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启幕。书香吉林阅读季主题系列活动——“松花石秀·书遇非遗”主题活动在文产非遗展馆“松花神韵”展区同步启动,至5月19日结束。
一石一世界,巧手刻千年。刀笔间揽尽自然之美,篆刻一方“山水石砚”……
5月15日,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启幕。书香吉林阅读季主题系列活动——“松花石秀·书遇非遗”主题活动在文产非遗展馆“松花神韵”展区同步启动,至5月19日结束。
活动以“非遗技艺遇上书香文化”为核心,设置松花石藏品展览、非遗技艺现场体验等环节,旨在将松花石雕刻技艺与书香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一场兼具文化底蕴与书博创意的非遗盛宴,挖掘非遗技艺的当代生命力,丰富和创造松花石文化表达的新范式。
非遗技艺“活态”展示:宫廷御用“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刀一刻”传承松花石工匠精神。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花石砚雕刻技艺成为本次活动焦点。千件精品松花石砚作品亮相展厅,从清雅古朴的传统文房砚到融入现代美学的创新设计,展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突破。
匠心之美与阅读文化实现场景交互。在“松花神韵”展区,彭祖述艺术馆展品惊艳亮相,观众可以看到彭祖述大师亲手雕刻的《论语微刻》砚台等作品,以及独具匠心的松花玉石文创产品。同时,展区还展有大型松花玉石雕刻、精美的大型松花砚等作品,为大众奉上一场非遗技艺“活态”展示的视觉饕餮。
此外,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通化大安松花石产业园负责人张新,带来了300余件松花玉石作品,复制的宫廷宴、手工雕刻的昆虫作品,生动展现了通化的松花石神韵;通化市工艺美术大师鞠展鹏,纯手工复刻89块清代松花石御砚,完整保留宫廷制砚的工艺精髓与艺术格调;白山市江源区带来1000余件精美作品,涵盖松花石奇石、文创产品、松花砚、文房四宝、茶具产品以及非遗大师作品等多个品类。
现场,文房瑰宝成为备受关注的热捧作品。其中,皇家文房瑰宝松花御砚展台前游客如织,大家围在展前上下打量着流淌千年的文脉。
皇家文房瑰宝松花御砚作为清代宫廷御用砚台,融合了满族文化底蕴与汉地雕刻技艺,砚台形制端庄,雕工精湛,常饰以龙纹、松鹤等吉祥纹样,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乾隆年间更被列为“国砚”,成为帝王朱批、御赐的案头珍品。
松花御砚以微型砚雕工艺还原清代宫廷砚经典造型,精选天然松花玉石制作,发墨细腻,富含天然生命元素“锶”,文玩爱好者可随身盘玩体验“人石互养”的健康雅趣。
从千年宫廷到寻常百姓家,松花石在“墨香石语”中焕发了“新生”……
从“小众珍藏”到“大众共鸣”:“松花石之美”跨界助力文化传承
触摸的是古色、古香、古韵,传递的是文艺、文化、文脉。
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书博会的万象融汇让“松花神韵”多维度衍生,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大众共鸣”。
在展区集章处,观众排起长龙,非遗题材的文创产品热度可见一斑。
张家宁对记者说:“免费盖章活动很受欢迎,彭祖述老先生专门为活动设计了相关主题的特色松花石印章,这些产品都是彭老先生的书法篆刻转化制作而成,工艺漂亮精美。”
更吸引人的是,彭祖述艺术馆首次推出松花石书法篆刻T恤快闪互动体验,夏日来临,把千年篆刻文化“穿”在身上!
市民李女士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不仅了解了松花石雕刻的非遗样貌,还亲手拓印了印章T恤,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课本更加生动。”
石+文+旅+研……催发出“松花石+”的一条全产业链。这些展品“链”出了生活化共振,“链”出了文化间共鸣,也“链”出了松花石的崭新传奇。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松花石影雕传承人王强说:“过去,松花石雕刻被视为收藏家的‘小众爱好’,如今通过跨界破圈,这项技艺来到大众视野,已然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同时又附有生活化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吉网小记者”书博之旅:敲开非遗之门的生动一课
本届书博会开幕以来,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等组成的筑梦吉网小记者团,分批次走进“松花神韵”展区,通过“看、听、试、问”四部曲,深度体验松花石雕刻这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非遗技艺。
来到展区,一件件松花石雕刻瑰宝让小记者们打开了非遗知识的大门。
于眼前,这里呈现着一眼千年的文化积淀。
在耳边,聆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细数珍品,讲述匠人与“顽石”的故事。
“您雕刻一件作品要多久?”
“过程中最难的环节是什么?”
活动中,小记者们踊跃提问。现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坦言,完成一件精品常需数月甚至数年。“石头会‘说话’,我们也要读懂它的纹理和性格。”
在白山市非遗展位,小记者们围观非遗手艺人演示“左手搓、右手捻”的人参香制作工艺并亲手体验,尽管动作生疏,但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俨然“小小匠人”。
这场沉浸式研学活动拓展了青少年的文化视野,也为非遗传承播下了“种子”。可以相信,“工匠精神”“文化自信”也将烙印在少年心中。
寄语未来:让非遗与书博共筑文化生态空间
知与见,赋予松花石文化多面的表达。如何精研与发展,他们一语见地——
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厂长宋文采毕生从事艺术创作,他希望松花石经过艺术的加工重塑生命力,“松花石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过去单一的绿色石料到现在艺术家们不断试色、创新,才有了如今松花石工艺品百花齐放的局面。”
吉林省彭祖述艺术馆馆长张家宁希望松花石可以真正走到大众身边,她说:“其实,除了做摆件之外,实际上希望将松花石的文创更多地运用到生活中,提升大众文化生活的品质。通过书博会,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受众群体的品位,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松花石更加多样的艺术表达和活用载体,让这一文化得到生生不息的传承。”
从文化产业角度出发,白山市江源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曹丽表示:“作为松花石主产地,白山市江源区近年来规划建设了松花石创意产业园区项目,深度开发松花石文创产业特色。本次书博会更带来了百余件展品,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持续拓展‘非遗走进公共文化空间’的更多尝试。”
“松花石不仅是吉林的文化符号,更是可触摸的历史记忆。”白山市江源长白山松花石博物馆馆长刘丹说,松花石是吉林的宝藏,她期待游客们在书博会上赏松花石、雕松花石、懂松花石。
石韵千年,篆刻匠心;御砚新生,墨浸情怀。当古老的刻刀邂逅书香,松花石雕刻非遗技艺正绽放新的光彩。
穿越文化的时空,让我们一起——读懂松花石,也读懂文韵吉林。
初审: 赵鹏 复审: 赵新 终审: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