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眉县渭北东片特刊 || 游击队长赵振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22:55 2

摘要:挖掘眉县当地革命红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赵振华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眉县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有助力于“五个”眉县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题记:

挖掘眉县当地革命红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使赵振华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眉县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有助力于“五个”眉县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赵振华解放西北”纪念章

眉县渭北东片游击队长赵振华,在扶眉战役中带领游击队员截获国民党送往前线的物资,转交给解放军,支援前线。1950年,他获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西北”纪念章。

1949年7月12日眉县解放,眉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支前委员会,组织支前队伍1600人,战马驮骡60匹,担架800副,民工、驭手60人,组成县支前大队,奔赴前线。

在这场支前大军中,眉县地下共产党员、渭北东片

游击队长、常兴镇上塬村村民赵振华就是其中一员。他出身贫寒,12岁就随父亲给人当佃户,拉长工;即便如此,也不够养活家人。他的父亲尝到没文化的痛苦,拿出家里所有积蓄,送他去学堂读书。1945年,19岁的赵振华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立眉县农业职业学校。

在校期间,接受了地下党组织教育,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毕业后,组织派赵振华负责渭北支部东片区域开展地下工作,发展党、团组织。为了开展工作,他家从上塬村迁入距常兴火车站西侧的一华里处,成为独家独户,眉县地下交通站就设在他家。除了日常联系工作外,成了给延安输送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的据点。

有一次,赵振华接到上级通知,国民党送往前线的粮食滞留在常兴火车站,必须想方设法转交给解放军。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于是,他一方面安排游击队员炸毁陇海铁路尧上村前的涵洞,并割断铁路沿途的电话线;另一方面组织人员抢夺、守护这批物资。最终,他将20万斤大米、面粉转交给了第一野战军,支援前线。

除此之外,赵振华组织游击队支前,给解放军前沿阵地送弹药,抬伤员。战役结束后,他便组织游击队员清扫战场,捡拾敌人遗弃的武器。在汶家滩清扫战场时,发现一座庙里藏有国民党军队,他带领游击队员一举将其歼灭。在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捡拾到的武器,通过党组织一律上交部队。

“解放西北”纪念章,象征着赵振华在那段白色恐怖的艰难的岁月里,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以后的岁月里,赵振华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榜样。赵振华的事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在平凡中彰显了伟大。他以自己的方式,在革命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赵振华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摘自《扶眉战役》第四卷

作者简介:

作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