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街上人头攒动,景区几乎人挤人,一时间仿佛回到了疫情之前的热闹日子。可你知道吗?就在大家以为“疫情这事儿终于翻篇儿了”的时候,国家疾控中心的一组数据悄悄亮了红灯——5月份新冠感染率又悄悄冒头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街上人头攒动,景区几乎人挤人,一时间仿佛回到了疫情之前的热闹日子。可你知道吗?就在大家以为“疫情这事儿终于翻篇儿了”的时候,国家疾控中心的一组数据悄悄亮了红灯——5月份新冠感染率又悄悄冒头了!
啥意思?就是说这病还在,没撤摊儿!你说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说实话不光你,我这当医生的看了也皱了眉头。很多人都以为新冠就是个“过去时”,但现实啪啪打脸,它还在咱身边转悠呢!
咱先说清楚,新冠是个啥玩意儿。按咱行里的话说,这病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个传染性特别强的呼吸道病毒病,最早在二〇一九年年底冒头,短短几个月席卷全球。它不是一般感冒,说轻了是咳嗽流涕,说重了能要命,尤其是对老人、基础病多的人来说,真是“一个疏忽,全家遭殃”。
现在大家都打了疫苗,国家也防控得当,确实把它压了下去。但你要说它消失了?不可能!病毒不像人,哪儿舒服哪儿待着,它是“有缝的鸡蛋都要下嘴”那种。
为啥说它又来了?这不是我瞎说,是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5月监测数据显示的。光咱内地重点城市,新冠病毒的阳性检测率比4月份上涨了将近两成。这个数字,虽然看着不吓人,但背后藏着多少没被发现的感染者?这个账你琢磨下可不轻松。
有的人说,“哎呀新冠不都弱化了吗?现在感染也没啥事儿了。”这话听着熟不熟?是不是跟当年“感冒一样,多喝水就好”的说辞一毛一样?但真要是这么简单,医院里哪来那么多因为新冠后遗症来就诊的病人?后遗症这事,别不当回事儿,有的人感染完几个月还心悸、乏力、失眠、脑子像断了线似的没精神。
有个病人,五十出头,农村出来打工,去年冬天感染了一次,以为扛过来了,人也不发烧了。可谁知道接下来三个月,“像没电了一样”,早起干活头晕,晚上躺床上睡不着,走几步就喘。检查下来,血氧偏低,心律不齐,医生说这是“长新冠综合征”,听着怪吓人的,但是真事儿。你说这要搁在村里,不懂的人还以为是干活累的,其实里面藏着大问题。
说白了新冠这个家伙是个“变脸高手”。你刚习惯它这一版,它就换个样子来找你。奥密克戎这类变异株,传播快,症状轻,但隐蔽性强,你根本不知道哪天在哪儿就着了道。现在又有新的亚型变异在全球冒头,不是说要吓唬你,而是想让你知道,病毒从来没走远,只是换了个方式存在。
这波回升,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好几条:
一是天气变暖,人们活动频繁,聚会多了,病毒自然就有了“搭车”的机会。
二是免疫力下降,很多人上次打疫苗已经是大半年前了,抗体早就开始“打瞌睡”。你以为自己有防护,其实病毒早就找了个缺口钻进去了。
三是防护意识减弱,现在走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少,洗手都成了应付,连去医院看病都有人不戴口罩,这不就是给病毒开门迎客嘛。
你可能要问了,这病现在还有啥好怕的?咱们就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让你听明白为啥“轻敌”的代价太大。
先说危害。别看现在不封控了,也不强制戴口罩了,但新冠的隐蔽性和后遗症可没消停。有研究指出,感染新冠后有近三成人可能出现“脑雾”、失眠、焦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持续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这对上班族是折磨,对老年人是打击,对孩子也是潜影响,发展成长都可能慢半拍。
再说说感染后的表现。现在不少人感染后就是咽痛、流涕、低烧,像感冒似的。可你别小看,有的人三五天就好,有的人一拖十几天,反复发作。而且这病毒有个“后劲大”的毛病,走的时候不声不响,留下一堆毛病让你慢慢受。
治疗方面,现在咱国家已经有成熟的应对体系了,轻症居家观察就行,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扛着”不看医生。有基础病的、有老人的、有孕妇的,还是得及时就医,不能拖。那种“忍一忍就过去”的想法,有时候就是出事的根源。
说到这儿不得不再唠唠日常预防的问题。说白了防住新冠的关键就是:勤洗手、戴口罩、通风好、少聚集、有症状早隔离。这些老话说起来像“老太太裹脚布”,又臭又长,可它就是实用。你信不信,能坚持这几条的,一年下来连感冒都少得很。
再扩展说一句,现在不少人感染了也不报备、不隔离,觉得“反正都这样”。这种想法说白了就是“自私”。你不怕,别人怕,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小孩。以前村里有话说得好:“不怕鬼敲门,就怕人心坏。”你不讲卫生,不戴口罩,等于把病毒带回家,那是“亲人最亲,一害一家”。
从医生的角度看,新冠这个病已经从“急性大爆发”变成了“慢性潜伏战”。你不能光看眼前的“没事”,得看长远的“后劲”。人的健康不是靠侥幸,是靠常识和坚持。你天天赌病毒不找你,总有一天会中招。
话说回来,咱们农村老一辈人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懂装懂瞎胡闹。”新冠这事就是你越懂越稳当,越糊涂越容易出事。现在网上一堆“专家说没事”的言论,其实看看来源,多是个人观点,不是官方数据。真正权威的,是国家疾控中心、三甲医院的流调报告、病毒监测分析。
就说这次5月份的回升情况,哪怕只是个小波动,也说明病毒没走远。你不能说“我身边没人感染”就以为全国都没事。病毒传播是有“潜伏期”和“隐性感染”的,你今天看不到,不代表明天不会出事。
写到这儿,有点感慨。咱们中国人吃过疫情的苦,明白什么叫封村、封城、封路的日子。好不容易熬过来,日子又有点盼头了,咱可不能因为一时松懈,前功尽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大的福气。
说到底新冠没完全结束,它只是换了个“打扮”继续活动。你要是真把它当“过去式”,那就等着被“突袭”。防疫不等于恐慌,而是该有的警觉心不能丢。
现在正是春夏交替,感冒、流感和新冠混在一起,更得注意。咱乡下有句老话,“天暖不脱衣,病从口鼻起。”别嫌口罩捂得慌,那是护身符;别嫌洗手麻烦,那是命根子。
咱们这代人经历了疫情,也该学点经验。别把自由当成任性,别把放松当成放弃防护。你今天的谨慎,是明天的平安。咱老百姓过日子图个啥?不就是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这事儿说穿了也简单,不管病毒在不在,咱自己得有点“自觉性”和“长记性”。就像老一辈说的,“吃过亏的事不能再犯,栽过跟头的路不能再走。”新冠还没完全走远,咱得多留个心眼,别让它“回马枪”打得咱措手不及。
参考资料:
1. 国家疾控局《2025年5月全国新冠病毒监测周报》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十版)》
3. 国家卫健委《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第九版)》
4.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病科专家访谈记录
5. 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关于新冠变异株的最新研究通报
来源:小医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