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海到餐桌:美好盐田的“海洋雄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17:07 2

摘要:当前,盐田正依托盐田港联通全球、海鲜街驰名全国的独特优势,积极开拓远洋渔业“新蓝海”,辖区渔业产值在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3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继续翻番,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5月17日

2025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

盐田分会场正式开幕

当前,盐田正依托盐田港联通全球、海鲜街驰名全国的独特优势,积极开拓远洋渔业“新蓝海”,辖区渔业产值在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3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继续翻番,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面向未来,盐田将以更强的决心和行动,全面推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高质量打造“蓝色粮仓”,以盐田港的鱼鲜滋味、海鲜街的人间烟火、鱼灯舞的流光溢彩,共同绘就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以下,让我们一起

用数据多维度透视盐田海洋经济

↓↓↓

Part.01

全球触角

从“内海互联”到“全球互联”

实现全球渔业资源调配

盐田港是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全球超大型船舶首选港之一,华南跨境电商首选港。具有突出的深水良港天然优势,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近18米深、475米宽,常年不冻不淤,可实现装载24000标箱的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的天然航道,拥有20个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承担着广东省超1/3的外贸进出口量、全国对美出口逾1/4的货量。


每周提供近100条航线通达全球,其中,美洲34条、欧洲24条、南美5条、亚洲13条、澳洲5条、香港捷运1条、国内支线16条,直连东南亚、中南美主要渔区。(数据截至4月)

内海互联上,2024年8月开通“渝深港图定班列”,打通“重庆-深圳盐田-香港”海铁联运通道,为重庆出口货物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和高效的绿色低碳海铁联运服务,不单拥有稳定可靠的发车时间,更将重庆至深圳盐田港区和香港葵青港区的运输时间分別缩短至2天和3天。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高度肯定“渝深港快线”所发挥的作用,香港特区政府署理运输及物流局局长廖振新在香港立法会作总结发言时提到:通过深化葵青-盐田两个港区之间合作的“葵盐通”,“渝深港快线”不单为香港带来额外货量,同时有助加速货物的处理和运输,加快让重庆及西南地区的货物进入国际市场。

“全球互联”上,凭借“密、多、快、高”的优质海运航线服务,最短只需12.5天就到达美国,22天可抵达欧洲。货物除了直接由深圳盐田港区出口之外,也可通过每天6班的驳船于6-8小时内中转至香港,无缝对接更多葵青港区优势航线,比如南美、亚洲等。重庆来的班列将在深圳盐田港区或香港葵青港区换装上国际班轮后发往世界七大洲(除南极洲外)。

盐田港区与香港自由港之间的物流往来持续保持高效、繁忙态势,联动基础良好稳定,往来盐田与香港的驳船已运营逾31年。充分体现盐田与香港做到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不单实现了深港合作、互惠共赢,更为粤港澳大湾区以至内陆地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数据来源:盐田国际)

Part.02

科技赋能

从“捕鱼”到“造鱼”

用分子优化海洋里的“蛋白质”

分子育种技术领跑全国,华大海洋研究院拥有深圳市海洋生物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动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已完成超百种水产动物(主要是经济鱼类)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注释及个性化分析,牵头主持“千种鱼类转录组国际计划”(Fish-T1K),已在Nature及子刊、PNAS、MBE、JAR、MER、GigaScience、ZR等发表相关组学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获批国家与省市科技项目40余项(获得经费逾6000万元)、中美欧授权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6件,建立地方和企业标准4项。(数据来源:华大海洋研究院)

万种鱼基因组计划Fish10K为“造鱼”提供可能。

华大基因具有种质资源库建设经验及技术,在青岛建立首个国家海洋综合基因库和发起全球首个万种鱼基因组项目

万种鱼基因组Fish10K计划历时10年,分三个阶段,采集10000种左右的代表性鱼类。第一期计划中,我们将对450种硬骨鱼类和50种软骨鱼类进行基因组测序,覆盖鱼类全部80个目;第二期计划新增约3000个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基本涵盖鱼类所有约500个科;第三期计划将完成约6500个鱼类基因组的测序,覆盖全部约5000个属。

