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新冠感染病例呈现出回升的态势。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全国门急诊阳性率较上月攀升了15%,其中南方地区的阳性率相较于北方略高。郑州、广州等地的疾控中心相继发出健康提示,着重强调要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形势。南方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小林向记者透露:“
一、疫情现况:南方阳性率上升,多地预警发布
近期,新冠感染病例呈现出回升的态势。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全国门急诊阳性率较上月攀升了15%,其中南方地区的阳性率相较于北方略高。郑州、广州等地的疾控中心相继发出健康提示,着重强调要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形势。南方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小林向记者透露:“近期接诊的发热患者里,新冠阳性的占比从3月的5%增长到了12%,而且以青壮年人群为主。”
二、专家解读:二波高峰或于6月底来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5月22日的公开演讲中提及,依据SEIRS模型预测,我国第二波疫情高峰可能会在6月底出现,届时每周感染人数或许将达到6500万。这一预测是有据可循的——北京某高校病毒实验室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流行的XBB.1.9.1变异株的传播力较之上一代毒株提升了大约30%,并且具备免疫逃逸的特性。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医生向记者反问道:“当听到咳嗽声在耳边响起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阳过’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最新研究表明,感染后6个月抗体阳性率从95%降至60%。
三、防护指引:三法应对病毒新挑战
1. 科学佩戴口罩 在地铁、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建议佩戴KN95口罩。广东疾控的实验证实,正确佩戴口罩可使感染风险降低80%。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布口罩对新型变异株的防护效果不足50%。
2. 提升免疫力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推出了“抗疫饮食公式”:每日摄入300克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500克深色蔬菜、200克新鲜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能够使恢复期缩短2 - 3天。
3. 智能健康监测 推荐使用“症状自测表”: ● 低热(37.5 - 38.5℃)加上咽痛 → 居家观察; ● 持续高热>3天加上呼吸急促 → 及时就医; ● 用药后症状加重 → 立即停药就医。
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提出“三防并重”的策略:疫苗接种预防重症、抗原检测防止传播、中医药调理防止复发。目前我国已经批准6款新冠口服药上市,其中阿兹夫定片对变异株的有效率达到9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建议:“不必对阳性过度恐惧,但也不能麻痹大意。”60岁以上人群应尽快接种第四针疫苗,慢性病患者要备好制氧机等应急设备。要牢记:科学防护不等于过度恐慌,理性应对才是长远之策。
结语 这场持续三年的抗疫斗争,正在考验着每一位普通人的健康素养。当我们学会与病毒共存时,便是在为未来积攒“免疫记忆”。转发本文,让更多人掌握科学防护知识,一起迎接属于我们的健康盛夏!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