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原色”是结合人文主义理念与色彩象征意义衍生出的概念。其核心在于通过色彩传递人类文化、情感与价值观,强调色彩在人文场景中的象征性、包容性与情感共鸣。人文原色是色彩从物理属性向文化符号的延伸,其本质是通过色彩构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文三原色的暗示意义,可以
原色是指无法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调配得出的“基本色”,是构建色彩体系的基础。
“人文原色”是结合人文主义理念与色彩象征意义衍生出的概念。其核心在于通过色彩传递人类文化、情感与价值观,强调色彩在人文场景中的象征性、包容性与情感共鸣。人文原色是色彩从物理属性向文化符号的延伸,其本质是通过色彩构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文三原色的暗示意义,可以从科学原理、文化象征和应用领域三个角度去认识。
深圳长青诗社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人文三原色。
长青诗社人文三原色内容是:
长青理念:来了就是长青人。
长青精神:奉献、付出、耕耘、收获。
长青文化:我爱我家,诗社靠大家。
深圳长青诗社长期坚持并践行人文三原色理念,形成了“长青现象”“长青精神”,被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向全国推介;荣获中华诗词学会“特殊贡献诗词组织奖”,系全国唯一;高源社长荣获“先进诗词工作者”荣誉称号。
长青诗社践行“人文三原色”取得以下主要成效:
(一)组织机构体系健全,高效运行
长青诗社构建了完整的组织体系,成立内设机构、二级组织,以团体会员50多个。组织机构高效运行,比如:2024年12月中旬,3天举办诗词系列活动12场;2025年迎春年会,一天内举办两场大型文艺展演。
(二)领导班子团结实干,开拓创新
诗社现有社长、副社长26人,领导班子团结实干,开拓创新,比如:高源社长提出了十多种新理念:“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理念,“大赛事促进大发展”的赛事创新理念,“大讲堂提升素养”的诗教培训理念,“大交流促大团结”的团结理念;“人尽其才、悉用其力”的人才管理理念”,等等,并在诗词工作中认真践行,成效明显。
(三)规章制度完善规范,逗硬执行
建立财务管理、赛事管理、合作交流、诗词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并逗硬执行。
(四)诗词队伍奉献担当,诗意情怀
目前社员有3000多人,来自深圳各行各业,常年有100名志愿者为中华诗词事业和长青诗社发展无私奉献。
(五)诗词活动丰富多彩,创作活跃
长青诗社认真践行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提出的把“活动作为组织的生命”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诗词活动,主要有:采风创作、交流合作、诗词唱和、雅集活动、文艺展演、调研考察、座谈交流、诗词讲座、诗词赛事、诗词猜迷、捐赠图书、诗词传播、诗词评论、编辑出版、奉献爱心、诗社党建、诗词科技、奇诗发展、通报表彰、宣传策划、书画展览、诗词论坛、新书发布、整理古籍、影视制作等活动类型多达25种。诗词创作方式多样,主要有:诗词唱和、采风创作、雅集创作、调研创作、命题创作(猜谜)、节庆创作、重大活动创作、文旅创作、合作交流创作、婚庆生日创作、咏史创作、城市发展创作、田园风光创作、现代科技成果创作、各种赛事创作、迎客创作等十多种类型,创作了大量讴歌新时代、新气象、新事物、新科技、新典范的诗词作品。
(六)诗词赛事运行规范,成为品牌
诗社成立了专门的赛事评审管理工作委员会,制定了赛事规则与程序规范等赛事制度,确保赛事质量。近五年主办(承办)各种诗词赛事活动50多次,累计收到参赛作品15万件,共评出获奖作品3000多件,特别是“寰球华人中国梦·深圳杯“诗词楹联大赛,成为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和中国诗词界最大的诗词赛事。每次赛事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赛事特点,探索赛事规律。
(七)诗词评论深入开展,百花齐放
诗社诗成立了词评论与研究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诗词评论与研究工作;创新评论方式方法,探索出“一人评多人、多人评一人、互相评论”的诗词评论机制;构建了诗词评论四个层次体系:第一个层次评诗词,第二个层次评诗词专集,第三个层次评诗人,第四个层次评诗词流派、诗词历史等,已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比如:举办《耕园集》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受到多方肯定和广泛赞誉。
(八)诗词传播方式多样,成果丰硕
构建了“传统+现代”“线上+线下”“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立体化传播体系,有微信公众号7个,编辑人员18人,每年各种公众号发刊1000多期(其中直接管理的公众号发刊500多期),成立长青影视制作部,有工作人员12人,有2个视频号,视频号发刊200多期,极大促进了诗词文化的传播,这些工作大都是诗友们义务完成的。成立有诗词系列丛书编辑出版委员会,2023年2024年两年编辑出版诗词系列丛书37本;成立《百花微刊》(月刊)编辑部,专门发表全国诗友的优秀诗词作品。
(九)诗词教育突出重点,培养人才
成立了长青诗学院,专门负责诗词教育工作,培养诗词人才;构建了“分层教学、名家引领、课程创新、数字赋能、典型示范、动态评估”的诗词教育质量体系;办学规模较大,现有教学群10个,学员总数达3600人,有教职工160多人,办学门类全,有基础班、专门班、提高班、研修班;通过构建制度体系、典型示范、动态评估,以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开办“长青大讲堂”,通过长青大讲堂讲座,以提升长青诗友的文化素养。长青大讲堂每年要举办20多期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涵盖历史学、文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体现诗社“传承创新”文化理念。
(十)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共赢发展
长青诗社坚持以“多元合作、资源整合、生态共建、共赢发展”的创新理念,合作交流对象范围广、合作交流内容丰富多彩、合作交流方式多样化,不仅有省内,还有省外,如湖南、湖北、安徽等;不仅有企业,还有机关:不仅有高校,还有中小学;不仅有行政单位,还有社区、农村等,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合作交流网络体系。
(十一)加强诗词文化建设,培育品牌
长青诗社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工作,成立“长青文化研究会”,系统研究长青文化理念与长青精神,通过“传统传承+现代创新”“组织驱动+个体参与”“本土深耕+全球联动”的三维模式,不仅构建了完整的诗词文化生态,更以“长青精神”为内核,将诗词文化融入城市发展与时代脉搏,把诗词文化融入组织诗词创作、研讨、雅集等诗词活动,增强诗词活动的文化内涵。
(十二)党建引领方向明确,特色鲜明
深圳长青诗社坚持以“党建引领诗词文化、诗词文化反哺党建”创新理念,形成了三种创新机制:
一是以联学联建机制创新,构建“党建共同体”,比如:与深圳市红色驿站党支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党支部等5个单位成立“鹏城七月红”党建联盟,联合举办诗词大赛、摄影展等10项活动,形成“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机制;与湖南常德宋教仁故居、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开展“重走长征路”“烈士陵园献花”等主题活动。
二是红色文化融合创新,诗词赋能党建,比如:将党史教育融入诗词创作,连续三年举办“长青杯·鹏城七月红”大赛,以“沂蒙精神”“东江纵队”“深圳工程兵”等为主题,累计收到投稿3000余件,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并举办巡展。
三是服务方式创新,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与盐田区海山社区共建“诗意社区”,党员牵头成立“诗词调解队”,通过创作邻里和谐主题诗词化解矛盾30余起,相关案例入选《深圳基层治理创新案例集》。
来源:调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