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首次发现全新微生物!同属菌种在生物肥料生产、生物修复等领域潜力巨大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21:08 2

摘要: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宣布,中国科研团队在空间站内首次发现并鉴定出一种全新的微生物物种 ——“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发现的新物种,拓展了人类对太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边界。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宣布,中国科研团队在空间站内首次发现并鉴定出一种全新的微生物物种 ——“天宫尼尔菌”(Niallia tiangongensis)。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发现的新物种,拓展了人类对太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边界。

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题为“Niallia tiangongensis sp. nov., isolated from the China Space Station”。

天宫尼尔菌在空间站环境中展现出独特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其空间环境适应机制有望助力定向微生物控制策略设计,为航天、农业、工业和医疗等领域提供精准的干预思路;在空间微生物资源利用方面,其对一些有机物的利用能力,将为这些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此次微生物新物种的发现始于 2023 年 5 月的“居留舱微生物监测任务”(CHAMP)。作为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营的重要科学目标之一,该任务旨在通过多批次、全舱段的微生物监测,解析太空环境中生命的动态变化与适应机制。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执行了关键的在轨采样任务:他们使用无菌采样擦巾,对空间站舱内表面 23 个关键区域进行细致擦拭,将采集到的样本密封于低温储存装置,历经太空微重力环境的考验后,随返回舱安全抵达地球。地面实验室的科研团队随即展开多手段对样本进行了检测。

研究发现,天宫尼尔菌隶属细胞杆菌科尼尔属,为革兰氏阳性的产芽孢细菌。与其近缘物种环状尼尔菌相比,该菌在基因组结构、特征蛋白表达和代谢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基因组分析显示两者的相似度仅为 83.3%,远低于物种界定标准(95%),证实了它的确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天宫尼尔菌展现出了卓越的太空环境适应能力,它在微重力、强辐射、密闭寡营养的太空环境中演化出了一套独特的生存策略。

独特的代谢学特性。研究人员发现,天宫尼尔菌具备水解明胶的能力,能在营养匮乏的太空环境中将明胶分解为氨基酸和多肽,作为碳源与氮源维持生存。这种代谢灵活性使其在空间站的寡营养条件下占据生存优势。生理特性方面,它可以很好地适应极端环境——能在 15-45℃ 宽温域、pH 6-8 及最高 8% 盐浓度环境中生长,尤其适应空间站内周期性温变和密闭环境,芽孢的动态休眠机制更使其能在极端条件下长期存活,等待环境改善后复苏。

抗辐射、抗氧化应激特性。天宫尼尔菌含有两个关键的保守特征插入序列(CSIs),分别位于 GAF 结构域蛋白和 DNA 连接酶 D 蛋白中,这些特征性序列是尼尔菌属的特有标记。但令人惊奇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蛋白质 BshB1 和 SplA 的结构和功能差异,这可能增强生物膜形成、氧化应激反应和辐射损伤修复,从而有助于其在太空环境中生存。

图 | 天宫尼尔菌 BshB1 和 SplA 蛋白现了显著变异,可能与其太空环境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其中,BshB1 蛋白的 N 端存在 19 个氨基酸差异,导致其三维结构与近缘物种相比,核心 β-折叠区域更紧凑,推测增强了对氧化应激的响应能力。这种酶通过调控杆菌硫醇(BSH)的合成,可高效清除太空辐射产生的自由基,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实验显示,其太空辐射条件下的存活率比近缘物种高 300%;SplA 蛋白含有多个极性氨基酸变异,优化了蛋白间相互作用界面,使其能更精准地识别并修复紫外线诱导的 DNA 损伤,修复效率达到地球同类菌株的 2.5 倍

天宫尼尔菌的存在证实,即使在人类构建的封闭太空环境中,微生物也能通过基因组变异与代谢调整实现快速适应,这为地外生命探测提供了关键参考。

尼尔属成员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食品及人类排泄物等环境。目前该属包含 5 个有效发表物种:Niallia circulans、N.endozanthoxylica、N.nealsonii、N.oryzisoli 及 N.taxi。其模式物种 N.circulans 以商业化生产 β-葡聚糖酶著称,已有多项研究揭示了该属在木质纤维素水解、生物肥料生产及生物修复等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N.nealsonii 首株分离自 NASA 航天器装配设施,或为天宫尼尔菌的应用带来启发。

随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以 CHAMP 计划为代表的长期监测项目将持续展开,天宫尼尔菌的发现仅是冰山一角,相信随着更多太空微生物的发现,人类对生命极限和太空生存的理解将继续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https://www.microbiologyresearch.org/content/journal/ijsem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合成生物学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辉SciPh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