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5岁的黄立荣在退休前一家铁路修理厂的技术工,退休后,便迷上了麻将。每天上午去菜市场买完菜后,就会拎着茶壶准时出现在小区棋牌室,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饭也顾不上吃,水也喝得少。而且黄立荣还有个不好的习惯,每次一打牌必定会点燃一根香烟。老伴常常会劝他注意身体,但是
65岁的黄立荣在退休前一家铁路修理厂的技术工,退休后,便迷上了麻将。每天上午去菜市场买完菜后,就会拎着茶壶准时出现在小区棋牌室,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饭也顾不上吃,水也喝得少。而且黄立荣还有个不好的习惯,每次一打牌必定会点燃一根香烟。老伴常常会劝他注意身体,但是他却笑着摆摆手:“我这身体硬得很,打几圈麻将能出啥问题?”殊不知,他的身体悄悄亮起了红灯……
2017年5月16日中午,黄立荣打完麻将回来,刚喝了两口汤,嘴角便一阵刺痛。他用舌头舔了舔,感觉那熟悉的口腔痛感又出现了。原来近一个月来,黄立荣的嘴巴总是三天两头就起溃疡,一处好了另一处又冒出来,吃饭说话都带着火辣辣的刺痛感。他想着是不是上火了,就自己买了点去火中成药。可一连吃了半月,症状不见好转,反倒连牙龈也开始肿胀,刷牙时牙龈边缘渗出淡红的血丝。这让黄立荣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了,开始加大了药物的用量,口腔溃疡这才有所缓解。
到了6月19日,黄立荣的口腔溃疡终于完全好了,他迫不及待的拉着老伴来到了小区外新开的火锅店,想要改善一下伙食。一口毛肚,搭上一杯冰啤酒下肚,黄立荣直呼活过来了,但是却没想到,吃完后的当天晚上,黄立荣便开始觉得头有些昏昏沉沉的,他一摸额头,感觉有些烫,一量体温果然已经烧到了37.9度,他赶紧吃下了一片退烧药,裹上被子就准备睡觉了。
却没想到,凌晨三点,黄立荣被腹部传来的一股绞痛给惊醒了,像是有人紧紧攥着他的肉一样。他捂着肚子慢慢蜷缩起来,肛门此时却传来一阵坠胀感。他强撑着不适踉跄着来到了卫生间,拉出的都是稀薄的水样便,夹杂着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拉完后,腹部的疼痛便减轻了不少,但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黄立荣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竟然整整拉了四次,拉得他走路都有些虚浮,整个人脸上都是苍白的。黄立荣的老伴觉得这有些不对劲,连忙拉着他来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医生先后给黄立荣开了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便常规等检查,体温维持在37.6℃,CRP略升高,白细胞略低,腹部CT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于是医生便初步判断为病毒性肠炎,随后给他开了口服补液和退烧处理,并建议黄立荣继续观察,而且一定要清淡饮食,多注意休息。
黄立荣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医生已经开完了药,他便也就没有细想了。回到家后,黄立荣严格按照医生说的执行,不仅每天都会按时吃药,而且在老伴的监督下,再也没有去麻将馆天天坐着了,还会跟着老伴一起去跳跳广场舞。而且最主要是,黄立荣的饮食都变得清淡了不少,再也没有吃过辛辣刺激的食物了。还开始了戒烟戒酒的生活。就这样过了一个月,黄立荣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再也没有出现过腹泻发烧这种情况了。然而就在他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平淡下去的时候,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10月14日晚上吃完饭后,黄立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他发现自己的手臂上冒出几颗红点,像是被蚊子咬了一样,刚开始他没有在意,可短短两天,这些红点迅速在胸前、背后、脖颈上蔓延开来,皮肤泛着暗红,密密麻麻地起着疹块。而且还伴随着一股瘙痒感,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挠,越挠越痒,越痒越红,有的地方甚至抓破渗血。他以为自己是过敏了,赶紧吃了一颗氯雷他定,这些小红疹才停止了蔓延。
就在黄立荣以为小红疹会慢慢消退的时候,更大的噩耗来临了。18号晚上,黄立荣正在洗澡,正在涂沐浴露,突然摸到左侧腋下鼓起了一块硬疙瘩,大小就像一颗小小的黄豆,按上去竟隐隐作痛。他试着伸展手臂,却发现每动一下,左侧的腋窝就抽着痛。然后他接着检查了自己的身体,发现脖子、右边腋下,甚至连大腿窝都有一些硬块,这可把他吓了一大跳,赶紧把身体冲洗干净,连忙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医生详细询问了黄立荣的症状,并仔细的检查了他身体上的硬块,然后询问了他最近是否有性生活,黄立荣笑着说道:“医生,我都65啦,哪里来的性生活,你就别开我玩笑了,我这到底是怎么了啊,不会是得了是什么绝症吧?”医生听到黄立荣的回答后,给他开了血常规、肝肾功能,和传染病四项检查。
