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巡歌十年长 ——“小钻风”王成峰巡山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3:15 3

摘要: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手握一把镰刀,一双锐利的大眼睛时刻注视着山野……在黎平县德顺乡龙安村,有一位生态护林员叫王成峰,他不论天晴还是下雨,每天都要到山里转转,巡山护林。和西游记里的“小钻风”一样,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来山上看一看!”

头戴草帽,脚穿胶鞋,手握一把镰刀,一双锐利的大眼睛时刻注视着山野……在黎平县德顺乡龙安村,有一位生态护林员叫王成峰,他不论天晴还是下雨,每天都要到山里转转,巡山护林。和西游记里的“小钻风”一样,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来山上看一看!”

黎平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湘、桂三省交界,总面积1114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259公顷,缓冲区面积2708公顷,实验区面积4181公顷,森林覆盖率94.5%。核心区内有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佛教文化遗产和侗民族古朴文化资源。

龙安村是黎平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距离县城56公里,距离德顺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从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龙安村王成峰的家。

见到王成峰时,他正在溪水边清洗衣服和鞋上的污泥。走进他家,墙上挂着柴刀、镰刀、锄头、扁担等一排整整齐齐的工具,在显眼处摆着印有“森防巡护”字样的红袖标和护林宣传的扩音器。“小钻风”巡山时有随手拎的令旗、敲棒,而王成峰巡山护林时有这些工具陪伴。

吃过中午饭,我们决定跟着王成峰去山里巡山。从家门口到村口直至山口,王成峰一路拿着扩音器重复播放着“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等宣传音频。

走到半山腰,抬头望去,太平山顶云雾缭绕、郁郁葱葱。穿梭于山林间,清风徐徐、缕缕花香……

在一处斜坡处,他看到一株小叶红豆耷拉着枝头,他立马将其扶正、复位,用两根小木棍夹住伤枝,打开他常带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薄膜把伤枝缠牢固定。

他说“树也有生命,和我们人类一样,受伤了也很疼,你看渗出的白汁,这是它在滴血……”

帮受伤的竹鸡包扎,为裸露的银杏树根培土……巡山,王成峰是如此认真又痴迷。

走到视野开阔处,王成峰麻利地拿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这里望望,看看田间地头有没有燃火冒烟;那里瞧瞧,查查有没有盗伐林木的痕迹;听听声音,有没有虫鸣鸟叫;再闻一闻,有没有燃烧稻草的焦味……

第二天一大早,王成峰早早来到寨门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点值守,此时正值农忙时节,群众清理田边地角枯枝杂草时,常会点火燃烧,虽然简便,但容易引发山火,这就需要安排护林员在村口执勤值守,提醒过往群众安全用火。

“大伯,草木干燥,要注意用火哩!”“嬢嬢,火险高峰期,进山砍柴不能带打火机啊!”王成峰不时向过往的行人叮嘱着。

有时,他还骑着摩托车在附近的村寨转转,他常说“要在山口、路口、村口等重点区域经常巡逻,守好森林防火第一道防线。”天长日久,他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大自然最诚挚的爱。

巡山坡陡、湾急、路小,也有艰难的时候。2024年4月,有一次他巡山中突下暴雨,他躲雨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崴脚了,糟糕的是山上信号不好,联系不上家里的人来接,只能忍着剧痛、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走着,深夜才回到家,现在每每想到这件事,他仍心有余悸。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巡山护林的事他已经干了近10年。

“每个月补助只有800块钱,10年来你怎么坚持下来的?”休息时,记者和他交流。

“我除了护林外,还和妻子种田、种菜、种油茶,基本的油盐柴米不愁,农闲时还能在附近打临时工,大儿子外出打工,小儿子在读小学,除了日常开销外,我家一年还有3万块钱的存款。”王成峰的回答很真诚,亦如他的憨厚。

“别人都出去打工挣大钱你不羡慕吗?”

“每个家庭自有每个家庭的打算,我觉得我在家一边巡山护林、保护美丽的太平山,一边还可以照顾小孩读书,这样挺好的。”回答虽简洁,但透露着他对巡山护林这份工作的坚定。

“我管护的区域中,每片山、每个地块我都熟悉,甚至每株大一点的树我都记得在哪,不知不觉中脑子里已形成一张‘活地图’。”王成峰还说。

在黎平县,和王成峰一样的护林员共有2319名,他们虽然领到的补助不高,但他们望着从小陪伴长大的大山、树林,他们愿意一直这样保护下去,做着快乐的“小钻风”,唱着《大王叫我来巡山》的歌,继续在山山相连、林林相接的乡村里守护着,在蜿蜒的乡间小道上行走着,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之间行使他们的使命和荣光。

通讯员 杨再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光燕

编辑 戴正国

二审 李丽

三审 安通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