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过几天,又打了一仗,又输了,又被抓了,结果还是那桌子,还是那麻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有人打了一仗,结果在敌人那儿吃上了酒席,还搓了一宿麻将。
再过几天,又打了一仗,又输了,又被抓了,结果还是那桌子,还是那麻将。
四川军阀混战几十年,死人不算少,可像这样两次被俘,两次被放,还能一边打仗一边讲交情的,放眼整个民国军阀圈子,也就那么一两桩。
那年,杨森带着部队回四川,是带着任务来的。
背后有吴佩孚撑腰,走得也硬气。
他这一路打回来,势头很猛,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熊克武看着不妙,就联手了两个主力:一个是刘成勋,第三军的军长;一个是赖心辉,边防军的头儿。
赖这边手底下有个师长,叫李剑鸣,正儿八经的军校出身,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跟杨森是一个班的。
这俩人当年在学校里,一个铺睡的,一个铺打呼噜的,训练场上还互相背着跑圈。
后来各自上战场,捧的却是不同的主子,一个投了刘湘,一个跟着赖心辉。
从那以后,老同学成了对阵的将领,谁也不让谁,见面就打,一打就是命拼命。
李剑鸣打仗不含糊,也讲家里那点事。
那一年,战线还在川渝之间拉锯,他突然接到家信,说他母亲在成都去世了。
人一听完信,眼泪就下来了。
他是个孝子,家里人说他小时候连鸡都不敢杀,为了给母亲抓药,半夜翻山走了几十里。
可这回不比小时候。
他想回家奔丧,问题是他在重庆,老家在成都,而中间这段路,正好是杨森的地盘。
他要绕开防区不现实,走进去就等于送命。
但他还是决定试一回。
他写了一封信,说了家里的事,请杨森放他过去。
信送到,杨森没立马回。
他坐在指挥部的营帐里,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他没立刻表态,晚上还抽了根烟,在地图前坐了两个钟头。
最后他批了:许他通过,还派人护送,送礼吊唁。
他副官还记得,杨森那天说了一句,“人都死了,还挡人奔丧,算什么事。”
李剑鸣带了几个人到了指挥部,杨森亲自接,一顿酒菜招呼得很周到。
饭桌上没说一句军事,都是聊学校的老事。
饭后杨森说:“你安心回去,我这一个月不动你,等你回来再打。”
李剑鸣回去办了丧事,一个月后果然回到部队,仗也没停。
他是军人,知道这份情义归情义,职责归职责。
可惜部队不争气,这仗一打又败,被杨森的人围了个底朝天。
第二次被俘,他心里其实已经有数。
前头那回是因私奔丧,这回是实打实的战败,照规矩,怎么处置都不过分。
可他一进指挥部,杨森一见他,先来一句:“你怎么又来了?我上回刚放了你。”说完还笑。
李剑鸣也没低头,回了一句:“上回搓麻将输了不少钱,这回想赢回来。”
气氛一下子又松了。
当天晚上,还是那张桌子,还是四个人,麻将搓到深夜。
第二天,杨森又派人送他回部队。
后来李剑鸣又打了几仗,但再没翻出什么浪花。
四川军阀打仗和别处不一样。
别的地方拼命,他们这儿讲规矩。
庄稼地里不打,红白喜事不扰,年节停火,谁家死人了,敌人还送花圈。
这不是演戏,是他们的一套规矩。
四川兵多是乡里出来的,打仗也讲个面子。“五不打”不是写在纸上的,是他们心里的底线。
杨森出身武人,身上也是袍哥气重。
他打起仗来有章法,下起手来也不狠。
他和李剑鸣的这点交情,是在军校里一点点积下来的。
别看后来一个左一个右,打得你死我活,可心里始终没把对方当死敌。
谁都知道,战场上能遇上一个讲规矩的敌人,是命好。
更难得的是,打完了还能坐下来搓两圈。
李剑鸣不是什么大英雄,杨森也不是完人。
他们一个在败里守住了体面,一个在胜里没丢了人情。
这事后来传出去,前线不少兵听了都半信半疑。
可那几个真在场的军官都说过:麻将是真的,酒也是真的,打仗也是真的。
参考资料: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军事志》
《民国四川军阀纪实》四川人民出版社
《杨森将军年谱》成都文史出版社
李剑鸣后人口述访谈,四川广播电视台档案栏目整理
来源:招财汉史