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李铁梅,从结婚到丈夫去世,才4个月,82岁近况如何?

摘要:在京剧那璀璨夺目的艺术星空中,“李铁梅” 这一形象宛如一颗永不陨落的星辰,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辉。而塑造这一经典形象的刘长瑜,更是一位在京剧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传奇人物。如今,岁月的车轮已悄然驶过八十二个春秋,这位昔日家喻户晓的京剧大师,已步入人生的暮年。她的故

在京剧那璀璨夺目的艺术星空中,“李铁梅” 这一形象宛如一颗永不陨落的星辰,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辉。而塑造这一经典形象的刘长瑜,更是一位在京剧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传奇人物。如今,岁月的车轮已悄然驶过八十二个春秋,这位昔日家喻户晓的京剧大师,已步入人生的暮年。她的故事,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个人的奋斗与命运的起伏。

回溯到 1942 年,刘长瑜诞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大家族。她的家庭背景颇为复杂,父亲周大文曾在军阀张作霖麾下任职,还担任过北平市市长,在当地可谓是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然而,刘长瑜的母亲只是父亲的三姨太太,在这个家族中的地位相对低下。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家庭环境里,刘长瑜的童年生活注定充满了各种微妙与无奈。

年幼的刘长瑜在这个大家庭中,或许时常能感受到那种因家庭地位差异而带来的无形压力。她的童年世界里,既有家族大宅的繁华与喧嚣,又有身为庶出子女的那种隐隐约约的不安与拘谨。家中的庭院深深,雕梁画栋间仿佛都诉说着家族的荣耀与兴衰。她在那些宽敞却又略显冷清的房间里玩耍,周围是忙碌的仆人,但她的内心或许始终渴望着更多的关爱与温暖。

抗战胜利后,命运的风云突变,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瞬间打破了这个家庭表面的平静。父亲周大文因历史问题被捕入狱,这一事件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家庭的支柱轰然倒塌,整个家族陷入了混乱与危机之中。母亲在这艰难的抉择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与父亲离婚,带着刘长瑜姐弟三人,如同三只在风雨中飘摇的孤舟,离开了那个曾经充满是非与纷争的家族大宅。

曾经的千金小姐刘长瑜,一夜之间,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从一个养尊处优、衣食无忧的富家千金,沦为了寒门弃女。那时的她,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一切变故背后的复杂原因,但她能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与困苦。母亲独自一人,挑起了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中的生活条件一落千丈,原本精致的食物变成了简单的粗茶淡饭,华丽的衣裳也被朴素的衣物所取代。但也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中,如同黑暗中闪烁的一丝曙光,刘长瑜那隐藏在体内的艺术天赋,开始初现端倪。

时光流转到 1951 年,这一年对于刘长瑜来说,是命运转折的重要节点。年仅 9 岁的她,凭借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成功考入了中国戏曲学校。在那个年代,能够踏入专业戏曲院校的大门,无疑是一件极为了不起的事情,就像是在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当时的戏曲学校,汇聚了众多怀揣着戏曲梦想的学子,竞争异常激烈。而刘长瑜,这个出身复杂的小姑娘,却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她的天赋异禀。

刚进入学校时,刘长瑜就像一只活泼好动、充满野性的小兽,完全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姑娘。她的性格中或许带着几分倔强与不羁,对学校里那些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枯燥的训练课程,有时会表现出些许抵触情绪。老师们看到这个家庭出身复杂的孩子,心中难免会有些偏见与顾虑,对她的态度也不像对待其他学生那样热情。然而,学校的校长却有着一双独具慧眼的伯乐之眼,他仿佛能透过刘长瑜那调皮捣蛋的表象,看到她骨子里潜藏的那股韧劲儿,认定她是一块京剧的好料子。于是,校长不顾众人的反对意见,力排众议,坚决地将刘长瑜留在了学校。

