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7:39 3

摘要: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是蛋鸡养殖业中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该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应激因素、霉菌污染等,导致蛋鸡卵泡充血、变形、破裂,最终卵泡液流入腹腔引发炎症。该病不仅显著降低了蛋鸡产蛋率,而且还可能导致发病母鸡永久性不产蛋,严重影响养殖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是蛋鸡养殖业中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该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应激因素、霉菌污染等,导致蛋鸡卵泡充血、变形、破裂,最终卵泡液流入腹腔引发炎症。该病不仅显著降低了蛋鸡产蛋率,而且还可能导致发病母鸡永久性不产蛋,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对此,应基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

1.细菌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巴氏杆菌及支原体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鸡体,如空气、水源、饲料、粪便等,并在鸡体内繁殖,引发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疾病,导致卵泡充血、变形、破裂,最终卵泡液流入腹腔引发腹膜炎。

2.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有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这些病毒会损害蛋鸡的生殖系统,导致卵泡坏死脱落并进入腹腔,从而引发炎症。病毒性疾病通常发病迅速,并且可能出现细菌性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3.应激因素。在产蛋高峰期,鸡群抗应激能力差,强应激会造成卵泡跌落、破裂,引起腹膜炎。常见的应激因素包括突然惊吓(如猫、狗等动物闯入)、突然的响声、高温应激、接种疫苗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鸡群出现惊恐和炸群行为,进而造成卵黄坠落腹腔。

4.营养因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蛋鸡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时,会对蛋鸡的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患病风险。此外,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长期刺激与破坏也会导致生殖机能障碍,进而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5.光照因素。蛋鸡过早开产而输卵管发育尚未成熟也是导致卵黄性腹膜炎的原因之一,这通常与光照管理不当有关。如果蛋鸡在光照不足或光照时间不合理的情况下开产,会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完全,从而增加卵泡破裂和卵黄性腹膜炎的风险。

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容易嗜睡。体温升高,脱水,喙、噗干燥且发黄,眼球下陷。体质消瘦,羽毛杂乱且失去光泽。活动不便,常作企鹅式步行姿态。病鸡腹部膨胀、重坠,泄殖腔周围可能触及硬块。触诊腹部时,常能感觉到半液状或较浓稠的流体。病鸡出现严重泻痢的迹象,粪便中混有蛋清、凝固蛋白和卵黄小块,伴有一股恶臭味。有时可见混杂蛋黄或蛋清碎块的黏性排泄物黏附在肛门周围的羽毛上。产蛋量略有减少,部分病鸡甚至停产。产出的蛋质量不佳,出现沙皮蛋、畸形蛋、软壳蛋等。发病后期,病鸡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通常持续3~7天。即使能够耐过,也会导致体质消瘦,失去产蛋能力而变成假母鸡。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腹腔内脏器和卵巢的异常上。腹腔内可见大量淡黄色或灰黄色的炎性渗出物,这些渗出物主要由卵子、卵泡液、炎性细胞、纤维素等组成。肝脏表面常被一层黄色或浅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部分腹腔肌上可见淡黄色的凝块。肠管之间发生黏连。腹腔内散发出腥臭味。部分卵泡发生破裂,释放出卵黄和卵泡液。腹腔内可见由破裂卵泡释放出的蛋黄形成的凝块,这些凝块有时可达拳头大小,对腹腔脏器造成压迫和损伤。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消除炎症、促进恢复及预防复发等。常用抗生素有阿莫西林、盐酸环丙沙星、硫酸头孢喹肟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来减轻炎症反应。阿莫西林,每升饮水中加入药物0.5克,供鸡群饮用,每天2次,连用3~5天。盐酸环丙沙星,每升饮水中加入药物25毫克,供鸡群饮用,每天1次,连用3~5天。硫酸头孢喹肟,剂量按每千克体重0.1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治疗过程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以确保治疗效果。由于腹膜炎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受损,所以可配合使用肝肾通,每升饮水中加入药物1克,供鸡群饮用,每天1次,连用4~6天,保肝护肾。

1.加强饲养管理。优化饲养环境,确保鸡舍保温与通风的平衡,保持环境卫生和饮水清洁。定期清理粪便,使用季铵盐、聚维酮碘、次氯酸钠等消毒剂进行带鸡消毒,为鸡群营造良好的产蛋环境。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清除污水,并确保水源安全,以防大肠杆菌污染水质。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鸡群过于拥挤,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严格按照各品种家禽的营养需要配合饲料,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无霉变。在产蛋高峰期增喂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提高鸡群抗病力。

2.减少应激因素。确保鸡舍内的温度稳定且适宜,避免出现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引发鸡群应激。尽量避免在鸡舍内产生大声噪音,如突然的响声、猛烈的关门声等。防止猫、狗等动物闯入鸡舍,以免惊吓到鸡群。确保鸡舍内有足够的光照,但避免过强的光线对鸡群造成不适。光照时间应保持稳定,避免突然变化对鸡群产生应激。尽量减少对鸡群的抓捕和移动次数,以降低应激反应。必须抓捕时,动作应轻柔、迅速,避免对鸡群造成过度惊吓。

3.定期疫苗接种。根据当地流行病情况,为鸡场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常见的有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和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等病毒病的疫苗。蛋鸡在开产前应接种2~3 次流行株类型的疫苗。开产后,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每隔2~2.5个月免疫1次灭活苗,每隔40~45天免疫1次活苗。

4.人工授精管理。在进行人工授精时,应尽量避免响动,轻柔地捕捉母鸡,避免粗暴操作导致母鸡受到惊吓或受伤。在授精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母鸡的正常体位(背部朝上,腹部朝下),避免使母鸡的体位反转或倾斜,以减少卵黄落入腹腔的风险。输精时,插吸头动作要轻,不要硬插,防止损伤母鸡阴道。吸头要贴着阴道上壁抽出,以免引起精液外流。

来源:农村新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