结果显示:轻度贫血(Hb 112g/L),肝功能ALT 68U/L,AST 72U/L,轻度升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80 cells/μL(正常值:500–1600 cells/μL),HIV抗体(ELISA法)阳性,确证试验(WB法)亦为阳性;HIV RNA定量检测显示病毒载量为2.3×10⁵ copies/mL。综合所有检查结果,黄立荣被确诊为了艾滋病合并皮肤黏膜机会性感染及广泛淋巴结病变。
听到“艾滋病”这三个字,黄立荣整个人都怔住了。他盯着医生手里的报告,脑袋像是被重锤击中,耳边只剩下一片嗡鸣。半晌,他才颤声问道:“医生,你是不是搞错了?我生活一直很干净啊,我也不乱来,连感冒发烧都少见……怎么可能会得这个病?”说着,他下意识地看向一旁的妻子,而妻子早已满脸苍白,话也说不出来。
医生沉默片刻,望着黄立荣那双充满恐惧与不解的眼睛,心里也不禁泛起疑惑。如果真的如患者所说,他没有性传播史、没有输血史、生活规律、家庭稳定,那他体内的HIV病毒究竟从何而来?要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并不复杂,可也并非毫无例外。带着这个疑问,医生再次详询他的生活习惯、接触方式与可能的暴露路径。
15分钟后,医生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叹息着说道:“哎……真是可惜啊!虽然你没有过不洁的性生活,也没有输过血,但是生活中,你们却忽视了这个行为,虽然毫不起眼,但这就是导致你患上艾滋病的直接原因,它甚至比性行为的危险性更大,更为致命...”
“你们家平时共用剃须刀吗?”医生的声音在诊室里格外清晰。黄立荣一怔,显然没想到医生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他点了点头,“我和儿子一直用同一个电动剃须刀,毕竟也没觉得这东西需要分得那么细吧,又不是牙刷。”医生神色顿时凝重了几分。正是这一个被无数家庭忽略的生活细节,揭开了黄立荣“干净生活”下的盲区——共用剃须刀,也可能成为HIV传播的媒介。
HIV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人们普遍只关注“不洁性行为”和“输血”,却忽略了——在共用剃须刀、刮胡刀、指甲刀、拔牙工具等锋利器具时,若器具上残留血液,且对方刚好处于病毒携带期,那么即使是微小的破损皮肤,也可能构成传染。
黄立荣年初曾得过几次“毛囊炎”,下巴上时不时冒血点,他没太在意。但儿子有时也用这把剃须刀,有些青春痘或刮伤不当,也会出血。两个看似健康的人,在同一把刀具上不断交替使用,一旦其中某一人处于HIV早期携带阶段,便可能在无声中完成“血液级接触”。“医生,剃须刀怎么会……”黄立荣语气仍带着不可置信。医生点点头,“我们很多感染者不是被大风险击中,而是死在‘看似安全’的小疏忽上。”
在传统家庭中,“共用”是一种节省,也是一种亲密的体现。牙刷、刮胡刀、指甲钳、甚至拔罐器都常常在家庭成员之间轮换使用。但医学上讲,任何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的物品,都应做到“一人一器”,否则就会打破生物屏障,引发交叉感染。尤其是HIV这样的病毒,在干燥表面虽然生存能力有限,但如果器具被及时再次使用,或在短时间内重复接触破损皮肤,就具备了传播可能。剃须刀、采耳棒、修脚刀,在高频共用下,风险被无声地叠加。
黄立荣一直以为,艾滋病发作才具传染性,没症状的阶段“应该没那么可怕”。但事实上,HIV感染的窗口期和潜伏期正是传播高峰期。尤其是一些早期感染者自身未察觉,没有任何防范意识,加上体内病毒载量高,无意识的接触行为——如共用器具、共用针头、共用采血针或修脚工具——都可能形成“无声传播链”。如果不进行系统筛查,一些家族或密切共同生活者甚至会在多年后才发现“悄然共染”。
很多人把“洁身自好”视作防病的最后一道防线,却忘了病魔最擅长的,是“钻空子”。艾滋病不只是一个“高危人群”才需警惕的疾病,它也潜伏在每一个“不设防”的细节里——剃须刀也好,修脚刀也罢,只要血液接触存在,就没有“绝对安全”。防病,从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将每一个“看似没事的小事”,当做“要命的大事”。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命运的走向。
内容资料来源:
[1]康秋佳,金艳涛,贾皇超,等.1990—2021年中国艾滋病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J/OL].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杨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治疗管理在减少艾滋病传播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3]张娅玲,张月华,王林,等.云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规范化门诊建设与实践[J].中国艾滋病性病=.
(《17年,四川68岁大爷私生活干净,却感染艾滋,他遗漏了一处关键细节
》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