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逸:做新时代的主人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少年儿童题词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18:20 3

摘要:1938年 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创办了一份石印的4开小报《边区儿童》,目的是教育引导孩子们在战争环境中茁壮成长;这引起了毛泽东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亲笔为这份儿童小报的创刊号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

·

做新时代的主人翁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少年儿童题词记

张诗逸

档案故事:

1938年 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创办了一份石印的4开小报《边区儿童》,目的是教育引导孩子们在战争环境中茁壮成长;这引起了毛泽东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亲笔为这份儿童小报的创刊号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这份题词发表于1938年6月16日出版的《边区儿童》第1期。

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十分重视,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4次为少年儿童题词,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做新时代的主人翁,这些题词和指示,对抗日儿童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更多儿童加入到中华民族抗日力量中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6月,为了孩子们在战争环境中能茁壮成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创办了《边区儿童》。这虽然是一份石印的4开小报,却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关注,他亲笔为这份儿童小报的创刊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作出贡献。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为少年儿童题词。1940年4月4日(民国时期的儿童节是4月4日),毛泽东为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于4月12日以醒目大字发表了这个题词;1941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儿童节庆祝活动,毛泽东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并发表在4月13日的《新中华报》上;1942年4月,延安纪念儿童节时,毛泽东特地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这些题词,体现出毛泽东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热情关怀和殷切期望,对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党在这个时期指导少年儿童工作的指针,同时也促使更多儿童成为党坚定的支持者和主力军,成为中华民族抗日力量的组成部分。

1942年4月,毛泽东为儿童节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于1942年4月4日《解放日报》刊发。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抗日儿童团,爱国好少年,努力学习为抗战!机动灵活撒传单,快速行动把情报传,救护伤员勇敢上前线。抗日儿童团,为打日寇作贡献,抗战胜利把国建、把国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陕甘宁边区的儿童团团歌。

在艰苦的岁月里,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儿童团员们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破坏日军交通干线、牵制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快结束前夕的1945年4月,在全国19个较大的抗日根据地里,基本上都建立了儿童团,或类似名称的革命儿童组织。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动员边区18岁以下、14岁以上的青少年参加少年先锋队,14岁以下、7岁以上的儿童参加儿童团。在这里,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有儿童团组织,7万多儿童团员几乎包括了全边区的儿童。陕甘宁边区抗日儿童团是“儿童运动中的主流”之一,他们在抗战动员工作中,显示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共最年轻的后备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如当时八路军打胜仗的消息是由儿童团向军烈属和群众挨门挨户去宣传的。儿童团员们人小腿勤,消息传播得非常快,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当然在生产劳动中,儿童团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青救会的领导下,开荒种地、植树造林、收集肥料、帮助抗属。儿童团员们还自发组织了义务耕田队、互济社等,帮助抗日军人家属挑水、耕田、放牛、送肥、砍柴。1939年,边区政府作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决定后,儿童团员们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入到大生产运动的洪流中去,创造了突出的成绩。在长达14年的抗日烽火中,数以万计的儿童们通过儿童团的形式参加了这场全面的抗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给少年儿童的题词,将儿童教育与民族解放斗争紧密结合,赋予教育以塑造国家未来主人翁的使命。在日军封锁、物资匮乏的边区环境中,对于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承担民族责任的自觉性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民族危亡之际,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年英雄,他们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所做的种种努力,彰显出了作为民族一份子的少年儿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不仅承载着特殊历史时期的革命理想,更蕴含着跨越时代的核心价值,这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的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新时代的主人翁精神,要求少年儿童既要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眼界,也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同时,也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引导孩子从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始,将个人成长嵌入国家发展的齿轮,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赛中跑好属于自己的一棒。这既是对革命先辈教育思想的传承,更是对“强国有我”誓言的当代诠释。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馆)

选自《新湘评论》2025年第10期

编辑:胡雅南

新湘评论官方视频号 ↓

掌上阅读党刊

《新湘评论》

2025年第10期

进入电子刊

来源:新湘评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