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川试验站始建于1965年,先后被命名为“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种质资源渭源观测实验站”。试验站累计育成马铃薯品种50个,发表论文140余篇。陇薯系列品种年推广面积分别占甘肃省的近1/2和西北的
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获得者
(一)集体(1个)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代表合影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
会川试验站始建于1965年,先后被命名为“农业部会川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种质资源渭源观测实验站”。试验站累计育成马铃薯品种50个,发表论文140余篇。陇薯系列品种年推广面积分别占甘肃省的近1/2和西北的1/3,其中陇薯7号、10号多次入选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马铃薯高淀粉和抗晚疫病育种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近10年,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甘肃推广超4000万亩,累计助农增收120亿元,成果辐射13个省区。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试验站为甘肃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助力渭源县获“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称号。试验站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甘肃省劳动先锋号”“甘肃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二)个人(9名)
张晓燕
张晓燕女,汉族,41岁,中共党员,嘉峪关长城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她23年如一日奋战在长城文化弘扬第一线,曾为30多万名中外游客讲解长城历史文化。从一份1万多字的讲解词,她挖掘整理出20余万字的讲解素材;为了适应不同特点的游客,她又专门编写了6个版本的讲解词;为了真正读懂、讲好长城的历史,她一头扎进长城文化文献典籍中研究、整理、撰写。
她先后承担省市级课题10余项,出版相关著作4本,30余次培训全市导游员、讲解员。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青年五四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甘肃省服务明星”“甘肃省技术标兵”等40余项荣誉。
鲁清林
鲁清林男,汉族,62岁,民进会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研究员
他40年如一日致力于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小麦抗条锈基因库。首次在国内成功利用国外优异抗条锈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抗条锈丰产小麦新品种,为解决“小麦条锈病源头区持续控制”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基础,较大幅度提高了我省旱地小麦产量水平。他带领团队育成了一批多抗丰产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创全国旱地小麦高产纪录。主持和参与育成46个小麦品种,在甘、宁、陕、青等四省(区)累计推广7000万亩,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综合增效70多亿元。
他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取得4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级证书),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获“民进全国社会服务暨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余项。
鲁毛才让
鲁毛才让女,藏族,53岁,中共党员,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在她的带领下,甘南州特殊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普到专、自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适合州情、校情、学情的特殊教育发展之路。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党建与教学融合,提升学生管理与教学效率,增设多种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她是特教学校孩子们的好“阿妈”,用汗水和爱心浇灌着特殊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在这片爱的乐土中茁壮成长。
她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课题4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等称号。
高鹏
高 鹏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甘肃建投七建公司砌筑工班班组长
他从业27年,以“技术立身”为信念,先后参与60余项重点工程,参建工程2项获得“鲁班奖”、多项获得“飞天奖”。他研发的“填充墙砌筑皮数杆”等5项国家级专利工具,提升施工效率40%,降低损耗18%;“干混抹面砂浆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在全省建筑行业推广应用,实现年省施工成本2000万元。2024年牵头攻关“石膏基特种砂浆”,入选甘肃省绿色建筑名录。2015年起,他利用节假日开办“技能课堂”,10年间培训1800余人次,带出45支乡村施工队。
他的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高鹏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授课2.8万人次,带徒127人,编写的《现代砌筑工艺标准化手册》被行业广泛采用。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30余项荣誉。
张伟
张 伟男,汉族,32岁,中共党员,甘肃省定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安定公路段职工
从部队退伍后,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公路人,以军人本色和工匠精神守护安定公路段199.33公里国省干线。在积石山县6.2级地震抗震救灾、国道312线车辙病害处治、重大节日保通保畅、冬季防滑、水毁修复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他不惧艰险、冲锋在前,用娴熟的机械操作技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用心用情践行着“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行业担当。
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筑路工(压路机项目)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交通运输公路养护技能大比武坑槽修补项目“优秀选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等荣誉。
刘韦评
刘韦评男,汉族,56岁,中共党员,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党支部书记
1997年突遭横祸,年仅25岁的他高位截瘫。28年来,他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创办残疾人服务实体机构,从需要被搀扶的受助者,成为帮助千百人的助人者。他建立“入户走访+励志分享+网络微课”三维服务模式,创建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张掖基地,先后对1100多名残障人士进行网络客服培训,为2000人次残疾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累计为360余名残疾人提供互联网就业岗位,帮助80余名残障人士集中就业,累计辐射带动省内1000余名残障人士就业。基地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被中国残联评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2019年,他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为“CCTV年度慈善人物”;2023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2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杨明河
杨明河男,汉族,43岁,中共党员,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副局长、一级警长
他始终奋战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前沿,先后参与侦破杀人、抢劫、盗窃、诈骗、赌博、倒卖文物等刑事案件数百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0余名。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他先后带队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1个。2023年,他带队破获省厅督办的“3·22”系列网络裸聊敲诈案件103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打掉境内裸聊敲诈洗钱团伙2个,打掉并捣毁境外诈骗窝点1个,抓获境外中国籍犯罪嫌疑人21名,冻结涉案资金300余万元。2024年,他带领“9·20”专案组成功侦破部督案件杨某清等人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查明犯罪嫌疑人11人,破获刑事案件9类15起。
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奖2次,2024年获评甘肃省第七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左新郎男,汉族,50岁,中共党员,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4年,在外打拼的左新郎回到家乡,当起了左咀村的“当家人”。他先后出资、垫资15万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自来水入户率和三相四电通户率均达到100%。他带领村民创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建成区级露天循环蔬菜示范基地,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他深挖左咀村红色资源,建成了全区第一家窑洞村史馆,组织创作村歌,拍摄电影《向阳花又开》等,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示范展示活动,全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他荣获“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甘肃好人”、甘肃省“乡村振兴阅读推广人”等荣誉称号,相关工作事迹被拍摄为全国党员干部教育片《美村三十六法》之《乡贤回归》。
从左至右依次为:高一帆、王武斌、马斌、马文轩
马 斌男,回族,13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七年级20班学生;马文轩(曾用名马东拉) 男,东乡族,16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八年级19班学生;王武斌男,汉族,15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九年级11班学生;高一帆男,回族,13岁,临夏州临夏市第三中学七年级12班学生
2024年12月19日13:40左右,马斌、马文轩、王武斌、高一帆4名学生乘坐14路公交车行至临夏市滨河路龙王庙站附近,突然发现驾驶员出现呼吸急促、昏迷情况。马文轩钻进驾驶舱用手猛按刹车,并将司机的脚从油门上抽离,打开双闪拉上手刹。马斌和高一帆帮忙控制方向盘,王武斌抓住司机肩膀拍打并呼叫,车辆缓缓停在安全区域。4名学生齐心协力将司机抬到车厢,并通过在学校学习的急救知识对司机进行心肺复苏。直到120救援车辆赶来,同车18位乘客均安然无恙。
4名学生见义勇为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们入选中央政法委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被省红十字会授予“小小急救侠”荣誉称号。
来源:观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