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瓴观察 | 河北太子参到底了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09:01 2

摘要:纵观太子参产区的历史变迁,从安徽到福建再转移到贵州,这一变化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有限、连续重茬引发的病虫害增多、单产下降、竞争优势减弱,以及不同产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产区自然转移。而从贵州到河北产区的转移,则主要是生产模式改变和生产工具革新所推动带来

一、太子参主要产区分布及特征

图1 太子参产区分布图

纵观太子参产区的历史变迁,从安徽到福建再转移到贵州,这一变化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有限、连续重茬引发的病虫害增多、单产下降、竞争优势减弱,以及不同产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产区自然转移。而从贵州到河北产区的转移,则主要是生产模式改变和生产工具革新所推动带来的。河北产区地处平原,土地潜力较大;采用机种、机收方式,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综合成本;由秧苗繁殖转为籽种直播,生产基础条件的改变,使得太子参亩单产量和种植规模得以质的飞跃。河北太子参产区的强势崛起,拉低了全国太子参的底部成本,加速了产区间的竞争博弈与淘汰进程,太子参产区也将从分散多产地逐步趋向于集中化发展。

二、特性分析

(一)生产特性

1. 繁殖方式

河北太子参采用籽种直播方式繁殖,籽种与商品共生,因此正常情况下籽种不会短缺。亩用籽20-25市斤,采用机器播种,省工省时,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2. 生产周期

河北太子参冬种夏收,采收后可种植白菜、苦地丁等短周期作物,这些作物采收后,不耽误小麦或第二年玉米、籽防风、籽黄芩等品种的种植,属于“租地两年,可种三茬”的模式,相比单一种粮食效益更高。因此,当前河北太子参种植组合模式多样化,如“半夏+太子参+白菜”“太子参+苦地丁+玉米(或者花生、籽播黄芩、防风等)”“太子参+小麦+玉米”等,综合成本大幅降低。

3. 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河北太子参对土壤要求极为严格,以砂质土壤为最佳;后期怕多雨、高温高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种植技术门槛也相对较高。目前,河北太子参产量呈现高度两极分化现象:核心主产区管理技术高,亩单产量300公斤较为普遍,高产者可达400公斤甚至500公斤;但周边次产区,在同样的籽种、农药、化肥和管理技术条件下,高产最多达300公斤,200公斤左右较为常见,低产甚至只有100多公斤。相对固定的生产投资,最终产量却差异极大,导致种植户成本差距也极大,高产的种植成本为10元,中位产量的为20-25元,低产的要达到30元以上。

总结:生产特性决定价格波动特性。河北太子参亩单产量高、种植成本低、中等规模化种植占据主导,生产相对稳定,这些特性的形成,向下拉低了底部价格,向上拉低了顶部峰值。新时期、新生产力、新发展模式,将促使太子参形成新的行情波动周期。

(二)加工特性

1. 河北太子参加工晾晒环节难度大

河北太子参产新期在7-9月,产新期长,且正值一年中最多雨时节。而太子参一旦鲜货遇雨,会迅速变黑、质量下降,每年都有一定量的雨淋货冲击市场,拉低价格。目前,河北太子参鲜货晾晒仍以自然晒干为主,专业的烘干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接下来,烘干设施也会日益发展起来。

2. 分级、去杂加工能力亟需提升

目前河北太子参以统货销售为主,产地二次分级加工能力不足,规格相对单一。其次,河北太子参因机械采挖,虽然效率提升了,但导致货源含杂质较多,且难以用机器或者色选去除。因此,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河北太子参市场流通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流通存储特性

1. 太子参易存储

太子参不属于质轻泡品种,冷库存储费用相对不高。

2. 行情易波动,商家关注度高

太子参历史上属于行情易波动的品种,且有几轮历史高价做参考,因此,业内、业外商家和资金关注力度较高,行情活跃度、价格敏感度也较高。

三、供需关系分析

图2 太子参近6年产供需及库存情况

1. 供给结构变化

2024年全国太子参种植面积达7.77万亩,也属于历史高峰年,这主要是受全国种药热带动所致。随着行情的走低、种药热度的降低,太子参种植将快速从过热向理智转化,进入由价格决定生产的合理状态。

据中康云瓴中药产业数据系统提供的数据监测来看,近年来全国太子参产量数据分别为:2019年产量约9050吨,2020年产量约7522吨、2021年产量约7280.35吨,2022年产量约8016.34吨,2023年产量约9132.06吨,2024年产量约12168.5吨。

2. 需求增长乏力

尽管中药消费市场在疫情后出现了一定的复苏,但太子参整体需求仍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显著增长点。在当前生产技术提升、库存积压有量、市场牛熊转化、人气下降的大背景下,太子参行情仍有一定压力。

四、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图3 2023年太子参市场竞争格局

太子参属于传统常用药食两用品种,用药历史悠久,中成药终端有核心明星品种。但目前太子参市场流通,饮片需求占据主导,饮片与中成药需求比为2:1。

在中成药需求方面,需求靠前的中成药品种为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口服液、肾衰宁片、肾衰宁胶囊、参乌益肾片等。需求靠前的医药工业企业分别为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云南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等。

图4 2004-2023年太子参价格趋势图

1. 短期价格预测

太子参属于商家过度关注的品种。自上轮天价过后,行情在下跌中引来一批又一批抄底者,历史库存积压量较大。同时,随着生产结构和生产模式的改变,产能得到提升。因此,虽然2025年,河北、贵州等产区太子参有不同程度的减种,但短期来看,太子参涨价希望小,行情低迷运行概率较大。

2. 长远市场展望

当前的太子参,正处于新老产区博弈、加速淘汰时期,随着产区的集中,太子参行情才有望触底成功,开启新一轮周期行情。

来源:天地云图傅青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