就这样,刘长瑜开启了她长达十年的京剧学习生涯。这十年的学习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汗水,就像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山路,需要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攀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戏曲界的名言,在刘长瑜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学戏的过程,可谓是千辛万苦。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校园,刘长瑜就已经早早地起床,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吊嗓子时,她站在空旷的练功房里,扯着嗓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发声,那声音在寂静的早晨回荡,有时因为过度用力,嗓子会变得沙哑疼痛,但她从不放弃。翻筋斗、踢腿练功更是辛苦,她在练功毯上不停地翻滚、跳跃,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身上也常常会因为摔倒或碰撞而留下淤青。饿了,就简单地吃几口馒头;渴了,喝一口凉水;累了,也只是短暂地休息片刻,便又重新投入训练。摔了,咬咬牙,忍着疼痛继续练习,这些对于她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但刘长瑜心中对京剧的热爱,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从未熄灭。每当她化好妆,穿上精美的戏服,登上那灯光璀璨的舞台时,她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世界。在舞台上,她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她像是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她的眼神灵动而富有神采,每一个眼神的流转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她的身姿轻盈优美,举手投足间尽显京剧的韵味与美感。就这样,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刘长瑜在戏曲学校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众多学子中的佼佼者。她先后师从多位京剧名家,如同一只勤劳的蜜蜂,在各位名师的教导下,贪婪地汲取着京剧艺术的花蜜。她悉心学习花旦、青衣、刀马旦等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表演技巧,将每一个角色的精髓都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学成之后,刘长瑜凭借着扎实的功底,顺利进入了实验京剧团,开启了她的专业演员生涯。那时的她,正值青春年华,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彩。她的每一次演出,都像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很快,她就在京剧界小有名气,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1965 年,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新编历史剧《红灯记》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了京剧界的天空,横空出世。这部剧以李铁梅父女的英雄事迹为主线,深刻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剧本一经推出,就在上海、北京等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同一场强烈的地震,震撼了整个京剧界。谁都未曾料到,就是这样一部戏,将会彻底改变刘长瑜的人生轨迹。

起初,剧组在挑选女主角李铁梅的扮演者时,并没有将目光投向刘长瑜。在一些人的眼中,刘长瑜出身不好,家庭经历坎坷,他们认为这样的背景使得她无法完美地驾驭李铁梅这样一个光辉正面的角色。刘长瑜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或许充满了失落与不甘。她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能够让她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机会。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一次偶然的机会,如同天赐良机,刘长瑜得以临危受命,成为了《红灯记》的主演。

当刘长瑜第一次登台,演绎李铁梅时,台下的观众都被她的表演深深地震撼了。那一刻,她仿佛不再是那个普通的刘长瑜,而是真正的李铁梅附身。她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李铁梅的坚毅与果敢;她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李铁梅的英雄气概。她的眼神中燃烧着对敌人的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那眼神如同两把利剑,能够穿透观众的心灵;她的唱腔高亢激昂,每一个音符都像是战斗的号角,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她的动作干净利落,无论是挥舞着红灯,还是与敌人周旋,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台下的观众们都沉浸在她的表演之中,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李铁梅一同经历着生死考验。

就这样,刘长瑜凭借着对李铁梅这一角色的精彩演绎,成为了《红灯记》的标志性人物,一举成名。1970 年,这部剧目被搬上银幕,刘长瑜再次饰演李铁梅,她的形象通过大银幕传播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万千观众心目中的偶像。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传颂着刘长瑜的大名,她的照片出现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她的表演被人们反复谈论和模仿。她走到哪里,都会被热情的观众簇拥着,人们对她充满了敬仰与喜爱。然而,在这光环之下,刘长瑜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刘长瑜的感情生活,一直像是一团迷雾,笼罩在她的周围,充满了神秘与未知。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她在戏曲学校的同学。他们在校园里一起学习、一起练功,共同的爱好和朝夕相处的时光,让两颗年轻的心逐渐靠近,最终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64 年 5 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甜蜜的婚姻生活。婚礼或许并不奢华,但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与幸福。他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相互许下了一生的承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然而,命运却像是一个残忍的刽子手,无情地斩断了他们的幸福。婚后仅仅 4 个月,丈夫就被查出患有肺癌晚期。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将他们的世界击得粉碎。那时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面对肺癌这样的绝症,人们往往束手无策。刘长瑜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她无法接受刚刚开始的幸福生活就这样被无情地摧毁。她没日没夜地守在丈夫的病床前,眼神中充满了焦虑与绝望。她紧紧握着丈夫的手,仿佛只要她不松开,就能将丈夫从死神的手中拉回来。她为丈夫熬药、做饭,细心地照顾着他的每一个需求。但最终,她还是没能留住丈夫的生命。丈夫的离去,让刘长瑜的世界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她的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悲伤,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但她毕竟还年轻,生活还得继续,她只能强忍着悲痛,重新面对现实。

