现反转。预计全球LNG需求为4.30亿t(新增2222万t),同比增长5.5%,增量同比增加。其中,预计亚洲LNG进口平稳增长,需求达2.86亿t(增量659万t),同比增长2.4%。中国和印度等国需求增加,弥补了日本、韩国等国的需求减少。预计欧洲LNG进口止跌回升,进口量达1.08亿t,同比增加1442万t。

2025年挪威新增产量无法完全抵消已有气田自然递减影响,欧洲本土天然气产量持续下降。俄罗斯与乌克兰关于向欧洲转运天然气的合同于2024年底到期,2025年俄罗斯出口欧洲管道气量下降。虽当前约4500万m3/d的供应缺口不会造成欧洲用气短缺,但会带来LNG进口需求回升。从当前情况来看,欧洲2025年可执行的LNG销售与购买协议(SPA)合同量仅为4773万t,仍需进口大量现货LNG来弥补缺口。

综合全球供需基本面情况,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价格可能上移。从供应侧来看,美国因LNG出口量提升使其本土天然气供需格局较2024年略微收紧,带动HenryHub价格较2024年小幅提升。需求侧则面临亚洲新增需求和欧洲补库刚需的叠加,亚欧LNG资源竞争将支撑JKM和TTF价格持续高位震荡。

基于天然气价格预测模型计算和专家判断,预计2025年东北亚JKM均价为11~13美元/mmBtu,欧洲TTF均价为11~13美元/mmBtu,美国HenryHub均价为3.3~3.8美元/mmBtu。

4 2025年国内天然气市场展望

4.1天然气需求维持中高速增长态势,三大气源供应均保持增长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策导向将持续聚焦内需扩容,为经济稳步复苏夯实基础。财政支出力度有望延续,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长,形成对制造业需求的正面带动效应。但受国际地缘局势持续紧绷与贸易壁垒加剧影响,出口承压态势难以根本扭转,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周期延续,或将对制造业资本开支形成双重制约。据初步估算,我国2025年天然气消费规模或突破4465亿m3,同比增幅5.2%,延续2024年以来的中高速增长趋势。

供应方面,2025年全年供应总量或将攀升至4518亿~4563亿m3,同比增幅超5.0%。国产气方面,油气企业勘探开发投入力度不减,叠加进口高价气源的成本压力反向激发国内产能释放,全年国产气量有望达2616亿m3,同比增速5.4%。

煤制气产量预计达70亿m3,同比增长6.0%。管道气进口量预计增至849亿m3,同比显著增长11.8%,其中,中俄东线计划新增供气量80亿m3,预计年供气量达380亿m3。LNG进口结构呈现长期协议与现货双轨并行,长期协议资源执行量预估稳定在918亿m3,为弥补供需缺口,仍需通过LNG现货市场采购134亿~178亿m3。

4.2国内LNG供需趋于宽松,价格维持中高位行情

需求方面,随着管道气供应能力提升及储运基础设施持续升级,2025年国内管道气网络覆盖半径将进一步扩展。在管道气相较LNG仍维持显著成本优势的背景下,工业领域对LNG的边际需求增长空间或受制约。LNG重卡市场发展动能主要取决于天然气与柴油燃料经济性比价、重卡行业总量扩容及车辆迭代周期三大要素。基于当前国际能源价格走势预判,2025年LNG燃料经济性将持续优于柴油,测算显示重卡销售规模或突破百万辆量级,车用领域需求增长将继续成为LNG消费的核心驱动力。此外,城市燃气调峰储备需求预计同步提升。

供应方面,中交营口LNG、宁波三期、烟台港西港区LNG、北海三期、协鑫如东及茂名LNG等接收站项目计划于2025年密集投产,叠加陆上液化装置产能持续释放,LNG市场供给弹性显著增强。受国产气增产与进口气增量双重影响,国内LNG价格体系或将延续气源间的动态博弈格局。

成本端呈现分化态势。LNG现货到岸均价预计维持平稳或微幅上行,而与油价挂钩的长期协议资源定价中枢或随油价回落而下移。结合供需基本面判断,预计2025年国内LNG出厂价格将在当前中高位区间呈现震荡走势。

5结语

2024年对于全球以及国内天然气市场而言,都是稳中向好的一年。全球天然气供需同比改善,全球贸易格局东移,国际天然气价格波动幅度降低,价格水平持续回落。在国内经济向好的背景下,天然气消费稳定复苏,供应安全整体得到保障。2025年,国内天然气行业仍将面对来自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供需形势趋紧、国际天然气价格中位偏高震荡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挑战,但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决心和信心之下,国内消费将持续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国产气和进口气供应也将保持增长,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将为天然气需求增长提供支撑,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将得到更高保障。

来源: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