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5日,韩国滑冰协会一纸声明引发体坛震动——曾因“性侵16岁男选手”被禁赛3年的花滑女神李海仁,最终被判无罪,禁赛处罚全面撤销。这场持续一年的争议,不仅牵扯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更暴露了体育圈管理漏洞与舆论风暴的复杂性。
2025年5月15日,韩国滑冰协会一纸声明引发体坛震动——曾因“性侵16岁男选手”被禁赛3年的花滑女神李海仁,最终被判无罪,禁赛处罚全面撤销。这场持续一年的争议,不仅牵扯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更暴露了体育圈管理漏洞与舆论风暴的复杂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5月,韩国花滑队在意大利集训期间,19岁的李海仁与队友刘永被曝多次违规饮酒,并邀请16岁男选手徐玟圭进入女宿舍。酒后,李海仁与徐玟圭发生关系,刘永则拍摄视频并发送给徐玟圭。韩国冰协调查后认定李海仁“性侵未成年人”,对其处以3年禁赛,刘永禁赛1年,徐玟圭因违规进入女宿舍被批评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处罚结果公布后,李海仁坚称与徐玟圭是“高中情侣复合”,性行为属自愿;徐玟圭亦公开否认被侵害,称“从未感到羞耻”,并主动为李海仁求情。但彼时韩国冰协以“保护未成年人”为由维持原判,李海仁一度面临错过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绝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件的转折点出现在法律层面。2024年11月,韩国法院受理李海仁的上诉,认为“成年人与16岁以下青少年发生关系,若双方自愿且无强迫,不构成猥亵罪”。这一裁决直接挑战了韩国冰协的处罚依据。法院指出,李海仁与徐玟圭的交往关系早有证据支持(如聊天记录及家人知情),且徐玟圭多次声明“未受胁迫”,最终判定李海仁行为不构成犯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徐玟圭因舆论压力陷入两难。李海仁公开“情侣关系”后,部分网友指责徐玟圭“毁人职业生涯”,甚至对其发起网暴。徐玟圭不得不出面澄清:“我从未指控她性侵,也不希望她受罚”。这场舆论反噬,折射出公众对“未成年受害者”的刻板想象与事实之间的冲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海仁案的争议,亦暴露出韩国体育界的管理问题。
1. 处罚尺度存疑:刘永拍摄并传播私密视频,仅被禁赛1年,而李海仁因“性侵”遭3年重罚,两者量刑差异引发对“性别双标”的质疑。
2. 管理松散:国家队集训期间,运动员酗酒、异性违规进入宿舍等行为频发,教练组仅被停职3个月,凸显纪律监管的形同虚设。
3. 程序争议:韩国冰协在徐玟圭反复澄清后仍坚持处罚,直至法院介入才改判,被批“重声誉轻事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海仁事件的核心,是法律与情感的博弈。法律上,韩国法院以“自愿关系”为依据推翻处罚;但伦理层面,成年选手与未成年队员的亲密行为是否合规?即便双方自愿,职业体育圈是否应设立更高道德门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公众对“女性加害者”的罕见关注,也打破了性别刻板印象。李海仁从“女神”到“性侵者”的标签转换,揭示了舆论对女性施害者的猎奇心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禁赛撤销,李海仁已恢复训练,剑指2026年冬奥会。但她坦言:“将终身反省集训期间的饮酒与越界行为”。而徐玟圭作为新科世青赛冠军,仍需面对舆论余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风波留给体坛的启示深远:如何在保护未成年人、尊重事实与维护运动员权益间找到平衡?或许,完善管理规范、建立独立的调查机制,才是避免下一个“李海仁式悲剧”的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认为成年运动员与未成年队友恋爱,是否应被明令禁止?欢迎评论区讨论!
来源:小白体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