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连云港人注意了!连云港市强化电动四轮车全链条治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19:18 2

摘要:近年来,连云港市围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持续深化治理,其中电动四轮车因使用场景复杂、安全隐患突出成为重点监管对象。2025年5月以来,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多部门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源头管控+动态执法”双轨并行模式,对电动四轮车的生产、销售、使用全链条实施规范化管理

连云港市开展电动四轮车全链条整治行动 严查注册、驾照及安全标准 - 连云港新闻网

近年来,连云港市围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持续深化治理,其中电动四轮车因使用场景复杂、安全隐患突出成为重点监管对象。2025年5月以来,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多部门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源头管控+动态执法”双轨并行模式,对电动四轮车的生产、销售、使用全链条实施规范化管理,力图从根源上化解道路风险。

一、政策核心:分类管理与身份认证体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江苏省相关法规,电动四轮车被明确归类为“机动车”范畴,这意味着其管理标准全面向传统燃油汽车看齐。所有在连云港市行驶的电动四轮车需完成**“一车一证”**注册登记,登记信息包括车辆出厂合格证、车架号、电机编码等核心参数,类似为车辆办理“电子身份证”。未悬挂号牌的车辆将被视为“黑户”,面临暂扣或强制报废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市民误将电动四轮车与“老年代步车”概念混淆。此次整治特别强调,市场上流通的未纳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的车型,一律不得上道路行驶,此举如同为车辆安全性能设置“过滤网”,从源头拦截不合规产品流入市场。

二、驾驶资格:持证上岗与能力评估

驾驶电动四轮车需持有D类驾驶证,这一要求打破了以往“无需培训即可上路”的认知误区。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区主要路口增设人脸识别系统,可实时比对驾驶证信息与驾驶人身份,形成“电子围栏”式监管。对于无证驾驶行为,处罚标准与驾驶汽车一致:首次查处将面临2000元罚款及15日以下拘留,累计三次违规者纳入征信系统黑名单。

针对老年群体考证难题,市车管所推出“适老化”服务通道,理论考试采用语音播报题型,实操训练配备模拟驾驶舱,通过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这种“温度执法”既坚持原则,又兼顾特殊群体需求。

三、安全标准:从电池到刹车的全维度检测

车辆安全审查聚焦三大核心领域:

动力系统:电池组必须通过IP67级防水防尘测试,电芯需具备热失控阻断功能,相当于为电池安装“灭火开关”。

制动性能:满载状态下制动距离不得超过20米,较国家标准缩短30%,这要求刹车系统如同“猎豹急停”般灵敏可靠。

结构强度:车架需承受3倍自重冲击力测试,确保碰撞时乘员舱形变率低于5%,构建起“钢铁堡垒”级防护。

检测站引入AI诊断平台,可在10分钟内生成128项参数报告,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8倍。通过检测的车辆将获发带有防伪芯片的电子合格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检测全过程影像数据。

四、执法创新:智慧监管与信用联动

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0个重点路段已部署“鹰眼”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毫米波雷达与视频融合技术,可自动识别未年检、非法改装车辆,准确率达99.7%。查获的违规车辆除依法处罚外,其违法记录将同步推送至银行、保险机构,直接影响车主贷款额度与保费系数。

针对非法改装乱象,监管部门建立“特征数据库”,收录常见改装手法数据模型。例如私自加装电池仓的行为,系统可通过车身重量分布异常自动预警,精准度达到毫克级。这种“科技+制度”的双重约束,形成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闭环。

五、市民应对指南:三步走策略

自查整改窗口期:6月30日前完成车辆检测与证件补办可免予处罚,逾期未办理者将按新规顶格处理。

合法置换通道:参照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经验,合规电动四轮车可享受最高1000元置换补贴,具体申领流程可通过“连云港发布”APP实时查询。

权益保障机制:购买新车时需确认销售企业是否具备“三证一码”(营业执照、产品公告目录备案证、检测报告、防伪溯源码),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在这场交通治理攻坚战中,连云港市正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从生产端的技术标准升级,到使用端的智能监管覆盖,再到淘汰置换的政策引导,形成环环相扣的治理链条。对于市民而言,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主动配合管理要求,既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也是参与城市文明共建的具体实践。

来源:老败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