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星新闻网5月17日讯5月17日,由都江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青城山镇人民政府承办的“走进遗产步道,探索文明印记”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玉清宫-圆明宫遗产步道正式启动。首场活动吸引了全市15所 “堰小明” 中小学教师家庭代表
红星新闻网5月17日讯5月17日,由都江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青城山镇人民政府承办的“走进遗产步道,探索文明印记”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玉清宫-圆明宫遗产步道正式启动。首场活动吸引了全市15所 “堰小明” 中小学教师家庭代表80余人参与,活动以 “徒步+文化+环保” 创新模式,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打造 “可触摸的文化长廊” 与 “可践行的文明课堂”,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合的基层范式。
三遗步道:串联历史与文明的天然载体
都江堰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孕育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玉清宫-圆明宫遗产步道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玉清宫、圆明宫等人文景观,此外还有丈人峰、古树公园等自然景观,是了解青城山都江堰历史文化、传承天府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本次活动依托都江堰 “1+8+N” 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将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动态体验,让参与者在 7 公里徒步中解码 “三遗” 城市的文化基因与生态智慧。
教育浸润:从“家庭体验”到“校园传播”的双向激活
首场活动以全市15所“堰小明”中小学教师家庭为突破口,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创新形式,打造“校园教育—家庭实践—社会传播” 的文化传承链。上午9时,80余名参与者在步道起点集结,都江堰市文明办提出倡导:“文化遗产步道不仅是地理路径,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明纽带,我们要让历史文化遗产可触摸、文明能践行。”
沉浸式体验激活文明实践 “神经末梢”
路过凉风亭,一场近距离体验都江堰历史文化知识问答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青城武术的创立者是谁?”“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是什么?”等问题引发热烈抢答,来自泡桐树小学的教师家庭则以“青城道教音乐”为主题分享感悟:“实地体验让文化变得立体可感,回到课堂就能给学生讲活历史。”
常态化机制构建文明实践 “生态链”
在 “走进遗产步道,探索文明印记” 文明实践活动的终点总结仪式上,参与者们围绕 “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文明实践” 等主题,分享了各自的徒步感悟,现场气氛热烈而深刻,展现出活动在文化浸润与文明培育中的显著成效。
“当孩子们在遗产步道上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当文明习惯在徒步中自然养成,世界遗产地便有了最生动的当代注脚。” 都江堰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是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更是以 “行走的课堂”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通过“走读文化,保护遗产”形式,把读懂历史文化遗产、宣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其中,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基层样本。
据悉,此次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将持续到8月。都江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邀请全市11个镇(街道)文明实践专管员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代表家庭以及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等代表家庭走进遗产步道,共同探寻都江堰市的文明印记,体验都江堰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都江堰市以创新实践形式,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烟火气”的实践活动,让市民亲近历史文化遗产、感知文明的新维度,努力探索出“以教育力量激活家庭细胞,以徒步场景串联文旅资源,以文明实践厚植治理根基”的基层范式。
来源:爱看头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