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增程车”销量暴涨!但这5个问题不解决,迟早被淘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16:07 2

摘要: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结构性变革,增程式电动车以“黑马”姿态持续领跑!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结构性变革,增程式电动车以“黑马”姿态持续领跑!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增程车销量达105万辆,同比激增99%,远超纯电车型(26%)和插混车型(93%)的增速。

进入2025年,头部车型表现更加强势:

理想L6单月销量突破1.6万辆,问界M9累计大定超20万台,赛力斯全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82.84%。

而星纪元ES增程版更以21.3%的环比增速蝉联细分市场销冠。

其爆发背后,是三大现实逻辑的精准卡位:

续航焦虑终结者:CLTC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北方严寒地区用户无需担忧充电难题;成本博弈的胜利:相比纯电车8万元电池成本,增程车仅需4万元,车企研发门槛低;政策与基建的平衡术:享受新能源牌照红利,又摆脱充电桩依赖,完美适配过渡期需求。

然而狂欢背后,五大关键问题正悄然侵蚀市场信任。

若无法破局,这场盛宴或将戛然而止。

痛点直击:

“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当电量低于20%,增程器强制启动,动力衰减、噪音骤增、油耗飙升。

某理想车主实测馈电零百加速从5秒跌至10秒,发动机噪音堪比拖拉机。

技术困局:

部分车企为降本采用落后三缸机,热效率仅32%(行业标杆达44.5%),铸铁缸体等过时工艺加剧震动与噪音。

破局方向:

增程器技术升级:大众第五代EA888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38%,噪音降低5分贝;智能系统调控:问界M9通过算法减少频繁补电,缓解动力波动。

痛点直击:

标称200公里续航实际仅100公里可用,冬季开空调后甚至腰斩至70公里。

用户被迫频繁充电加油,焦虑不减反增。

技术困局:

小容量电池(普遍40kWh以下)叠加低效能量回收系统,充电功率落后纯电车30%-50%。

破局方向:

低温电池技术:宁德时代“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实现-30℃续航保持率85%;动态保电策略:赛力斯超级增程2.0系统按路况智能分配电量,延长实际续航。

痛点直击:

“烧油发电”模式被指伪环保,百公里油耗6-8L,碳排放量远超纯电车。

大众前CEO直言:“这是技术倒退。”

技术困局:

能量二次转换(燃油→电→动能)综合效率仅30%,插混车型直驱模式效率达40%。

破局方向:

多模式混动系统:吉利雷神电混支持增程/混动切换,高速直驱能耗降15%;零碳燃料探索:长安深蓝氢燃料增程系统实现“绿电发电”。

痛点直击:

增程技术被贴上“过渡方案”标签,理想、小鹏加速转投纯电赛道。

消费者担忧保值率崩盘——三年残值率比纯电车低10%-15%。

行业博弈:

挺增程派:华为余承东称“增程是当下最优解”,赛力斯增程器市占率40%;反增程派:长城魏牌CEO斥其“技术落后”,大众、蔚来死守纯电。

破局方向:

双路线并行:问界M9推出纯电版(续航700公里)与增程版双线收割市场;模块化架构:零跑C10兼容增程、纯电、氢能,降低技术迭代风险。

增程车以“无焦虑”为卖点,却在使用场景中埋下五大隐形雷区:

1. 高标号油成本陷阱:强制使用95号汽油,年均成本比92号高2000元;

2. 双系统维保黑洞:电池+增程器故障率叠加,某车型一年维修超百次;

3. 高速性能短板:120km/h以上加速延迟1.5秒,能耗比插混高15%-20%;

4. 充电体验割裂:30%-80%充电需40分钟,远落后纯电车20分钟快充;

5. 保值率滑坡:首年保值率仅68%(纯电版82%),技术迭代加剧贬值。

破局关键:

燃油兼容性升级:上汽大众EA888发动机兼容92号汽油,热效率提升至38%;全周期服务生态:理想推出“增程器10年质保”,整合充电桩安装、二手车置换;场景化体验重构:深蓝S09鸿蒙座舱动态调控增程器介入,减少高速能耗损失。

增程车的爆发,是市场需求与技术妥协的阶段性产物。

但若不能跨越五大关卡,终将沦为历史注脚:

1. 技术深度:从“能用”到“好用”,提升系统智能化与能效;

2. 环保正名:绿氢、合成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破解道德争议;

3. 成本下探:通过规模化将高端技术导入15万元以下市场;

4. 体验闭环:构建充电-加油-维保一体化生态,降低使用门槛;

5. 战略定力:平衡纯电与增程布局,避免技术路线“赌错未来”。

特斯拉用Model 3证明纯电可行,增程车则需要一场“自我革命”。

市场的热情终会退潮!

唯有持续进化技术、创造用户价值,才能穿越周期,避免重蹈燃油车覆辙!

来源:新锐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