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左右,我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所,承担了“百毫瓦级钚-238同位素电池研制”项目,并许诺两年内完成整体设计和一系列相关工艺研究,最终研制出可用样机。
体积15mm*15mm*5mm ,仅有一枚纽扣的尺寸,装配之后,便可稳定供电1000年?
近日,我国发布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以《山海经》神兽“烛龙”为其命名,意为能和烛龙口含的烛火一样,千年不熄不灭。
因为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理论上“烛龙一号”核电池可供电超千年,这进一步标志着我国在放射性同位素能源开发领域迈入国际前列。
半个世纪的探索,一朝成真。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便开始了核电池技术的研发之旅。
2000年左右,我国原子能研究院同位素所,承担了“百毫瓦级钚-238同位素电池研制”项目,并许诺两年内完成整体设计和一系列相关工艺研究,最终研制出可用样机。
2013年,我国核电池正式应用在“嫦娥三号”月球车中,每当太阳从月球表面升起,核电池将自动重启并指挥月球车开始运作,使用年限可达30年。
而这次的“烛龙一号”,使用场景更多元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可为脑机接口、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设备提供永久能源;支撑万亿级传感器网络,可在宇宙深空助力深空探测器持续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烛龙一号特别设计的平面封装技术,使其在-100℃至200℃极端环境中仍能稳定工作,能量密度高达2200mWh/g,是三元锂电池的10倍以上。
要知道,如今新能源汽车电池暴露的问题,大都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充放电效能会降低,使用次数增加,使用期限相应缩短。试想一下,一旦我国核能电池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万亿市值将不复存在了……
未来是星辰大海,金光璀璨。数十年来,我国持续强化科技投入、坚定不移推进自主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终于孕育出丰硕的创新果实,高质量发展的田野上出现了金秋时节的丰收盛景……
除了核能电池之外,近年国内科技创新成果撷萃。你见过被称为“生命质量引擎”的SIRT青春因子吗?你见过“能随意漫步万米深海”的小精灵吗?你见过“0厚度”的二维金属吗?
所谓“漫步万米深海”的小精灵,实则是一台身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2.7公斤的小型机器人,由我国科学家独立研究。虽然在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压强相当于一个指甲盖上站了一头一吨重的犀牛,温度接近冰点,但在实地测试中,这台机器人成功顶住深海低温高压,实现预期的多模态运动。
未来,小型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海底地形和任务需求,可以为海洋资源开发、考古发掘等提供助力,通过搭载小型摄像头及传感器,还可以实时监测地质活动与生物群落等。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了一件事——随着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已经复刻超越对手的神话了,让遥不可及的梦想落地了!
来源:汽车裁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