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想主义叙事崩塌的本质加密货币的"去政治化"愿景建立在技术乌托邦的脆弱假设上——即代码可替代制度、算法能消解人性。中本聪的匿名性恰恰暴露了这种悖论:当创始人隐身时,权力真空必然被现实世界的政治经济力量填补。美国财政部2023年数据显示,78%的稳定币交易已纳
加密货币曾梦想超越政治。但如今,该行业与美国政府发展出了肮脏的关系,并成为了自私自利的代名词。
1. 理想主义叙事崩塌的本质
加密货币的"去政治化"愿景建立在技术乌托邦的脆弱假设上——即代码可替代制度、算法能消解人性。中本聪的匿名性恰恰暴露了这种悖论:当创始人隐身时,权力真空必然被现实世界的政治经济力量填补。美国财政部2023年数据显示,78%的稳定币交易已纳入银行监管体系,证明区块链并非法外之地。
2. "肮脏关系"背后的结构性驱动
资本求生本能:Coinbase每年投入2400万美元游说资金,本质是金融资本与传统政制的媾和。监管套利空间:SEC通过"豪威测试"选择性执法,催生价值170亿美元的合规咨询产业。地缘武器化:Tornado Cash制裁案揭示,混币器已成美俄数字冷战的前沿战场。3. 自私自利指控的认知陷阱
将行业污名化为整体堕落,忽视了链上治理的实验价值:
5. 超越道德批判的观察维度
用"肮脏/自私"二元框架评判加密行业,犹如用马车交通法评价自动驾驶。当Uniswap日均交易量突破18亿美元,其展现的已不是技术属性,而是新自由主义金融化在数字时代的终极形态——这恰恰说明加密货币从未真正"超越"政治,而是成为了更精妙的政治经济学载体。
结语:
加密货币的困境折射出所有颠覆性技术的命运:既要解构旧体系,又不得不借用旧体系的养分存活。与其批判其理想主义褪色,不如正视技术革命必经的制度化进程——正如电力革命催生出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区块链也终将在与政治权力的碰撞中,演化出属于自己的监管伦理与权力制衡体系。
来源:赵闻天下c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