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阿格拉城内著名的景点还包括:莫卧儿王朝贾汗吉尔大帝皇后努尔·贾汗为她父亲修建的伊提马德·道拉陵墓以及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帝王阿克巴陵墓和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堡等文物古迹。
对于中国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来中国的人一定会想要去趟长城。而换到印度则可以说「不到泰姬陵就没到过印度」的一样了。
但你知道Taj Mahal泰姬陵在哪里吗?
©️Max Holidays
泰姬陵位于Agra阿格拉郊外。
除此之外,阿格拉城内著名的景点还包括:莫卧儿王朝贾汗吉尔大帝皇后努尔·贾汗为她父亲修建的伊提马德·道拉陵墓以及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帝王阿克巴陵墓和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堡等文物古迹。
这座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莫卧儿王朝,从1526年到1658年这一百多年间,阿格拉一直是莫卧儿王朝的首都,直到1658年第六任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将首都迁至德里。正是在阿格拉,阿克巴收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来信,贾汉吉尔于1612年向英国东印度公司颁发了特许状,授予其在印度进行贸易的自由。
Zahir-ud-Din Muhammad Babur -第一位莫卧儿皇帝(1526-1530)©️wiki
而阿格拉粉钻的故事则始于1526年,当时第一位莫卧儿皇帝Zahir-ud-Din Muhammad Babur 查希尔丁·穆罕默德·巴布尔 (1483-1530) 在战斗中击败格瓦勒王后占领了阿格拉。
巴布尔是费尔干纳 (现土耳其斯坦) 国王奥马尔·谢赫的儿子,他的真名是查希尔丁·穆罕默德,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也是一位无所畏惧、英勇无畏的战士。因此,他被冠以“巴布尔”之名,意为“老虎”。
攻占阿格拉后,巴布尔派儿子胡马雍进驻该城。胡马雍率军入城,未遇抵抗便占领了该城,并俘虏了被杀的瓜廖尔王公的家人。胡马雍仁慈大度,饶恕了俘虏的生命,他们随后获得赦免和释放。胡马雍王的家族成员被胡马雍的慷慨之举深深感动,决定将王室珍藏的珠宝赠予莫卧儿皇帝,以表达感激之情。
阿格拉钻石曾是瓜廖尔王的珍宝之一,因此成为印度第一位莫卧儿皇帝的财产。历史记载证明,阿格拉钻石曾被巴布尔皇帝佩戴在头巾上。
巴布尔的儿子和继承人胡马雍 - 第二位莫卧儿皇帝(1530-1556年)©️wiki
阿格拉很可能一直归后来的莫卧儿皇帝所有,因为据说第三任皇帝阿克巴 (1556-1605) 曾在头饰上佩戴这颗钻石,而第四任皇帝奥朗则布 (1658-1707) 则将这颗钻石安全地存放在他的金库中。
在第五任皇帝穆罕默德沙 (1719-48)期间,波斯征服者纳迪尔·沙于1739年2月入侵德里和阿格拉,洗劫了这两座城市,掠夺了城中的财富。纳迪尔带走了不仅沙贾汗的孔雀宝座,还有莫卧儿王朝皇帝的所有王冠珠宝,其中包括著名的Koh-i-Nur、Darya-i-Nur、Nur-ul-Ain等。纳迪尔·沙掠夺的战利品价值估计约为7亿卢比(约合7亿卢比),而阿格拉粉钻不知何故逃过了纳迪尔军队的劫掠。
或许在那个关键时刻,这颗钻石暂时不在莫卧儿王朝的国库中。钻石被夺回并带回德里的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当时的德里无人能与纳迪尔及其军队的威力抗衡。事实上,据报道,纳迪尔下令屠杀了约3万德里市民,以报复其士兵被杀。
