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的档案行业报,聚焦增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20:14 2

摘要:5月12日,《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向上向新向未来 书写时代新篇章——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深度报道增城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经验。

5月12日,《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向上向新向未来 书写时代新篇章——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深度报道增城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经验

《中国档案报》是国家档案局主管的党报、机关报,是世界唯一的档案行业报,是全国档案宣传工作重要的舆论阵地。此次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大篇幅宣传报道增城档案工作,不仅是对我区档案工作的高度肯定,更为我区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去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档案部门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相结合,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键抓手,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两项殊荣为新起点,聚焦新时代使命任务,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全区档案工作创特色走在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向上而攀:

在服务发展中书写改革答卷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规划建设了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着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增城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内湾”,是大湾区东翼核心节点,被纳入引领区实施范围,与同步推进的广州东部中心建设,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对此,区档案部门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找准发展方位,展现使命担当,助力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擎旗奋进服务中心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档案工作的主题主线。增城区将档案工作与推进全区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紧跟引领区、广州东部中心、“百千万工程”等建设工作,及时提供档案信息和资政参考,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推动档案工作与全区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协同联动。依托自身高水平数字档案馆系统,建成4家省级数字档案室,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创新开展“档案业务督导月”活动、“兰台争霸战”业务技能竞赛等,以提振业务能力水平为抓手,打好“督导”和“培训”组合拳,促进全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组织业务骨干赴贵州省黔西市指导粤黔工作队黔西小组开展档案收集工作,通过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记录留存镌刻发展印记

实施“增城记忆工程”,做好重大活动和重特大事件档案的接收、征集保管及政务拍摄工作,围绕“城”长印记,先后布设增城工业展、增城交通专题展、印象增城、航拍增城等系列展览,制作《镜头增城》系列纪实图册。开展“口述历史”档案采集活动,累计录制口述档案视频10多期。及时跟踪指导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工程档案工作,提前介入档案前期收集整理,强化档案质量源头把控,全面完成“两类档案”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双套制”接收工作。做好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累计参与完成167个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审核验收。

惠民暖企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一站式”查档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实现电子公文归档、在线移交和接收,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见效。成为全市首个接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的区级档案馆,累计与省内外12个区级以上档案馆签订民生档案跨地区查询利用协议,打通“地域壁垒”,建立馆际共享、区域共享和跨省查档的便民查档服务体系。修订开放档案实施细则,运用数字档案馆系统辅助鉴定功能,破解开放鉴定工作的瓶颈问题。搭建“企呼我应,增心服务”平台,实现城建档案属地化管理,为企业办事提速增效,主动向各类企业提供档案前端指导和服务保障,提升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档案支撑。

向新而进:

在为国守史中延展时代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区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使命担当,拓宽自身职能,着力构建功能完善、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档案管理体系,夯实档案事业发展基础,满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需求。

实现“大档案”的管理格局

由档案馆、党史馆、博物馆、方志馆、规划馆组成的增城城市馆综合体“五馆合一”,活动场地宽敞、设施设备齐全,共享共用的资源平台为档案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城建档案管理职能划入后,在争取到新档案专用库房4000平方米的同时,计划建设超2万平方米的城建档案专用库房,建成后馆库面积将达5万多平方米,逐步发展成职能全、资源多、平台大的区级档案馆,实现综合性档案、不动产登记档案、城建档案“三档合一”大管理格局。

构建“覆盖广”的资源体系

科学编制接收计划,制发档案馆接收标准、收集范围实施细则,将全区婚姻、劳动仲裁、殡葬、土地确权等民生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建立起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实现馆藏资源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复合型转变。截至目前,馆藏量80余万卷,数字化率达92.52%,民生档案占比74%,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打造“品牌式”的专题档案

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中心工作等重点领域档案及“四史”档案列入进馆范围,切实开展重点行业及地区特色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修订征集工作办法,从“坐等上门”转向“主动出击”,强化红色档案征集,通过部门协同联动、深入社会调查、重要线索登门拜访、举办“重温光荣岁月,追寻红色记忆”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集奖状、纪念勋章、老照片等,建立了3个红色档案实物专题展区,建成红色档案、“四史”教育、“两类档案”专题数据库。深入系统做好全区重要荣誉、传统产业和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档案征集接收、规范管理、利用展示等,推动建立“誉见增城”“图说教育”“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等特色专题档案。

向远而行:

在文化传承中擘画未来愿景

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时代的见证。区档案部门通过创新与实践,将档案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彰显档案在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

以档为基充实文化智库

定期编制《增档信息》月刊、《增城档案》年刊以及增城档案月度视频。整合各方资源,强化编辑力量,编撰《增城,历史上的今天》《军旅流年飘歌》等红色书籍。采取自创自拍自制方式制作专题短视频,多维度展示档案工作,其中,《与档案携手 与时代同行》微视频在国家档案局官网展播。编辑“问档增城”手册,推出“用档增城”利用案例集,打造“增城档案百科全书”,将“档案库”变为“思想库”。

以档为源打造文化阵地

利用城市馆“五馆合一”资源平台优势,提升文化服务效能,用档案讲好增城故事、传播增城声音。先后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增城历史人物选录”等专题展览10余场,成为区内党团活动的主阵地,为党建、团建活动提供了生动素材和文化滋养。深化“6·9”国际档案日宣传,组织开展开放日活动,让群众近距离体验档案保管、整理和开发利用全过程,吸引社会各界踊跃参与,让档案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以档为媒展现文化价值

依托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平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作用,与当地院校开展馆校共建活动18场(次)。增城城市馆被纳入全域旅游路线,以“档案+文旅”的双向融合,将文旅活动的“流量”转化为档案宣传领域的“增量”,以档为媒推动粤港澳人文交流与合作。去年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开馆7年来累计接待参观近50万人次。随着“出圈效应”不断扩大,增城档案工作吸引了众多同行和社会的关注,60多家省内外单位前来学习交流。

下一步,区档案部门将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深化数字赋能、弘扬档案文化、强化自身建设,打造档案资源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结构更优化的综合型档案馆,打造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利用便捷化的智慧型档案馆,打造制度规范、文化浓厚、团队高效的现代化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重要作用,为书写增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档案力量。

来源:广州增城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