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纺织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升级,传统制造模式在这股浪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风云变幻的行业局势下,身为“企二代”的蔡振雄,以“快反”为矛,以“数智”为盾,带领企业在行业下行的压力下,开辟出一条逆势增长
走进佛山市嘉谦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谦纺织”)落于顺德区杏坛镇的工厂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协调运转,“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着生产。
嘉谦纺织制衣自动化生产线。
作为嘉谦纺织的总经理,蔡振雄最近正忙着投入新设备的采购,工厂全新的数字化车间计划在今年7月启用。
当前,纺织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升级,传统制造模式在这股浪潮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风云变幻的行业局势下,身为“企二代”的蔡振雄,以“快反”为矛,以“数智”为盾,带领企业在行业下行的压力下,开辟出一条逆势增长的新路径。
效率革命:重塑生产底层逻辑
2015年,年仅22岁的蔡振雄从国际金融专业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族企业。彼时纺织行业仍依赖传统管理模式:订单流转靠人工对接,生产数据分散难追踪,物流效率低下。直播电商初露锋芒,消费端“小单快反”需求倒逼供应链提速。
“嘉谦的业务以工贸为主,可以理解成一个B端的淘宝商城,客户留给我们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但品质要求却越来越高,我需要能够信息快速建档、交易,还有便捷响应的物流。”蔡振雄回忆道。他选择以物流为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引入物联网RFID技术,为每批原料和产品赋予“电子身份证”,实现从生产、仓储到物流的全链路数据化管控。这一变革让嘉谦纺织的物流效率提升30%,装车时间从4-6小时压缩至1个小时内。
RFID技术应用让纺织产品有了“电子身份证”。
“数字化不会直接降低成本,但能提升效率,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蔡振雄强调。通过自建IT团队和物联网公司,嘉谦纺织逐步搭建起覆盖生产、销售、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并开发出电子对色扫描枪等辅助工具,将订单响应周期缩短50%。
经过多年在数字化改造领域的持续投入,嘉谦纺织已然实现了在线监测、自动控制、智能物流一体化的智能化生产模式,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技术破局:挺进中高端市场蓝海
面对行业内日益激烈的产品同质化竞争,蔡振雄将目光投向了技术壁垒更高、附加值更大的领域,因此将产业链延伸到印染,通过高档纺织面料技术改造项目,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功打造出全球领先的针织液氨生产车间。2022年11月,企业的染色车间和定型车间双双通过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验收。
液氨整理,作为一种先进的面料后处理工艺,在面料成型之后,将其放入-33℃的液体氨中进行深度处理。通过这一独特工艺,能够显著改善面料的组织结构,提升面料的手感,增强纤维的韧性和抗褶皱性能,为面料赋予了全新的品质和价值。
随着液氨棉面料的服装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成为时尚潮流的新宠,嘉谦纺织凭借这一技术优势成功抢占市场先机。
嘉谦纺织从2015年起开始数字化转型。
“如今,服装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规模化转向高性价比。”蔡振雄深刻洞察行业趋势,果断调整企业战略方向。面对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嘉谦纺织毅然将发展重心转向国内中高端市场。目前,多个一二线品牌均已成为嘉谦纺织的核心客户。
“中高端市场的客户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度相对较高,他们更看重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交付弹性。”蔡振雄解释道。为此,企业每年将营收的15%投入到新品开发中,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积累了超过5000种针织面料,其中80%定位于高附加值领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业启示:数字化转型是持续进化的征程
在蔡振雄看来,纺织业的数智化转型绝非“上线系统”那么简单,而是持续的管理进化。“从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辅助决策,我们用了十年才走到第二阶段。”他坦言,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并非技术难题,而是管理方式的深刻转变。管理层需要清晰明确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究竟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还是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员工需要积极适应工具的不断迭代升级,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方法;企业更需要构建起“数据驱动”的深厚文化基因,让数据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如今,嘉谦纺织的车间内,“数字大脑”实时调控生产节奏,移动办公系统让管理触达一线。而在蔡振雄的规划中,下一阶段将引入AI辅助决策,解决信息过载难题。“未来的竞争是‘数据素养’的竞争,谁更快把数据转化为决策,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
文图、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靓、王伟楠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