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债!破局之路:抛美债 强军备 拉内需 惠民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1:00 2

摘要:目前,中国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英国变为第二大债主。美国财政部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3月增持4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308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654亿美元,为今年首次

据财联社5月17日讯,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

目前,中国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英国变为第二大债主。美国财政部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3月增持4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308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654亿美元,为今年首次减持。减持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由第二下降至第三。

显而易见,美国财政部最新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变迁。中国连续减持美债至7654亿美元,将第二大债主位置让与英国,这不仅是外汇储备的简单调整,更是中国应对全球变局的战略选择。在关税战升级、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这场静默的金融博弈正在重塑中美经济关系的底层逻辑。

时间拉长来看,中国美债持仓从2013年1.3万亿美元峰值降至当前水平,降幅达41%,远高于同期全球美债持有量12%的降幅。这种加速减持并非孤立行动:2024年央行黄金储备增加182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额突破120万亿元,显示中国正构建"黄金+本币+多元化资产"的新储备体系。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美债收益率波动的背景下,减持既是避险也是布局。

同时,在中美关税战升级至涵盖4500亿美元商品的节点,中国减持美债具有双重信号意义:一方面降低美元资产风险敞口,另一方面通过影响美债市场收益率曲线(10年期美债收益率当月上升14基点),增加美国财政部的融资成本。这种非对称博弈手段,正在改变传统贸易冲突的对抗维度。

与此同时,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7.6%,连续五年保持超GDP增速的投入。福建舰航母编队建设、高超音速导弹部署、太空战能力提升等重大项目,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减持美债释放的外汇资源,可部分转化为战略物资储备和技术引进资本。

而且,中国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形成共振。中央财政安排1.2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民生工程,涵盖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养老医疗等领域。这种"减持美债-充实国库-拉动内需"的闭环,正在重构经济增长引擎。

与之相对,英国逆势增持美债至8120亿美元,也反映其"脱欧后遗症"下的路径依赖。英镑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3.5%的历史低位,迫使英国通过增持美债维持金融话语权。这种选择与中国的主动调整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不同经济体在美元霸权下的生存策略差异。

而且,毫无疑问日本以1.13万亿美元维持美债最大持有国地位,背后是日元贬值26%后的被迫选择。日本央行持有47%的日债已逼近货币政策极限,美债成为其维持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最后屏障。这种金融钢丝上的舞蹈,预示亚洲货币体系的深层危机。

众所周知,抛售美债是大势所趋,在美元霸权逐步瓦解的局面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迂回突破,是新范式下的破局之路。近期,中国与沙特签署的350亿元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石油人民币结算领域撕开缺口;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发行85亿元熊猫债,推动新兴市场去美元化。这些举措与美债减持形成战略配合,构建起平行于SWIFT系统的交易网络。

而且,当我国技术自主权提升降低对美进口依赖时,金融领域的脱钩将更具底气。这种"硬科技+软实力"的组合拳,才是应对美国金融霸权的终极武器。目前中芯国际7纳米芯片量产、长江存储232层NAND闪存突破,正在改变高科技领域的贸易条件。

总而言之,美债持仓变化只是大国博弈的冰山一角,其下涌动着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暗流。中国的战略选择揭示出一条清晰路径:通过金融自主赋能技术突破,依托内需市场对冲外部风险,最终实现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型。这场静默的金融革命没有硝烟,却可能比关税战更深刻地改写21世纪的经济版图。当美债逐渐褪去"无风险资产"的光环时,新的价值锚点正在东方的改革实践中孕育。

来源:00后已成老阿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