纳迪尔·沙阿·阿夫沙尔的肖像©️wiki
阿格拉粉钻一直安全地保存在莫卧儿王朝的国库中,直到帝国分崩离析,最后一位莫卧儿皇帝哈杜尔·扎法尔沙二世,此时他的统治范围仅限于德里市。
1857年,巴哈杜尔·扎法尔·沙二世被一致推选为反英民众起义的领袖,这场起义被称为“印度兵变”,后来被誉为印度第一次独立战争。这场起义最终被英国镇压,双方数千人丧生。
英军攻占了德里,迫使皇帝巴哈杜尔·扎法尔·沙二世投降,英军指挥官还让他亲眼目睹了自己儿子的头颅。狂暴的英军士兵大肆杀戮和抢劫,甚至屠杀躲在家中的平民,并洗劫了莫卧儿王朝的全部国库。正是在这段无法无天、混乱无序的时期,莫卧儿王朝国库中的大部分珍贵的历史珠宝落入了英国士兵之手,他们最终将这些珠宝偷运到英国,无论其上级是否知情。
阿格拉粉钻似乎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巴哈杜尔·扎法尔·沙二世,印度第十七任也是最后一位莫卧儿皇帝©️wiki
我们得以查知的是,在1844年阿格拉粉钻已经归Charles II, Duke of Brunswick布伦瑞克公爵查理二世所有。查理二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期间被赶下台,其兄长威廉继承了王位。
查理二世是19世纪著名的珠宝收藏家之一。
1844年11月22日,这位前布伦瑞克公爵从George Blogg乔治·布洛格手中购得了“阿格拉”。乔治·布洛格是当时伦敦著名钻石商布洛格和马丁公司的合伙人。购得这颗钻石的价格为348,600法郎,相当于13,760英镑。在1860年公爵珠宝收藏目录中,阿格拉钻石被列出,并附有注释,指出这颗钻石于1526年被巴布尔在阿格拉占有,并且是世界珍贵钻石中第14大重要钻石。
随后,阿格拉粉钻落入巴黎首屈一指的钻石商Bram Hertz布拉姆·赫兹手中。他将钻石从41克拉重新切割至31.41克拉。重新切割的目的是去除一些黑色内含物。1891年,Edwin Streeter埃德温·斯特里特以易货交易的方式从布拉姆·赫兹手中购得了阿格拉粉钻,他用这颗钻石换取了一条价值14,000英镑的珍珠项链和1,000英镑现金。
查理二世,布伦瑞克公爵——19 世纪著名的珠宝收藏家©️wiki
1895年,阿格拉钻石卷入了一场著名的诉讼,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当时它归埃德温·斯特里特的公司Streeter & Co 所有。原告是一位名叫Joseph Charles Tasker约瑟夫·查尔斯·塔斯克的25岁年轻人,他从亲戚那里继承了近一百万英镑的遗产。他指控被告Streeter & Co公司不正当地引诱原告以高价购买包括阿格拉钻石在内的一些宝石,而当时原告病重,无法进行任何商业交易。
案件也不复杂,无非就是对钻石的价值有质疑以及不想要了,至于这当中的实际情况,两者都不冤。有个有意思的细节:诉讼第三天,埃德温·斯特里特出庭作证。在讲述了他从赫兹手中购买阿格拉的故事后,斯特里特说,他对宝石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钻石书《世界大钻石》广为人知。当他写这本书时,世界上30克拉以上的钻石不超过70颗。玫瑰粉色、绿色或蓝色的钻石很少见。
斯特里特表示他对这款钻石中的来源一无所知:他不知道巴布尔于1530年去世,而奥朗则布直到1618年才出生(斯特里特的承认令人费解,因为他在1882年出版的《世界大钻石》一书中准确地叙述了有关这两位统治者的事实。)
埃德温·斯特里特 - 照片取自他 1898 年出版的《宝石和宝石的历史、来源和特征》一书
随后,法庭上的以下对话为这场闹剧增添了一些喜剧效果:
爱德华·克拉克爵士:“巴布尔只有一个吗?”
芬莱先生:“只有一个巴布尔,莫卧儿帝国的创始人,也只有一个斯特里特先生。”
斯特里特先生接着说他不知道奥朗则布是谁。
芬莱先生:“他是法国人吗?”