在刘长瑜一心投入工作,试图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内心痛苦的时候,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个男人 —— 白继云。白继云是刘长瑜的同事,比她大 3 岁。他是剧团里的武生演员,身姿矫健,武艺高强。他第一次见到刘长瑜时,就被她的美丽与才华所吸引,可谓是一见倾心。他开始默默地关注着刘长瑜,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面对这个温文尔雅、对自己关怀备至的男人,饱经情伤的刘长瑜最初还有些将信将疑。她的心中或许还残留着上一段感情失败的阴影,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但白继云并没有放弃,他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一点一点地打动了刘长瑜的心。他会在刘长瑜演出结束后,为她送上一束鲜花,表达自己的赞美与欣赏;他会在刘长瑜遇到困难时,默默地陪伴在她身边,给予她鼓励与支持;他会在刘长瑜心情低落时,讲一些幽默风趣的故事,逗她开心。在白继云的不懈努力下,刘长瑜最终卸下了心中的防备,接受了他的爱情。

1968 年,刘长瑜与白继云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这一次的婚礼,或许依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与幸福。白继云紧紧握着刘长瑜的手,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承诺。婚后,白继云不仅在生活中对刘长瑜呵护备至,他会在清晨为她准备好早餐,在夜晚为她掖好被角;还在事业上给予她巨大的支持。他会和刘长瑜一起探讨角色,为她提供一些独特的表演思路;他会在刘长瑜排练时,默默地在一旁观看,给予她鼓励的眼神。在白继云的鼓励下,刘长瑜的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她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加自信、更加精彩。

五年后的 1973 年,刘长瑜平安诞下一子。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幸福。她看着襁褓中的儿子,眼中满是温柔与慈爱。从此,她不仅是舞台上光彩照人的 “李铁梅”,更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妻子和母亲。她会在工作之余,陪伴儿子玩耍,教他说话、走路;她会在儿子入睡后,静静地看着他的脸庞,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刘长瑜却做出了一个让她后悔不已的错误决定。作为京剧演员,刘长瑜深知这一行的艰辛与不易。她亲身经历过京剧训练的高强度与残酷性,知道长年累月的训练会给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也明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演员需要承受多少的压力与非议。所以,当 6 岁的儿子提出想学京剧时,刘长瑜的第一反应就是坚决拒绝。她看着儿子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虽然有些不忍,但还是狠下心来。她觉得,与其让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不如让他好好念书,将来找一个安稳的工作,过上平静的生活。

但刘长瑜没有意识到,儿子对京剧的热爱,就像一颗深埋在心底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并且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她以为自己是在为儿子好,却在不知不觉间,亲手扼杀了儿子的梦想。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刘长瑜才逐渐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她看到儿子在看到京剧表演时,眼中闪烁着的那种渴望与兴奋;她听到儿子在闲暇时,不自觉地哼唱着京剧的曲调。她终于明白,儿子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对京剧的热爱。然而,此时为时已晚。戏曲是一门需要从小学起的艺术,儿子早已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最终,儿子虽然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但他的心中却始终对京剧念念不忘。他在工作之余,仍然会拉上京胡,独自沉浸在那熟悉的京剧氛围中。每当刘长瑜看到儿子这样,她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深深的愧疚之情。她意识到,梦想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旁人无权随意替他人决定。

尽管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留下了遗憾,但刘长瑜在自己的事业上却达到了令人瞩目的巅峰。她接连出演多部经典剧目,在每一部剧中,她都用自己精湛的演技,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她先后担任国家京剧院的副院长、研究员等重要职务,成为了京剧界德高望重的泰斗级人物。在她的悉心培养下,一批又一批的京剧新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心浇灌着京剧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为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她会亲自指导新秀们的表演,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到一句唱腔,她都耐心地教导,毫不保留。

在她的私生活方面,刘长瑜与白继云的婚姻一直幸福美满。白继云始终如一地体贴入微,他会在刘长瑜忙碌了一天后,为她准备好热气腾腾的洗澡水;会在刘长瑜生病时,焦急地守在她的床边,寸步不离。他们相互陪伴,相互理解,一起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京剧界的一段佳话,被人们传颂着。他们在闲暇时光,会一起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享受着宁静与幸福;会一起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来源:辽沈晚报阜新时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