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叫小月的学员,她尝试过很多网络流行的方式。比如每天只吃水煮菜,结果三天后看见绿叶菜就难受;尝试过晚餐完全不吃主食,结果半夜饿得睡不着。
大家好,我是营养师麒麒,欢迎来到我的分享。
前段时间遇到一位叫小月的学员,她尝试过很多网络流行的方式。比如每天只吃水煮菜,结果三天后看见绿叶菜就难受;尝试过晚餐完全不吃主食,结果半夜饿得睡不着。
后来调整饮食结构,用糙米代替白米饭,用蒸南瓜替代薯片当零食,现在她告诉我:"原来吃饱了也能慢慢看到变化。"
其实很多刚开始尝试调整体重的朋友,都会陷入"要么饿肚子,要么狂运动"的思维定式。但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找到适合它的运作规律。
下面这五个技巧,或许能给你新的启发。
先吃菜再吃肉,顺序对了吃得饱
用筷子先夹两筷子清炒时蔬,再吃手掌大小的蒸鱼或鸡胸肉,最后再配半碗杂粮饭。
这种吃法能让膳食纤维先下肚,优质蛋白帮助延长饱腹感,最后的主食既满足口感又不会过量。蔬菜建议选择深绿色叶菜和橙黄色瓜类,比如菠菜、西蓝花和胡萝卜,这些食物体积大但热量密度低。
蛋白质要够量,身体才能有力量
每天早餐加个水煮蛋,下午茶换成无糖酸奶配核桃仁。
蛋白质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还能减少两餐之间的馋嘴冲动。选择带骨头的肉类(比如鸡翅根)或者需要咀嚼的豆制品(比如卤豆干),通过延长进食时间让身体及时接收饱腹信号。
动起来要聪明,碎片时间也能用
不必刻意追求健身房打卡,等电梯时做踮脚练习,看电视时靠墙静蹲,午休后做五分钟开合跳。
重点在于每天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比如早晨起床后先做三组伸展动作唤醒身体,晚上刷牙时单腿站立锻炼平衡力。每周选两天增加半小时快走或跳舞,让身体适应不同强度的活动节奏。
喝水不是任务,选对时间更重要
晨起先喝200毫升温水,餐前半小时喝半杯水,运动后小口补充水分。
注意避免一次性猛灌喝大量液体,也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随身带个400毫升的保温杯,上午下午各接两次水,既能保证饮水量,也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记录不必复杂,手机相机帮大忙
每天给餐盘拍张照片,晚上花两分钟整理照片。重点观察蔬菜种类是否超过三种,蛋白质来源是否包含鱼肉蛋奶豆,主食是否粗细搭配。
不必精确计算克数,只要保证每餐有拳头大的蔬菜、掌心大的蛋白质和半拳头的碳水,就能形成稳定的饮食节奏。
这些年接触过很多想要调整体重的朋友,发现最容易被忽略的其实是"允许自己慢慢来"。有人因为三天没变化就焦虑,有人因为偶尔多吃半碗饭就自责。
其实就像春天播种的秧苗,每天细微的积累,终会在某个清晨让你看见破土而出的新芽。
当你开始享受规律饮食带来的清爽感,当运动成为舒展身心的日常,那些数字的变化反而会成为意外的礼物。这条路或许没有立竿见影的捷径,但每一步都算数。
来源:减脂营养师麒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