斯特里特先生:“从他的名字我猜想他是一位印度王子,但我没有生活在1665 年,所以我无法告诉你。”
芬莱先生:“赫兹是否与纳迪尔·沙阿家族联姻?”
斯特里特先生:“我对纳迪尔·沙阿一无所知。”
芬莱先生:“赫兹先生是不是个很老的人?因为纳迪尔·沙阿死于 1747 年。”
斯特里特先生:“他和我差不多大。”
在进一步的盘问下,斯特里特说赫兹告诉他阿格拉钻石已经抵达欧洲,他已重新切割了它。如果这本书再版,他可能会在他的著名钻石书中介绍这颗钻石。在购买这颗钻石之前,他从未听说过它。他相信这颗钻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不知道还有哪颗印度钻石是这种颜色的。
第五天,法官最终判决原告胜诉,阿格拉钻石依旧留在斯特里特先生处,直到1904年埃德温·斯特里特退休。他的继任者,巴黎珠宝商La Cloche Freres通过联合投资公司收购了这颗钻石以及其他钻石。这家巴黎公司随后采取行动,处理了这些库存。大部分钻石被Debenham & Freebody 德本汉姆·弗里博迪公司低价购得。包括阿格拉钻石在内的一些价值更高的钻石。
31.4克拉阿格拉粉钻 ©️wiki
1905年2月22日,阿格拉粉钻在佳士得伦敦拍卖行进行拍卖,但这颗钻石并没有以阿格拉之名进行拍卖,仅被誉为一颗品质上乘的瑰丽玫瑰粉钻石,重达31.4克拉。起拍价为1,000 guineas几尼(1几尼是英国金币,价值21先令或1.05 英镑),但最终由Maz Meyer先生以5,100几尼的价格购得。
四年后,1909年6月24日,珠宝商Salomon Habib的珠宝在巴黎拍卖。共有八件珠宝:第五件是“偶像之眼”,第八件是“希望”。第六件是一颗重 31.50 克拉的垫形玫瑰色钻石;它的底价为300,000法郎,但最终只卖出了 82,000 法郎。这颗钻石没有名字,但很难相信它不是阿格拉钻石。
不久之后,这颗宝石被Mr. Louis Winans路易斯·维南斯先生收购。他继承了父亲威廉·沃尔特·维南斯的一笔财富。威廉·沃尔特·维南斯是来自巴尔的摩的美国铁路工程师,他修建了俄罗斯第一条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商业铁路。
路易斯·温南斯定居于英国布莱顿后委托当地一家珠宝公司Lewis & Sons 帮助他打造了一系列非凡的彩色钻石。温南斯的藏品中包括一些令人惊叹的宝石 - 除了最引人注目的阿格拉钻石外,重达18.49克拉的“金滴”黄钻、一颗40.5克拉的绿钻、一颗菱形红钻、一颗橙红色钻、一颗淡紫色钻、一颗海绿色和祖母绿绿色钻以及一颗“黄水仙”钻。
28.15克拉阿格拉粉钻 ©️The Al-Thani Collection
阿格拉粉钻的传奇历程堪称一部微缩的世界史,从莫卧儿帝国的辉煌到殖民时代的掠夺,再到现代收藏家的追逐,这颗粉红色宝石承载了近500年的历史波澜。
1895年的法庭诉讼为这颗钻石增添了几分戏剧性,也反映了殖民时代对异域文化遗产的无知与轻视。斯特里特这位撰写了钻石专著的"专家",竟对莫卧儿帝国历史一无所知,这种讽刺揭示了西方如何割裂宝石与其文化背景的联系,仅视其为商品与投资对象。
从莫卧儿皇帝的头饰到欧洲贵族的收藏,再到现代拍卖场的天价成交,阿格拉粉钻的每次转手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克拉重量或粉红色调的稀有程度上,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意义。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像阿格拉粉钻这样的文化瑰宝能够重新与其历史根源建立联系,不仅作为稀世珍宝被珍藏,更作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被世人铭记。在美学价值之外,赋予这些宝石以文化意义与历史维度,才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
来源:沐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