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时期,如何配置资源,让沉没成本发挥作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0:41 4

摘要:过去两个月,全球关税贸易冲突的此起彼伏,让整个市场充满了不确定,也让很多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在对业务投入和资源分配的时候提心吊胆、犹豫不决。

01

过去两个月,全球关税贸易冲突的此起彼伏,让整个市场充满了不确定,也让很多企业经营者和创业者在对业务投入和资源分配的时候提心吊胆、犹豫不决。

比如我们了解到的一些外贸制造企业,他们在犹豫对美国的市场还要不要投入预算呢?

还是出口转内销,把预算分配到国内市场呢?那些已经投入的资源和预算怎么办呢?是放弃还是盘活呢?

在这种时候,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获得回报?如何让企业沉没成本产生更大的作用?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过去两个月,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特征。

尽管在五月份,中美两国达成了初步协议,同意在90天内暂时降低部分新增关税,但实际上,我们不要忘记了,目前达成的关税水平仍然高于冲突前的状态。

而且,频繁、剧烈的关税政策变动,给全球贸易和市场情绪都带来了直接的冲击。

像摩根大通和标普全球联合发布的全球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在4月份,全球PMI下滑到了50.8,是17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全球制造业的PMI也下降到了49.8,这是今年以来首次跌入收缩区间。

当然,我们也去询问了单仁牛商相关的学员企业,从短期来说,关税的下调是一个绝对的利好。

像我们的学员,全国头部也是最大的报关公司欣海报关就反映说,目前出口美国的货物已经出现了井喷情况,每天都需要加班加点清关,近期的舱位也非常紧张。

我们一些制造企业也在反馈说,美国客户正在抓紧时间下单囤货,自己也在开始恢复之前暂停的出口计划。

所以,从短期来说,订单和出口量会快速增加。

但是,从长期来看,贸易政策的不可预测性,让我们很多制造商难以去制定针对美国市场的长期投资决策。

特别是对于依赖单一市场、单一区域的出口企业来说,客户的突然囤货,反而预示着未来市场需求的潜在疲软和信心下降。

所以,考虑市场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区域、波动性市场的依赖和投资,是这类企业降低风险的关键策略。

当然,已经投入的成本这么办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沉没成本是无法收回的,不应该影响未来的决策。

但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企业需要评估这些沉没成本还能不能可以被重新利用,或者减少未来沉没成本带来的影响。

比如说评估现有的制造能力,是不是可以用于生产国内市场或新兴出口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在美国已经建立的分销网络和团队,是不是可以调整到相近的欧洲市场?

现有的研发工艺是不是可以转轴,去开发国内市场,包括不同消费偏好的目标群体所需要的产品?

在不改变核心工艺的基础上,我们是不是从原点出发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把同个品类的产品拓展到不同的人群?

虽然沉没成本是无法挽回的,但它本身的潜在资产和知识积累往往可以被重新配置。

当然,不管是开发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了解消费者的喜好,研究市场进入策略和渠道非常重要。

今天晚上跟一位刚刚从美国参加展会回来的无锡学员张总在交流,他发现像自动化制造设备,美国市场现在处于井喷式爆发,价格比国内市场要高几倍,而且,中国跟欧洲比起来,性价比也非常有竞争力。

所以,类似的业务其实完全可以去关注美国市场,因为未来美国制造业回流,为什么不是中国企业的机会呢?

回到今天来说,今天来到视播时代,社媒平台极其发达,传统的交易模式不再高效。

学会利用互联网以及短视频的全域营销来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新客户,跟经销商和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因地制宜地进行本土化的营销和品牌推广,包括懂得利用AI在操作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这些是我们企业去配置资源、制定目标当中需要去重点考虑的地方。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目前中美关税战进入了“中场补货期”,我观察在5月7日,美国重要港口西雅图港创下“0集装箱船”纪录,沃尔玛库存只剩20天,中国商品到港价格直线上涨,在谈判成功当天,美股虽然上涨5%,但美债还在被抛售,中国对等反制的硬刚策略让美国消费者感受到了钱包被掏空的情况。

这是川普被迫妥协的原因,但别看现在关税从145%降到30%,在90天的“休战”期里面埋着三个雷。

1、综合50%的关税照样要命:像纺织、家电等低附加值行业,美国保留的50%关税(10%基础+20%芬太尼+20%小额包裹税)照样吃掉了企业的利润。

2、90天后的8月,美国很可能会重启24%关税,现在美国企业在疯狂囤货,就像2018年贸易战前、2025年4月前的“抢出口”。

3、川普正在琢磨让中国取消出口增值税政策,一旦得手,出口成本至少上涨13%。

所以,这也有可能是川普“疼痛管理”:先吃止痛药缓口气,攒够筹码再掀桌。

作为投资者和企业家,在经过四月份的关税、缺货和抢购后,接下来的90天,我们如何抓住这个窗口期布局未来?

1、美国进口商会突击大量囤货,出口企业会出现明显的红利期,类似疫情推动的宅家经济需求。

2、采购周期会提前,一般的圣诞采购季,美国企业会在7、8月下单采购,今年的形势下,时间上可能会进一步提前。

3、新经济形势下的新需求和新周期,要从内卷到外拓。

我在投资选择企业的时候,今年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相应减少了出口依赖型的企业投资,重点投资开拓欧美市场和有当地品牌运营的企业。

像美的公司先是2月收购瑞士上市公司ARBONIA AG旗下气候部门,为欧洲用户提供高效暖通解决方案,4月份又收购欧洲百年厨卫品牌Teka集团(除俄罗斯子公司),5月份收购全球智能室内气候解决方案领导者喜德瑞集团的中国业务,通过收购品牌和业务方式开展出海。


腾讯也收购了一家英国游戏公司,它有一个知名游戏就是玩数独,腾讯花这么大价钱收购,应该不是瞄着这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游戏,而是看中它的欧洲用户和品牌声誉,然后通过腾讯在游戏上的运营能力,变现流量。

比亚迪是通过硬核的黑科技开拓欧洲市场,比亚迪在欧洲主推Atto 3(元PLUS)这些性价比车型,售价也达到了3万欧元,这是中国车在欧洲谈判的最低售价,约等于人民币25万,国内价格是10万,同时,比亚迪还通过腾势Z9GT(售价8万欧元,相当于65万人民币)冲击欧洲的豪华市场。

中国企业像腾讯、美的、比亚迪在经历了“走出去、走进去”之后,正在逐渐经历第三个“走上去”的出海阶段,像海外收购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拉力,依托并购标的成熟的渠道体系和客户体系,也能实现全球化业务的快速拓展。

现在正是布局的黄金窗口期,美国企业拼命囤货,二季度外贸数据会很好看,但8月后大概率再掀波澜。

与其赌川普守信,不如学着把产能、品牌分散出去,将中国内卷的打法在国外再卷一遍,像我接触到的一些企业正在把30%产能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在全球化的3.0时代,活下来的都是“八爪鱼企业”。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单仁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