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庐山,这座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畔的千古名山,以其险峻奇秀的自然景观和厚重深邃的人文底蕴,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地理坐标。地处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北濒长江,东临鄱阳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便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对于庐山的自然风貌、历史积淀、文化影
聞鍾記郵(5305)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这座耸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畔的千古名山,以其险峻奇秀的自然景观和厚重深邃的人文底蕴,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地理坐标。地处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北濒长江,东临鄱阳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便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对于庐山的自然风貌、历史积淀、文化影响以及这座山的传奇来自一套《庐山风景》邮票,虽然邮票的票幅不是很大,丝毫不影响这套邮票展示的庐山风景。今年的4月16日,嘉善黄斌先生游走庐山,从庐山正街邮局寄给我一枚明信片,三山五岳之外的名山再一次进入我的视线。
对于很多还没有机会登临庐山的人而言,对于庐山的印象还来自古往今来的大文豪、大文学家、大诗人的作品,就像《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还有《庐山烟雨浙江潮》等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水是庐山的灵魂。太白诗仙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香炉峰瀑布,至今仍是庐山最具标志性的景观之一。东坡居士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图像化的方式,刻画出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的不同模样。
除瀑布外,庐山还拥有众多溪流、湖泊和潭水,如三叠泉、黄龙潭、芦林湖等,水景与山色相得益彰。独特的山地气候使庐山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夏季凉爽宜人,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色各异。丰富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让庐山享有"天然植物园"和"野生动物王国"的美称。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地。
庐山的人文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相传周武王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故庐山古称"匡庐"或"匡山"。自东晋以来,庐山逐渐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宗教文化名山。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创建东林寺,开创了佛教净土宗;道士陆修静在此整理道教经典,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使其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影响中国教育七百余年。这种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使庐山成为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生动体现。
历代文人墨客在庐山留下无数传世佳作。除李白、苏轼外,陶渊明、白居易、王安石等大家都曾在此吟诗作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被贬江州(今九江)司马时,在庐山北麓修建草堂,写下《庐山草堂记》,表达了对庐山山水的深切眷恋。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庐山的文化内涵,也使庐山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重要象征。庐山有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竞秀,云雾缭绕,构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壮丽画卷。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电影《庐山恋》成为那个时期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之作。这部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的爱情电影,不仅展现了庐山的秀丽风光,更通过一段爱情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影片在庐山电影院常年放映,创造了"放映时间最长、放映场次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庐山文化旅游的独特名片。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捕捉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影片中展现的庐山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宣传庐山的重要载体。时至今日,这部电影仍然是许多游客了解庐山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作为集邮者,每到一地,总会留意一下邮局。就像明信片上的庐山正街邮局,位于庐山牯岭镇合面街上的一幢民国老建筑的一层,不仅承担着常规邮政业务,还为集邮爱好者提供珍贵的庐山主题邮品。庐山邮戳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纪念价值,成为集邮者争相收藏的对象,为庐山文化传播开辟了另一条途径。这座邮局见证了庐山近代以来的发展变迁,其建筑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挑战。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保持生态平衡,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历史文脉,是庐山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论坛、摄影展览等活动,拓展庐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庐山邮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为这座名山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展望未来,庐山应继续发挥其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优势,深化文化内涵挖掘,创新旅游产品设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从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庐山恋》中的爱情故事,从古代书院到现代邮戳,庐山的多维文化图景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
来源:闻锺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