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历史文化大省,山西省近年来在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山西地区)由权威教育评价机构ABC排名联合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网站正式发布。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历史文化大省,山西省近年来在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山西地区)由权威教育评价机构ABC排名联合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网站正式发布。
榜单显示,太原理工大学以全国第100名的成绩蝉联榜首,山西大学(第103名)、山西医科大学(第133名)、中北大学(第145名)、山西财经大学(第217名)分列前五位。
值得关注的是,中北大学稳居第四展现军工特色,太原工业学院(第465名)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第540名)分列第十三、第二十一位,三校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成为本次排名亮点。
中北大学以全国第145名的成绩巩固其山西理工类高校第二的地位。作为“人民兵工第一校”,该校深耕国防科技领域,2025年获批“智能弹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突破高精度制导技术瓶颈。
其特种能源与烟火技术专业毕业生60%进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央企,就业质量连续五年全省领先。在民用领域,中北大学研发的“煤矿安全监测机器人”已在晋能控股集团推广应用,事故预警准确率达99%,助力山西能源产业智能化转型。
太原工业学院排名第十三,在省属理工院校中表现突出。该校聚焦山西装备制造产业升级需求,构建“智能制造+新材料”专业集群。
2024年与太重集团共建的“智能焊接产业学院”正式投用,学生可操作工业级焊接机器人完成实训项目。其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5%,其中40%服务于山西综改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面对传统工科转型压力,该校新增“氢能装备技术”方向,首批招生即实现满额录取。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以第540名的成绩首次进入榜单,成为阳泉市唯一上榜高校。该校立足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需求,重点建设“智能采矿工程”与“新能源材料”专业。
2025年与华阳新材料集团合作开设“碳基新材料订单班”,实现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其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专业学生参与设计的“5G智能巡检系统”,已在阳泉煤业集团试点应用,降低井下作业风险率35%。
从地域分布看,太原市包揽前十名中的八席,太原理工、山西大学等头部院校依托省城资源集聚优势持续领跑。而地市高校则立足本地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山西农业大学(晋中)聚焦现代农业、长治医学院深耕基层医疗、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阳泉)服务能源转型,形成多元办学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排名院校覆盖理工、医药、师范等多元类型。太原理工大学(第1名)的矿业工程、山西医科大学(第3名)的法医学、山西财经大学(第5名)的能源经济等传统优势学科持续发力;中北大学的智能装备、太原工业学院的氢能技术、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碳基材料等新兴方向,则彰显山西高校对接产业变革的敏锐度。
此外,山西高校正面临双重使命:既要服务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又需破解“一煤独大”带来的学科同质化问题。2024年启动的“1331工程”2.0版,推动太原理工大学与华为共建“智能矿山创新中心”、山西大学牵头成立“黄河流域生态研究院”,加速科研与产业融合。
地市院校则通过“市校共生计划”,如阳泉市投入3亿元支持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建设新工科专业,逐步打破资源依赖惯性。
总体来说,2025年山西高校排名不仅是一次位次调整,更是区域高等教育转型的缩影。中北大学的军工底蕴、太原工业学院的产教实践、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转型探索,共同勾勒出山西高校多元发展的新图景。
在能源革命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如何将学科特色转化为区域创新动能,将是山西高等教育破局的关键。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