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冷门冲锋枪,威力不明,命运不济不伦不类——百式冲锋枪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05:24 2

摘要:1935年,日本陆军在实战中领教中国军队冲锋枪的威力后,方才开始试制冲锋枪。当时是由中央工业公司的南部枪械厂具体负责这一工作,试制人员将其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其弹匣可放50发子弹。弹匣呈弧线形,插在枪的左面,为弧形。随着试制工作的进展,弹匣逐渐被移至左侧面并呈水

1935年,日本陆军在实战中领教中国军队冲锋枪的威力后,方才开始试制冲锋枪。当时是由中央工业公司的南部枪械厂具体负责这一工作,试制人员将其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其弹匣可放50发子弹。弹匣呈弧线形,插在枪的左面,为弧形。随着试制工作的进展,弹匣逐渐被移至左侧面并呈水平状,相仿于德国的MP18冲锋枪,这是为了卧射时更方便,这一设计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最后该枪于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纪年2600年,所以起了“百式冲锋枪”的名称,于1941年2月起装备部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工业水平比欧美列强差远了。日本陆军的轻武器十分落后,除了几种轻,重机枪外,没有自动武器,而美军、德军,英军,苏军都有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日本人不甘落后,也在1935年开始研制冲锋枪,鲜为人知的百式冲锋枪便应运而生。

弹夹呈弧线形,插在枪的下面,其形状类似香蕉。随着试制工作的进展,弹匣逐渐被移至左侧面并呈水平状,这与后来的英国司登冲锋枪很象

百式冲锋枪共分为前期型、后期型和折叠枪托型三种,产量分别是1000、1万和数百支。百式冲锋枪使用自由枪机原理,由于该枪始终处于没有保险的开膛待机状态,因此走火的危险很大。其枪机组件仿照德国MP-34冲锋枪。该枪全长约900毫米,枪管长280毫米,枪重4.2公斤,装弹量为30发,射速700发/分。

百式冲锋枪的三种型号均装有双脚架,其准星是切线型的,从50-600米之间,每50米的射程为一个刻度。后期枪身下不再装有刺刀柄,而是直接装在枪头部位,准星也变得更为简洁并予以固定,双脚架也被取消了。与此同时,弹匣也变得更加结实,当然因此也就无法与早期的冲锋枪互换弹匣

。这种后期枪型也称为实战型,主要是为了使生产工序更简单。最后的折叠枪托型是将早期的枪托在冲锋枪的结构后端形成折页式,主要配备日本海军的空降部队和驻太平洋部队,关东军。百式冲锋枪枪身外附有散热孔,还安装了刺刀。这在其他国家的冲锋枪中是很罕见的。

国际上设计冲锋枪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通过密集的火力给敌人以威慑,但日本陆军却对白刃战有着特别的执着,往往在战斗的最后阶段拚刺刀。所以,直到战争后期,才有一支日本海军陆战队部队装备了百式冲锋枪,还是实验性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适合装备冲锋枪

战术思想落后的日本人认为:步枪打得比冲锋枪准,宁可保证步枪和弹药的质量(其实连这个也没有做到),也不浪费宝贵资源造冲锋枪。另外,日本工业生产力有限,无法大量的制造冲锋枪和弹药。和日军正好相反的是苏军和美军。苏军二战时的冲锋枪产量最高,使用最广泛,前线的步兵几乎都放弃了步枪而改用冲锋枪。美军则在班排级步兵战术中明确提出用自动武器如BAR等压制敌军,为进攻提供火力掩护。原因也很简单,苏美都是工业化的资源大国,工业水平较高,资源充足,自然愿意选择火力强大的自动武器。而日本和德国这样的资源小国,没有充足的资源,所以日本提倡精兵战术苦练枪法和刺刀、德国则一切围绕机枪阵地展开战术,直接导致战争后期轴心国军队在单兵火力上严重落后。

百式冲锋枪外观与设计与MP-18冲锋枪极为类似,木质枪托搭配反冲式枪机,并使用左侧进弹及双排弹荚,结构简单,但无法进行半自动射击;除了既有设计之外,百式冲锋枪在制造上将枪管镀铬以降低磨损及帮助清理,某些枪上还安装了防火帽以降低后座力;为了节省弹药,在设计上加入了降低射速的零件,但除了基本设计以外这把枪支却发生了因为定位问题而出现的特殊设计。虽然日军投入经费进行冲锋枪的开发,但是对于冲锋枪的用途却没有明确认知,百式冲锋枪的成本是当时陆军步兵标准兵器三八式步枪的三倍,加上冲锋枪子弹的超高消耗量,日军高层事实上并不热衷这种单兵武器;日军高层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如果可以一发子弹杀死敌人,又何必发射一堆子弹消耗资源”的想法。在这想法下冲锋枪是不可能成为单兵标准武器,而日军将冲锋枪的定位视为小型轻机枪:在远处先进行单发精准射击,近距离再以全自动射击。

为了这种定位,百式冲锋枪安装了脚架以及可以设计了可以瞄准到1500米外的表尺(当然,冲锋枪根本打不到这种距离);除了脚架以外,日军近距离接战准则中必须使用刺刀进行白刃战以节省弹药,百式冲锋枪就与同时期其他的日本步兵用机枪一样安装上刺刀座,成为独特的设计:一款有脚架(轻机枪功能)有刺刀(白刃战用)的冲锋枪。加装如此多设备的冲锋枪是否可以稳定射击并没有使用者经验证实,但是能确定的是这些多余设备浪费了资源也抵消了冲锋枪的优点,一款武器在错误的作战思维概念下造成如此结果在日军中不仅有百式冲锋枪如此,但百式冲锋枪是最明显的例子。

第一次正式作战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对印尼巨港油田的伞兵突击,但是此时伞兵用款式尚未正式配发,伞兵仍然无法在降落时携带冲锋枪而是必须在降落后捡拾空投下来的武器箱,作战中日军伞兵来不及回收武器箱就以手上的手枪以及手榴弹直接对荷兰部队突袭,因此百式冲锋枪的实质效益并不明显,随后伞兵部队因为战况陷入胶着而没有投入作战。

第二次比较明显的作战为冲绳战役期间由伞兵部队所进行的义号作战,突击队大量装备了百式冲锋枪作为单兵标准武器,作战中突击队虽然成功的瘫痪美军机场3天运作,但是整场作战中美军仅伤亡20人,突击队却死亡50人以上。百式冲锋枪的火力在这场作战中造成不成比例的损伤,为其威力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