华大基因通过进行高深度测序构建其基因组精细图谱,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经济鱼类的育种提供分子基础,同时为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保护及进化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万种鱼基因组计划会极大地推动鱼类学及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发展,它的成功启动与水生所长期鱼类学的发展、积累和贡献是密切相关的。(数据来源:华大基因)

Part.03

渔业航母

依托龙头企业

构建现代渔业全产业链生态

打造现代蓝色粮仓

作为盐田区现代渔业的龙头企业,大百汇海洋科技集团着力打造“种源繁育—养殖加工—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平台,目前拥有15项科研资质或平台载体,4艘智能工船,重点培养珍珠龙胆、东星斑、蓝瓜子斑、高体鰤等高价值品种,预计年产量超过2万吨

同时该集团还成立了深蓝食品公司,重点打造“华渔当鲜”品牌,通过天猫、京东、盒马、山姆、沃尔玛等线上线下平台销售蓝尊三文鱼、鱿鱼、鲜活珍珠龙胆等海产品,2024年销售额10亿元,预计2025年20亿元。

引进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有限公司等渔业交易类平台公司,打造全球高端水产品交易平台,为盐田打造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赋能。(数据来源:大百汇海洋科技集团)

Part.04

产业集聚矩阵

“5+16”国民企强强联手

鼓励引导现代海洋产业

共建深圳国家远洋渔业新地标

盐田拥有涉海企业1582家,占全市涉海企业总数约8.1%。其中包含16家涉海龙头企业和48家涉海重点环节企业,包括盐田港集团、盐田国际等一批航运物流领军企业,中石化、中石油等一批海上能源标志企业,华大基因、华大海洋等海洋生命健康龙头企业。5家国企、16家民企抢先布局,注册资金近50亿元,共拓渔业“蓝色粮仓”。(数据来源:盐田区发展和改革局)

100亿的深圳绿色航运基金也已落户盐田,将为盐田、深圳乃至大湾区的航运产业向绿色、智慧发展提供强有力资金、资源支持,有利于盐田区丰富海洋产业类别、完善海洋产业生态、拉长海洋产业链条、拓宽海洋产业融资渠道,对于盐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成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区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盐田管理局)

Part.05

深圳冰箱

-60℃冷库背后的“鲜味消费”经济学

锁住金枪鱼的“黄金24小时”

盐田具备良好的规模化冷链配套优势,发挥盐田港后方规模冷库资源优势, 拓展“冷链+”业务, 提高水产品高值化利用水平,能牢牢保住食物的“鲜”。盐田区域有7个冷库,库容约18万吨(部分仍在建设中),根据根据《深圳市冷链物流规划》,全市冷库容量约22万顿,盐田占比达到85%。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超低温冷库(-60℃)改造满足5000吨仓储需求。(数据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盐田管理局)

完备冷链物流:让“鲜味”快速到达消费者餐桌。

深圳港是南中国首选港,全国冻肉进口第三口岸,每年进口冻肉超过10万标箱(实际总重量会因集装箱实际装载率、冻肉种类及切割方式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在165万-264万吨左右),占深圳全市冻肉进口量的90%以上;进口冷链企业约230家,从业人员约4000人,从深圳到广州可实现2小时即达。(数据来源:盐田国际)

盐田区工商联负责人表示,为切实服务盐田区高质量发展,区委统战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制定了《盐田统一战线服务高质量发展双年行动计划(2025-2026年)》,其中列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湾区渔业第一店”渔业赋能计划,目前已成立了盐田区工商联海洋产业委员会,链接了大百汇集团、华大基因、有信达集团等海洋产业领军企业及科研机构,提出了“深圳冰箱”服务性产业理念,通过搭建“产业链协同、政企融通、开放合作”三大功能平台,为吸引湾区高端水产品商家入驻盐田、推动“全球海鲜体验店”落地、加速盐田海鲜品牌“圳品”认证及品牌知名度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资源整合服务。

来源:美好盐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